当身边的同学还在为前途迷茫焦虑时,刘晓艺已经像一艘装备精良、航向明确的船,沉稳地行驶在自己规划的航道上。
她的每一天都充实而高效,在宿舍、图书馆、社团电台和校外实习单位之间穿梭,将考研备战、技能提升与人际维系完美地融入大四生活的节奏中。
她知道,这条路上必然充满挑战,但她享受这种为目标全力以赴的感觉,也期待着在不断的融合与创造中,塑造出那个独一无二的、属于未来的传媒人——刘晓艺。
大四的生活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刘晓艺在考研复习、校内电台与校外实习之间,精准地分配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就在这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一个崭新的机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这个机会源于一次与校内广播台指导老师张老师的谈话。那天,刘晓艺正在台里调试新设备的参数,张老师踱步过来,看着她娴熟的操作,眼中流露出赞赏。
“晓艺,你的业务能力现在是越来越全面了。”张老师感慨道,“光是待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有些屈才了。想不想接触更专业、更工业化的平台?”
刘晓艺立刻抬起头,眼神明亮:“张老师,您有推荐?”
张老师点点头,压低了些声音:“市里的‘华声音像译制厂’,你知道吧?他们下面有个半官方的‘星火配音社团’,其实算是他们的人才储备库和试训基地,经常承接一些国外译制电影和国内电视剧的配音任务。
他们偶尔会面向有潜力的高校学生开放招募,门槛不低,但很能锻炼人。我和他们那边的艺术指导有点交情,可以帮你写封推荐信。不过,”
他顿了顿,强调道,“推荐信只是块敲门砖,能不能进去,能走到哪一步,全靠你自己的实力。”
这个社团是校园老师推荐的,是负责承接国外译制电影的配音和部分国内电视剧的演员配音。华声音像译制厂!
这个名字在业内如雷贯耳,多少经典的译制片和精良的国产剧配音都出自那里。能进入其关联的社团,无异于一只脚踏入了专业配音的门槛。
刘晓艺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郑重地向张老师道谢:“谢谢张老师!我一定努力,不辜负您的推荐!”
拿到推荐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刘晓艺练习了很久。她深知,译制厂体系的选拔,光有校园电台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让自己的声音更具可塑性,更能适应不同类型片子和角色的要求。
她将备考和研究的时间重新做了微调,每天雷打不动地抽出两小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她在网上找到了大量华声厂出品的经典译制片和电视剧,反复聆听、揣摩。从《魂断蓝桥》中上官云珠那优雅而悲怆的贵族腔调,到《佐罗》里童自荣那潇洒不羁又充满正义感的华丽声线;
从历史剧中帝王将相的沉稳威严,到生活剧里市井小民的鲜活生动……
她仔细分析每一位优秀配音演员的吐字归音、气息运用、情绪层次以及口型贴合技巧。
她对着镜子练习口型,确保每一个中文发音都能精准地对上原片演员的口型节奏。她录制下自己的声音,与原片对比,寻找差距,一遍遍地调整。
她甚至找来一些没有字幕的英文原声片段,尝试进行同声传译式的即兴配音,锻炼自己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这段时间,宿舍的楼道里、无人的教室、傍晚的操场角落,都成了她秘密的练声基地。
准备充分后,她按照张老师提供的联系方式,发送了简历和张老师的推荐信电子版。很快,她收到了回复,通知她参加星火配音社团的招募面试。
面试地点在华声音像译制厂附近的一栋老式办公楼里。
走进那间不大的会议室,刘晓艺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校园的、略带压迫感的专业氛围。面试官共有三位:一位是表情严肃、眼神锐利的艺术指导(也是张老师的旧识),一位是戴着眼镜、气质温和的资深配音导演,还有一位是负责流程和事务的制片主任。
国内面试大型社会组织的流程严谨而全面。首先是一对多的面谈环节。艺术指导主要考察她对配音行业的理解和职业态度;
配音导演则更关注她的声音条件和可塑性,询问了她对不同类型角色声音的理解;制片主任则问及她的时间安排和团队协作能力。
刘晓艺沉着应对,结合自己在哥大的见闻和国内的学习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声音艺术的认识,强调了声音服务于角色、服务于叙事的核心观点,其清晰的逻辑和得体的谈吐给面试官留下了良好的初步印象。
接下来是核心环节——试音。这不仅仅是简单念一段稿子,而是完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第一项是影视剧片段配音。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份打印稿,是近期一部热门古装剧的片段,角色是一位身处权力漩涡、内心复杂的年轻后妃。
屏幕上播放着无声的画面,只有时间码在跳动。她需要根据画面中演员的表演、口型、情绪,在短短几分钟准备后,为这个角色配上台词。
刘晓艺深吸一口气,快速浏览台词,理解场景和人物关系。她注意到画面中女演员的眼神从最初的隐忍,到被话语激怒时的锐利,再到强压怒火后的冰冷。
她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口时,声音不再是平日里的清越明亮,而是压低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冰冷的质感,完美地贴合了角色此刻外冷内热的复杂心境,甚至连气息的细微变化都与演员的表演节奏同步。
第二项是译制片口型贴合测试。这是一段节奏极快的英文喜剧对话片段。她需要在观看原片一两遍后,立刻用中文配音,不仅要翻译准确、语言生活化,最关键的是,每一个字都要严丝合缝地对上原片演员那快速开合的嘴型。
这对反应速度、语言功底和口型控制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刘晓艺凝神屏息,大脑飞速运转,凭借着之前的积累和练习,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组织语言,流畅地跟上了节奏,虽然个别地方略显仓促,但整体贴合度非常高,甚至在某些语气词和停顿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保留了原片的喜剧效果。
第三项是指定情境即兴发挥。配音导演给出一个场景:“深夜,一个刚得知自己身患重病的女人,独自在家,接到远方孩子的报喜电话。”
要求她即兴演绎这段电话对话中母亲的一方。没有剧本,全靠临场发挥。
刘晓艺闭上眼睛,快速构建情境,再睁开眼时,眼神里充满了强颜欢笑的慈爱和努力压抑的痛苦,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哽咽,
却又充满了对孩子关心的询问和故作轻松的鼓励,将一位母亲的爱与坚韧、痛苦与隐瞒演绎得层次分明,感人至深。
整个试音过程,刘晓艺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她不仅声音条件好,更难得的是对角色的理解力、情绪的掌控力、口型的精准度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都远超一般的学生水平。
她能迅速抓住角色的核心特质,并用声音将其具象化、生动化。这背后,是她在哥大接触多元化表演理念的熏陶,是在wcGb进行各种声音角色扮演的实践,更是她回国后持续不断钻研和苦练的结果。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