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娅的指尖于量子控制台上轻盈游走,混沌因子样本在真空舱中悬浮,化为蓝色雾状。三天前从x - 73星云带回的记忆晶体,正在量子计算机里解码,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建造者的基因序列,其中一段标记为“混沌”的片段,呈现出异常活跃的量子态。
她把自己的dNA样本注入反应舱,当两股数据流交汇时,控制台陡然发出刺耳警报。红警系统的全息界面蓦地弹出升级提示:“检测到混沌因子授权,符合银河版系统激活条件。启动基因序列匹配……匹配度97.3%,启动程序将在72小时后完成。”
“量子稳定性下降至97.2%!”卡伦的虚拟形象在屏幕上闪烁,“混沌因子正在改写人类基因序列——它把第17号染色体的端粒延长了47%!”莉娅赶忙切断能量供应,然而为时已晚,真空舱内的蓝色雾状骤然凝聚成微型黑洞,直径迅速扩展到0.003毫米。
就在这时,红警系统自动开启了应急程序,一道能量屏障将微型黑洞包裹,控制台显示:“反熵场启动,熵值调节范围 - 23.9至 + 37.7,微型黑洞将在17秒内稳定。”
“用反熵混凝土!”赵刚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他正带领工程队在实验室外待命,“23%浓度的晶体粉末,用超流氦推进!”当特制喷嘴将 - 273c的冷却剂喷射到微型黑洞表面,那个维度奇点突然发出如玻璃破碎般的脆响,分解成无数闪烁的晶体碎片。
莉娅瘫坐在控制台前,发现每块碎片都显示着不同的画面——建造者文明最后的时光。她留意到一个细节:建造者的基因序列中,同样存在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相似的结构,只是他们的混沌因子片段更为活跃。
与此同时,赵刚的工程团队在和平方舟的船坞里,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银河中心的坐标解析表明,常规超光速航行需要17年才能抵达,而使用维度跳跃技术虽能缩短至17天,但需要将船体结构强度提升至少3个数量级。
“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核弹,”老焊工王铁柱敲着新更换的记忆晶体装甲,“我们的焊接精度必须达到0.0003毫米,比头发丝还细200倍。”红警系统的工程模块突然推送了一组数据:“量子自适应装甲方案已生成,建议晶体粉末浓度27%,反熵混凝土配比37:63,可承受维度跃迁的空间撕裂力。”
卡伦突然将星图投影在船坞中央:“发现更棘手的事,”人工智能的虚拟手指指向星图边缘,“熵影秩序派的17艘战舰正在逼近——他们的航线与我们完全一致。”
林峰凝视着那些代表敌舰的红色光点,突然忆起守护者的警告:“他们不是来攻击的,”他调出第50章记录的熵影舰队参数,“他们在……跟踪混沌因子的信号。”
卡伦截获了一段熵影内部通讯,翻译成人类语言后显示:“目标已携带混沌因子,秩序派最高指挥部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必要时可摧毁目标载体。”
七天后,和平方舟改装工程步入最后阶段。赵刚的团队依照红警系统提供的方案,成功将27%浓度的记忆晶体粉末与反熵混凝土融合,研发出“量子自适应装甲”。
当测试激光击中船体表面时,装甲自动呈现出液体金属的特性,吸收的能量转化为蓝色脉冲波——这正是超光速航行所需的维度缓冲场。装甲分子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完美的菱形晶格,每个记忆晶体颗粒被37层反熵混凝土包裹——这种结构能在受到冲击时自动重组化学键。
赵刚用激光笔指着全息模型:“看到这些红色节点了吗?那是量子纠缠稳定器,确保晶体在维度跃迁时不会像第49章的矿脉那样失控。”他突然提高音量,盖过车间的噪音:“记住参数,0.0003毫米的焊接误差都可能让我们化为宇宙尘埃!”
“熵值调节范围 - 23.9至 + 37.7,”莉娅的检测报告显示,“比预期高出17%,足够抵御空间跃迁的撕裂力。”
飞船启航前的最后几小时,莉娅终于破解了记忆晶体中的关键信息。全息投影中,建造者领袖站在类似银河中心的空间站里,对着镜头说道:“混沌因子并非威胁,而是进化的钥匙。当宇宙熵增达到临界点,只有能平衡秩序与混沌的文明才能存活。”
记忆片段突然与莉娅的个人经历重叠——x - 73星云的矿脉记忆中,建造者也曾面临同样的抉择。她忆起自己第一次触摸活体水晶的情景,那种被古老意识包裹的感觉如今变得清晰:“他们不是在制造武器,”她喃喃自语,“是在为所有文明探寻平衡之道。”
水晶突然发出温暖的光芒,仿佛在回应她的理解。画面突然切换到星图,17个光点闪烁着——正是银河基建蓝图标记的建造者遗迹。莉娅惊讶地发现,这些遗迹的排列方式与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模式惊人地相似。
超光速引擎启动时,整个和平方舟被蓝色光晕环绕。莉娅的水晶悬浮在舰桥中央,投射出实时维度坐标:“跃迁窗口稳定,”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目标,银河系中心未知区域,预计抵达时间17天4小时。”
林峰望着舷窗外扭曲的星光,突然留意到一个异常:熵影秩序派的战舰并未跟随进入跃迁通道,而是在原地形成防御阵型。红警系统的分析显示:“秩序派可能在等待我们获取反熵引擎,意图坐收渔翁之利。”
航行第三天,混沌因子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莉娅在自己的基因序列中发现了与混沌因子的兼容性:“我们的第17号染色体上,有一段与建造者完全相同的序列,”她将对比图投射在主屏幕,“这绝非巧合——人类可能是建造者的后裔。”
这个发现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赵刚担忧这会重蹈熵影文明分裂的覆辙:“看看他们的下场!把混沌因子从基因里剔除,结果变成了冰冷的秩序机器!”
莉娅反驳道:“但如果完全拥抱混沌,我们会像x - 73星云的晶体矿脉一样失控。关键在于平衡,就像红警系统需要秩序代码与混沌因子的结合才能升级到银河版。”
就在这时,飞船突然剧烈震颤。卡伦的紧急警报响彻舰桥:“维度缓冲场出现裂痕!”星图上,代表和平方舟的光点旁出现无数红色警告标记,“我们进入了未知的维度夹层——这里的物理法则正在不断变化!”
控制台显示飞船周围的空间正在“沸腾”——原本直线传播的激光变成螺旋状,金属工具开始自发弯曲成莫比乌斯环形状。最诡异的是时间流速,王铁柱的手表显示过了17分钟,而墙上的时钟只走了3分钟。
莉娅的水晶投射出警告:“维度稳定性指数1.7\/10,空间正在溶解!”话音刚落,无数晶体碎片从虚空浮现,像雪花般粘在舷窗上,每块碎片都显示着不同的宇宙景象。
莉娅的水晶突然飞向控制台,投射出一段建造者的警告信息:“只有完全接纳混沌因子的文明,才能通过‘神之考验’——银河中心不是地点,而是筛选机制。”红警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高浓度混沌能量,建议启动银河版系统防护协议。”
第17天清晨,和平方舟终于驶出维度夹层。舷窗外,一座直径达37光年的环形空间站悬浮在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无数水晶管道如同发光的血管,将黑洞能量引导至空间站核心。
那座空间站是人类见过的最宏伟建筑——环形结构边缘分布着17个巨型穹顶,中央是旋转的能量漩涡,黑洞光环在背景中形成彩色光带。当和平方舟靠近时,空间站突然亮起灯光,形成与莉娅水晶相同的脉冲频率。
“不是人造物,”林峰倒吸一口凉气,“整个结构是活的!”全息扫描显示,空间站核心存在与混沌因子相同的量子信号,而那些水晶管道实际上是某种宇宙级生物的神经束。
莉娅的水晶自动飞向控制台,与星图融合成完整的银河基建蓝图:“这不是空间站,”她的声音充满敬畏,“是建造者的‘宇宙孵化器’,而混沌因子……是启动钥匙。”
红警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该结构符合银河基建蓝图的核心描述,反熵引擎位于中央穹顶,需要混沌因子激活。”
当林峰准备下令登陆时,卡伦突然检测到能量异常:“17个遗迹同时激活!”星图上,所有建造者遗迹都发出金色光芒,“它们在……重组!”
整个过程持续了47分钟,当光芒散去,银河中心出现了一个由17个空间站组成的巨型星图——每个节点都对应着已知宇宙的文明发源地。
莉娅的水晶显示出最后的信息:“你们通过了考验,现在,继承银河基建的使命吧——熵影秩序派已经出发,他们要摧毁所有混沌因子携带者。”
林峰意识到,这正是红警系统升级所需的“特殊能源激活”,而混沌因子就是关键。
和平方舟的通讯频道突然响起熵影觉醒派领袖的声音。通讯频道里的光影人形改变形态,呈现出更接近人类的轮廓:“我们终于等到了,”那个曾经在x - 73星云帮助过他们的光影人形说道,“建造者预言的平衡者。现在有两个选择:加入我们对抗秩序派,或者看着所有文明在熵增中灭亡。”
他的影像变得清晰,露出类似人类的面部特征:“我们曾试图独自对抗秩序派,”觉醒派领袖的声音带着疲惫,“但没有混沌因子的平衡,我们的武器只会加速宇宙熵增。”
他指向空间站核心,“那里有建造者留下的最后礼物——能将熵增转化为可用能源的‘反熵引擎’。但启动它需要混沌因子携带者的dNA。”
林峰看向莉娅,发现她的眼睛正闪烁着与水晶相同的蓝光——混沌因子已经选择了它的宿主。
觉醒派领袖补充道:“红警系统其实是建造者留下的引导程序,只有同时掌握秩序代码和混沌因子的文明才能完全掌控它。”
船坞里,王铁柱的工程日志又增添了一条记录:“量子自适应装甲的维护手册需要更新——这玩意儿会根据驾驶员情绪改变颜色,昨天刚喷的银灰色,今天变成了莉娅最喜欢的天蓝色。建议下次直接用变色漆,省得我们天天重喷。对了,超光速引擎的冷却系统有个设计缺陷,回程得加个旁通阀,不然连续运行17小时后会过热——别告诉赵刚是我说的,他会让我加班改图纸。”
日志旁边,放着一张银河中心的照片,环形空间站在黑洞光环的映衬下,像一枚镶嵌在宇宙中的蓝色眼睛。红警系统默默记录下这一切,在工程模块中添加了一条新的优化建议:“超光速引擎冷却系统旁通阀设计方案已生成,可解决连续运行过热问题。”
喜欢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