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山的工坊里,新一批燧发枪的枪管正在锻打,火星四溅;山后的矿场,俘虏们在监工的注视下有序挖矿,推车往来穿梭;操练场上,扩编后的铁石营战兵分成几队,正在演练新的战术,喊杀声震彻山谷。大胜之后的铁石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消化着胜利的果实,也悄然积蓄着更强大的力量。
而外界的目光,正像无数探照灯,聚焦在这座原本不起眼的山寨上。
这日,山下来了两拨特殊的客人。
先是一队骑着快马的使者,风尘仆仆,为首的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自称是“闯王”李自成麾下的参军,名叫王吉。他带来了李自成的书信和一份厚重的礼物——五十两黄金,十匹战马,还有一批珍稀的药材。
王吉被请进核心山洞,见到赵罗,先是拱手笑道:“赵头领少年英雄!以一隅之地破万余官军,此等壮举,连闯王听闻都赞叹不已,说赵头领是‘乱世真豪杰’!”
赵罗接过书信,拆开一看,里面言辞恳切,先是痛斥朝廷腐败,百姓困苦,然后盛赞赵罗的勇武和铁石山的战力,最后提出“愿与赵头领结为同盟,共讨暴明”,并许诺若将来成事,“封赵头领为山东总兵,辖三州七县,共享富贵”。
赵罗看完,不动声色地将书信放下,对王吉道:“闯王的好意,赵某心领了。只是铁石山地处偏僻,如今只求自保,怕是难当‘同盟’之任。”
王吉早有准备,笑道:“赵头领过谦了。铁石山有如此强军利器,若能与闯王大军呼应,必能横扫山东,震动天下!至于封爵之事,闯王一言九鼎,绝无虚言!”
赵罗笑了笑:“此事重大,赵某需与族中长老商议,不敢贸然应允。王参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请歇息,容赵某考虑几日。”
他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答应,只是以“商议”为由拖延。王吉见状,知道急也无用,只能应下:“既如此,在下便在山下等候佳音。”
送走王吉没多久,又有人求见,这次来的是个穿着青布长衫的文士,自称是“山东布政使司的幕僚”,名叫李默,却是单独一人来的,行色颇为隐秘。
李默见到赵罗,开门见山:“赵头领,朝廷虽有围剿之举,但念及头领并非真心反贼,只是被逼无奈,如今已有官员上奏,提议招安。”
赵罗挑眉:“招安?不知朝廷有何条件?”
李默道:“朝廷可授予头领‘守备’之职,编入官军序列,麾下人马可改为‘团练’,负责镇守地方。条件是,头领需解散部分人马,上交部分‘妖器’,并协助官军清剿周边流寇——说白了,就是‘戴罪立功’。”
这条件,明摆着是想削弱铁石山的实力,还要让他去当朝廷的“刀”。
赵罗淡淡道:“李先生,不久前官军还重兵围剿,如今败了,又来招安?赵某怕是不敢信啊。”
李默苦笑:“赵头领,此一时彼一时。朝廷如今内忧外患,也不愿再树强敌。若头领肯归顺,对双方都是好事。至于之前的围剿,不过是‘误会’,朝廷可以既往不咎。”
赵罗摇了摇头:“李先生,铁石山的人,靠自己的双手和刀枪活命,不求朝廷的官职,也不愿做谁的刀。招安之事,怕是难以从命。”
李默急道:“赵头领三思!归顺朝廷,名正言顺,可避‘反贼’之名,还能得到朝廷的粮饷支持,总比占山为王,时刻担心围剿要好!”
“占山为王,虽险,却自在。归顺朝廷,看似安稳,实则身不由己。”赵罗语气坚定,“此事不必再提。李先生请回吧。”
李默见赵罗态度坚决,知道多说无益,只能叹息着离去。
两拨使者先后离开,消息在核心层传开。赵远有些担忧地问赵罗:“小罗,李自成势大,朝廷虽弱却名义尚在,都得罪了,怕是……”
赵伯公也道:“是啊,若能结盟一方,或许能多些依仗。”
赵罗看着父亲和族长,缓缓开口:“爹,伯公,你们觉得,李自成是真心想与我们结盟吗?他不过是看中了我们的战力,想让我们当他的先锋,替他挡刀。一旦我们没了利用价值,或者与他意见不合,他会容得下我们?”
他顿了顿,又道:“朝廷就更不用说了。招安是假,想削弱我们、控制我们是真。今日能招安,明日就能找个由头把我们除掉。他们视我们为‘心腹之患’,从未变过。”
赵远和赵伯公沉默了。
赵罗站起身,走到洞口,望着外面的山坳和工坊,声音清晰而坚定:
“李自成是火,看似炽热,靠近了却会引火烧身;朝廷是冰,看似冰冷,接触了却会被冻僵困住。无论碰哪个,都会伤及自身。”
“这乱世里,没有谁是真正可靠的盟友。”
“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脚下的这座山,和手中的钢!”
脚下的山,是铁石山的根基,是他们的家;手中的钢,是工坊里造出的刀枪火炮,是他们的底气。
只有把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在这火与冰的夹缝中,站稳脚跟,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赵远和赵伯公看着赵罗的背影,眼中渐渐露出了然和坚定。
是啊,求人不如求己。
铁石山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虚与委蛇,不过是为了争取时间,让脚下的山更稳固,让手中的钢更锋利。
至于未来如何,那就用手中的钢,一步步去开拓吧。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