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滑入1936年的金秋十月,武昌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但88军大营内的气氛,却与这秋高气爽的天气截然相反,弥漫着一种越来越浓的临战前的压抑与紧迫。北方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来,大多是坏消息,像一块块不断垒高的巨石,压在何志远和所有高级军官的心头。
这一日,军部召开的是一次小范围的高层作战会议,与会者只有何志远、两位副军长、参谋长、情报高参以及刚刚从北方潜回、风尘仆仆的一名情报员。会议室的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情报员声音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后怕:“……军座,各位长官,北平的情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日军驻屯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演习,特别是丰台和卢沟桥方向。他们的士兵经常故意闯入我二十九军防区,甚至对哨兵撒尿、砸毁工事。吉星文团的弟兄们忍无可忍,冲突几乎一触即发。”
他喝了一口水,继续道:“更可怕的是,日军在通县、天津等地秘密增兵,虽然打着‘换防’、‘演习’的旗号,但装备和人员数量都远超平时。我们的人判断,这是大战前的预备。而且,日本浪人和特务活动极其猖獗,到处测绘地图,收买汉奸,气焰嚣张至极!”
情报高参郑云峰补充道:“综合各方情报,日本内阁和军部对华强硬派已占据上风,‘对华一击’的论调甚嚣尘上。他们选择的突破口,极大概率就是华北,就是平津地区。时间……可能不会晚于明年夏天。”
副军长李振邦一拳砸在桌子上,闷响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欺人太甚!宋明轩(宋哲元)也是窝囊,就这么忍着?”
参谋长周卫国冷静分析:“二十九军装备窳劣,重武器极少,与日军正面对抗确实吃亏。宋总司令恐怕也是投鼠忌器,担心给日军留下全面开战的借口,而中央的准备……似乎也尚未完全就绪。”
何志远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历史的轨迹正沿着他熟知的方向无情滑行,这种明知悲剧即将发生却无法立刻阻止的无力感,时常煎熬着他。但他更清楚,愤怒和急躁解决不了问题。
“好了,” 何志远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局势已然明朗,抱怨无益。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利用这最后的时间,让88军真正变成一支能拉上去、能顶得住、能反击的钢铁部队!”
他站起身,走到覆盖整面墙的华北地图前,目光锐利:“我决定,调整训练计划!从即日起,全军训练重点转向城市巷战、野战防御、夜间作战和抗炮火急袭!特别是针对日军可能采取的步炮协同、坦克引导步兵突击的战术,进行针对性反制训练!”
他看向李振邦:“李副军长,你亲自抓各师的对抗演练,不要怕伤亡指标,就要贴近实战!炮兵,要练就在不同地形上快速构筑发射阵地、进行火力急袭和转移的本事!”
“是!” 李振邦凛然应命。
“周参谋长,” 何志远又转向周卫国,“参谋部要立即着手制定多套北上行军和接防后的防御作战预案,包括最坏情况下,在北平、天津外围进行节节抵抗,乃至必要时……果断后撤至预设防线,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案!” 他说出“后撤”二字时,内心一阵刺痛,但这是最现实的选择。
周卫国郑重记录:“明白!我们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
“郑高参,” 何志远最后对情报负责人说,“你的情报网要继续向华北,特别是平津地区延伸。不仅要关注日军动向,也要密切关注二十九军各部,尤其是中下层军官的士气和动向。我们需要知道,一旦战端开启,谁能与我们并肩死战!”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感到一阵心力交瘁。他独自一人走到营地旁的小山丘上,望着北方,久久不语。秋风吹动他的军装下摆,背影显得有些孤独而沉重。
“军座,”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何志远回头,是苏青瑶,她端着一杯热茶走来,“陈副官长说您还没用晚饭,喝点热茶暖暖胃吧。”
何志远接过茶杯,指尖感受到一丝暖意:“谢谢。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卫生所今晚组织战场急救演练,刚结束。我看到您一个人在这里站了很久。” 苏青瑶看着何志远紧锁的眉头,轻声问,“军座,是北边……情况不好吗?”
何志远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青瑶,你说,如果我们北上,要和日本人打一场很可能装备、人数都处于劣势的大仗,你怕吗?”
苏青瑶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摇摇头:“怕……是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恨!我在医院见过被日本人炸伤的同胞,太惨了。如果我们的牺牲能多救一些人,能让后面的孩子不用再经历这些,我就不怕!”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而且,我相信军座,相信咱们88军,一定能打赢!”
女孩朴素而坚定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悄然抚平了何志远心中的些许焦躁。他看着她被秋风吹得微红的脸颊,第一次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内心却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你说得对,” 何志远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我们一定能赢!也必须赢!” 他将杯中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走,回去。还有很多事要做。”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坚定抗战决心,并有效调整备战策略,触发隐藏任务:“钢铁长城”。】
【任务内容:在1937年7月前,成功将88军至少一个主力师锤炼至“精锐”级别(训练度达到优秀以上)。】
【任务奖励:积分点,该师全体官兵战斗意志永久提升10%,获得特殊称号“先锋劲旅”。】
【失败惩罚:无。】
隐藏任务!奖励极其丰厚!尤其是“战斗意志永久提升10%”,这在残酷的战场上将是决定性的!何志远精神大振,立刻有了决断:将资源向最先组建、基础最好的122师倾斜,力争在战前将其打造成一把真正的尖刀!
回到军部,他立刻召见122师师长张汉卿,详细布置了强化训练的计划。张汉卿听闻军座要重点打造他的师为“先锋”,兴奋得摩拳擦掌,当场立下军令状。
接下来的日子,88军的训练强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夜间紧急集合的号声常常划破寂静,野外拉练的队伍跋涉在鄂北的山丘河网间,实弹射击的枪炮声更加密集。何志远几乎泡在了训练场上,亲自督导,与官兵同吃同练。
他的系统积分也在稳步增长,除了签到,一些小的阶段性任务(如完成一次团级对抗演习、炮兵实弹考核优秀等)也提供了不少积分。他的积分再次突破了两万点。他忍住了抽奖的诱惑,决定继续积累,目标直指十万积分的中级抽奖。
这一天,何志远正在视察工兵旅构筑模拟防御工事,副官长陈明带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武汉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李明源先生。李教授是知名的爱国学者,此次前来,是想邀请何志远在方便的时候,去武大做一次演讲,激励青年学生的救国之志。
何志远沉吟片刻,答应了下来。他知道,抗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全民族意志的比拼。争取知识界和青年学生的支持,至关重要。
演讲安排在武大的礼堂,台下坐满了朝气蓬勃却又面带忧色的学子。何志远没有讲太多高深的军事理论,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民族屡遭外侮而又生生不息的韧性,强调了当代青年在国难当头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结合88军的训练和生活,讲述了普通士兵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了学子们的强烈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演讲结束后,许多学生围上来提问,甚至当场表示要投笔从戎。何志远耐心解答,但也劝导学生们要根据自身情况,用知识、用各种方式报效国家。
在返回军营的车上,何志远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感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看似平静,却已站在了历史的悬崖边上。他能感觉到,那根绷紧的弦,已经到了极限。
“起风了。” 他喃喃自语。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几天后,一份加急密电送到了他的案头:日军驻屯军一部在北平郊外进行实弹演习时,炮弹再次“意外”落入二十九军防区,造成士兵伤亡。双方对峙升级,战争的火药味,已浓烈得刺鼻。
何志远知道,最后的宁静,即将被彻底打破了。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