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晚澜的“无终点计划”第一期正式启动。
项目首站落地贵州铜仁,旨在帮助当地建立以“女性互助+农业共创”为核心的社区经济体系。
当她带着团队抵达那片尚未开发的梯田山谷时,第一眼望见的不是风景,而是一群背着竹筐的村妇,正围着一块地讨论土壤湿度和灌溉方式。
没有谁等她。
也没有谁惊呼“她来了”。
她只是默默走过去,蹲在泥地边听完整个规划。
然后说了一句:“我们可以先试着种些高附加值的作物,比如红薯,配套冷链和电商,再从育苗培训入手。”
没人鼓掌。
有人迟疑地问:“你以前种过地吗?”
她摇头。
“那你凭什么带我们干这个?”
她依然平静地说:“因为我知道,最初的尝试不靠经验,只靠共识。”
她拿出随身笔记本,把十年前第一次扶贫调研时的田间手记交给那位村妇看。
那人读完,才点头:“你留下来试一个月。”
“你不跑,我们就跟你干。”
……
她住进山里的民居,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跟着村里人走地、插秧、测土、撒肥料。
晚上点灯写材料、做数据分析,把每天的进展同步给远端的星澜基金分析组。
她从不以“董事长”的身份说话。
她就是“晚澜姐”、“城里来的小顾”。
她亲手修过漏水的屋顶,也扶过从坡上摔下来的小孩。
村里孩子放学回来,总会跑到她门前喊:“顾姐姐,今天你也上课吗?”
她笑着回应:“今天上山课,教你们认野菜。”
……
半个月后,第一个冷链配送实验成功,村民吃到了亲手送出的“回流果蔬”。
有人开始叫她“顾老师”,还有人跟她合影,更多的是在夜里围着火堆问她:“你是不是真的不回去了?”
她笑笑:“如果你们还愿意继续试,我就继续留着。”
……
项目日报在星澜基金网站更新,阅读量从最初几百次到后来百万+。
但她从不接受任何采访,也谢绝了所有短视频团队的合作邀请。
她说:“让故事长在土里,而不是长在镜头前。”
“真正的改变,不需要滤镜。”
“如果有一天,这里的孩子也能带队开项目,那才是最好的宣传。”
……
秋天来临,第一批试种成功,村里姑娘们自发办了一个“丰收节”。
她穿着布衣站在稻草搭的舞台上,没有演讲。
只是唱了一首她小时候奶奶唱的山歌:《落在土里的种子,会开花》。
掌声在夜色里回荡,笑声与鼓点交织。
她坐在篝火旁,把一张“无终点计划”志愿者申请表交给了一个十五岁的女孩。
“如果你愿意,十年后你也可以带人种出自己的田。”
女孩眼里有光:“我愿意。”
“我不止想种田,我还想做像你这样的策划人。”
她笑了,写下联系方式:“十年太远,先从这个冬天开始。”
……
月末,她回江城前,村支书送她一袋土。
她接过,郑重鞠了一躬。
“我带走这片土,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种下更多。”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没有结束的事,才值得开始。】
【落地的不是项目,是信念的种子。】
她把那袋土放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的陶罐中,种下一颗龙爪槐。
一周后,它发芽。
她每天浇水,偶尔看着它出神。
“你不属于我,”她轻声说,“你属于更多人。”
第三十七章完。
喜欢你错过了整个世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你错过了整个世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