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日单表一桩人间至冤。有道是‘民怨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您可知那百姓的怨气积攒久了,连江水都要变颜色?今日便从这渔家女的绣花针说起……”
沧浪江畔住着个渔女叫青娘,与老父相依为命。这日她正在江边补网,忽见水里漂来一具女尸,衣衫华贵却满面青紫,腰间系着知府衙门的腰牌。
青娘正要报官,却撞见税吏带着仵作匆匆赶来。那仵作草草验尸便道:“失足落水。”税吏更伸手索要“污江税”:“尸首污了江水,需缴五两银子!”
老父跪地苦求:“大人开恩,我们父女三日没米下锅了……”税吏一脚踹翻老人,瞥见青娘容貌清丽,忽然冷笑:“没钱也好办,让这丫头到知府衙门当三个月浣衣婢抵债。”
当夜青娘被拖进衙门后巷,才知所谓浣衣婢竟是给知府公子当“人药引子”——那纨绔子患了痨病,术士说需处子心头血做药引。青娘拼死挣扎,咬伤了公子手指,最后被活活掐死后抛入沧浪江。
老父在江边寻了三天三夜,最后只捞到女儿一只绣花鞋。他去衙门告状,反被乱棍打出:“刁民讹诈!公子手指是猫抓的!”
老人跪在江边哭嚎,声音凄厉如狼:“青娘——!爹对不起你啊!”几忽快要昏厥。
转眼间,到了青娘头七那夜,知府后院突发怪病。
先是公子伤口溃烂,总说看见绣花针在眼前晃;接着夫人梳头时,梳齿间突然冒出无数钢针,扎得双手鲜血淋漓;最后连看门狗都对着空处狂吠,满嘴扎满明晃晃的针。
知府请来道士做法。法坛刚设好,烛火全数变绿,供桌上的糯米哗啦啦滚出三个字:
“还——命——来”
道士吓得拂尘落地:“冤气太重,贫道……贫道无能为力!”连夜逃出城去。
此后每夜子时,衙门水井就传来浣衣声。有胆大的衙役偷看,见青娘坐在井沿,就着血水浣洗一件官袍,每搓一件,就有一名官吏惨叫暴毙——
税吏死在银库里,浑身插满锈针,胸口摆着个空钱袋;
仵作验尸时突然发狂,把自己的眼珠剜出来钉在验尸单上;
连当日抬尸的两个杂役,都被发现溺死在洗脸盆里,鼻腔里塞满绣花针。
起初,全城百姓暗地里拍手称快,可青娘的怨气越来越重。一开始只杀仇人,后来连克扣军饷的守备、强占民田的乡绅都开始离奇死亡——都是浑身插针,死状极为痛苦。
有个更夫看得真切:那夜青娘飘过街市,所过之处,屋檐下挂的咸鱼都开始往下掉针。原先清秀的鬼脸,如今半边腐烂见骨,眼里流的不是泪,是密密麻麻的针尖。
三年后的清明,沧浪江几乎已成死水。
江面飘满官员富户的尸首,每具都像刺猬般扎满绣花针。两岸衙门空空荡荡,百姓白日闭户,唯恐撞见针鬼——如今的青娘已辨不出人形,化作由万千钢针聚成的旋风,见着绫罗绸缎就扑杀。
这日新上任的巡抚路过,见满城萧索,惊问缘故。幸存的老吏颤巍巍递上一本血染的《针魂录》,记载着三年间八十九位官员的死状。
巡抚深夜独坐江边,对着浊浪轻声道:“青娘,你杀的人里,有个给囚犯送饭的牢头可记得?他女儿也被知府公子害死,暗中收集罪证三年,就等着朝廷巡察……”
江风骤停,针旋风凝成模糊人形。
巡抚将诉状投入江中:“本官已递折子进京,明日圣旨必到。那些人的九族……都要问斩。”
针鬼发出玻璃摩擦般的尖啸,无数钢针暴雨般射向巡抚!却在三尺外纷纷坠地。
“你看,”巡抚指着脚下针堆,“你的冤屈,连钢针都不愿刺清白之人。”
突然江心传来老渔夫最后的哭喊:“青娘——收手吧——”
针鬼剧烈颤抖,万千钢叮叮当当落进江里,渐渐凝成一座铁灰色的礁石。礁石形似跪坐的少女,心口位置插着根生锈的绣花针。
次日圣旨到,罪官九族尽诛。沧浪江却再没清过,总是泛着些许铁锈色。渔歌谣唱:
“沧浪水浊不见底,青娘礁上风雨急。莫道针尖不认人,官袍自古血染成。”
“冤魂化礁,浊浪滔天!青娘报仇雪恨,却终究被怨气反噬,见官就杀。可见这世道,百姓冤屈若不能昭雪,迟早化作利针反刺人间。正是:官逼民反古来有,怨气化形更难收。劝君堂上悬明镜,莫待浊浪覆舟时!”
夜已深,散了罢!
《听书客:茶馆志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听书客:茶馆志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听书客:茶馆志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