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八日的保定,空气仿佛凝固了。虽然距离卢沟桥的枪声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但那种大战来临的窒息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八十八军军部,已然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战争神经中枢。电话铃声、电报机的哒哒声、参谋军官急促的脚步声和汇报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压抑的交响乐。何志远几乎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像一张拉满的弓。
一份份情报如同雪片般飞来,又随着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最新的消息称,日军在七月八日凌晨再次向宛平城发动猛烈炮击,并试图强攻城门,被守军吉星文团顽强击退。但日军援兵正从天津、通县等地源源不断赶来。北平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军座!” 参谋长周卫国拿着一份刚译出的电文,面色凝重地走到何志远面前,“南京军政部急电!态度……依旧含糊。一方面严词谴责日方挑衅,要求其停止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再次命令我各部队‘固守原防,以免事态扩大’,并称已向国联提出申诉,寻求‘公正解决’。”
何志远接过电文,快速扫了一眼,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笑意:“国联?申诉?指望那些洋大人来主持公道,无异于与虎谋皮!宋明轩(宋哲元)那边有什么新消息?”
“宋总司令来电,感谢我军的支持姿态,但表示目前平津地区谈判仍在进行,日方表面同意‘就地解决’,实则加紧调兵遣将。他嘱托我军‘暂缓大规模北进,以免予日方口实’,但默许了我先遣支队向长辛店方向的警戒行动。” 周卫国答道。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也是无奈之举。” 何志远理解宋哲元的处境,“二十九军独木难支,需要时间调整部署,也需要政治上的转圜空间。但我们不能干等!李副军长!”
“到!” 副军长李振邦应声上前。
“我122师先遣支队目前到达什么位置?日军有何反应?”
“报告军座!先遣支队已抵达长辛店以南预设阵地,并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前出至大井村附近。日军显然发现了我军动向,其侦察机在我阵地上空盘旋了数次,但地面部队尚未有异动。看来,我军的威慑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让日军在向南扩展进攻时有所顾忌。”
“很好!” 何志远走到沙盘前,“告诉张汉卿,稳住阵脚,加强防空和伪装,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先开第一枪!但要摆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强硬姿态!同时,加大无线电静默下的侦察力度,我要时刻掌握丰台、南苑方向日军的准确动向!”
“是!”
处理完军务,何志远感到一阵疲惫和口渴。他走出喧嚣的指挥所,想到外面透口气,顺便去炊事班找点水喝。刚走到院子里,就看到野战医院的几个护士正帮着炊事兵给值班的官兵分发馒头和稀饭。苏青瑶也在其中,她端着一个大托盘,上面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稀饭,小心翼翼地分发给守在电台和电话旁的通讯兵。
一个年轻的通讯兵大概是太累了,接碗时手一滑,碗差点掉在地上,苏青瑶眼疾手快地扶住,滚烫的稀饭溅了几滴在她手背上,顿时红了一小片。她却只是微微蹙了下眉,对那慌忙道歉的小兵温和地笑了笑:“没事,小心点,快趁热吃吧。”
何志远快步走过去,抓起她的手查看:“烫伤了?快去用冷水冲一下,找军医上点药!”
苏青瑶没想到何志远会突然出现,脸颊微微一红,想把手抽回来,却被何志远握住了。“一点小伤,不碍事的,军座。” 她低声说,目光躲闪着。
“小伤不及时处理,也会感染化脓!现在是非常时期,医护人员更是宝贵!” 何志远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但眼神里的关切却是真实的。他转头对旁边一个护士说,“带苏护士去处理一下伤口,这里交给别人。”
“是,军座。” 那小护士连忙应道。
苏青瑶看着何志远布满血丝却依然锐利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顺从地点了点头:“谢谢军座关心,我……我这就去。” 她跟着小护士离开了,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何志远一眼。
何志远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乱世儿女,连关心都显得如此仓促和无奈。他拿起一碗稀饭,几口喝完,又回到了指挥所。
下午,何志远主持召开了一次师级以上军官的紧急电话会议(为避免集中开会耽误时间,采用电话连通各师部)。电话里,各师师长汇报了部队的战备情况和官兵士气。
122师师长张汉卿的大嗓门透过听筒传来:“军座!弟兄们早就憋着一股劲了!看到小鬼子在咱们家门口撒野,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等着您一声令下,冲上去跟狗日的拼了!”
133师师长刘振华相对沉稳:“士气没问题,求战欲望很高。但部分新兵有些紧张,我们正在加强心理疏导和战场纪律教育。”
166师师长董存瑞也表态:“我部已完成动员,随时可以开拔!”
何志远肯定了各师的准备情况,但再次强调了纪律和耐心:“诸位,我知道大家的心情。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我们是军人,打仗不能光靠血气之勇!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必须等待最佳战机,利用我们的优势,给予其致命一击!在没有得到明确命令前,各部必须严守纪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尤其不能越过划定的警戒线!违令者,严惩不贷!”
“是!谨遵军座号令!” 电话那头传来齐声的应答。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他意识沉入系统界面。卢沟桥事变的触发,带来了大量的积分奖励和新的任务。
【叮!主线任务“全面抗战的号角”阶段一开启!当前目标:在华北战场初步立足,有效挫败日军初期攻势。】
【获得积分奖励:点!(因宿主提前预警并做出有效应对)】
【触发支线任务:“稳固防线”。】
【任务内容:确保88军当前防线(保定至高碑店)稳固,并成功接应可能从平津方向后撤的友军部队。】
【任务奖励:积分点,德制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x6(及配套弹药)。】
【周签到成功!获得“7.92mm毛瑟步枪弹x50万发”,“军用罐头x罐”。】
积分一下子充裕起来,达到了六万多点。而那6门150毫米步兵炮的奖励,更是让何志远心动。这种重型步兵炮对于加强阵地防御和支援步兵攻坚极为有效。他立刻将签到获得的弹药和罐头划拨给后勤部门,并更加坚定了守住现有防线、伺机而动的决心。
傍晚时分,何志远收到了一封意外的信件——是从南京辗转寄来的家书,落款是他的叔父何应钦。信中除了寻常的问候和嘱咐他保重身体外,更多的是透露了南京高层目前激烈而复杂的博弈: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低调俱乐部”主张忍让妥协,避免与日本全面开战;而军政部长何应钦等人则主张强硬应对,但受到很大掣肘。信中隐晦地提醒何志远,近期行事需更加谨慎,既要表明抗战态度,又不要过于激进,以免成为政治攻击的靶子。
看着叔父的字迹,何志远心情复杂。他理解叔父的处境和苦心,但他更清楚,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妥协退让只会换来更大的屈辱和损失。他提笔回信,语气恭敬但立场坚定,表示身为军人,守土有责,当此国难之际,唯有奋起抵抗,方能不负国家民族之期望,也请叔父在南京尽力周旋,争取早日下定全面抗战的决心。
写完家书,封好信封,何志远将其交给机要参谋发出。他再次走到窗前,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血色。北方的天际,隐约传来沉闷的炮声,那是卢沟桥方向,战斗仍在继续。
他知道,这短暂的平静只是表象。更大的风暴,正在迅速积聚。他和他的八十八军,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接下来每一步,都将是血与火的考验。
“报告!” 机要参谋的声音再次响起,“北平急电!日军大规模增兵南苑机场,并有大口径重炮运抵丰台!宋总司令判断,日军可能即将对北平城发动总攻!”
何志远目光一凛!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来了!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