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仲夏,阳光炽烈,但数字资产世界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两年、足以冰封灵魂的严冬。
澈宇科技总部,区块链数据中心。此处的氛围与窗外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格格不入。虽然中央空调恒定在舒适的二十三度,但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却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感到一丝寒意。
巨大的数据墙上,那条主宰了所有人情绪长达二十个月的、令人绝望的漫长下行通道,终于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从深渊蜿蜒而上,带着犹豫与试探,却坚定地爬升至 9,000美元 关口附近的K线。它像一道初春的溪流,虽然孱弱,却已溶解了部分的冰封。
陈默站在屏幕前,双手抱胸,他身上那件略显陈旧的“to the moon!”文化衫,此刻似乎不再显得那么讽刺。他的眼神复杂,紧盯着屏幕上 8,950美元 的现价,长长地、似乎要将胸腔里积压了两年的浊气全部呼出一般。
“两年了……从接近两万美金摔下来,最低砸到3,150美元……”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沙哑,“论坛上每天都是‘区块链已死’,‘矿机论斤卖’,连我们内部,也不是没有人动摇过。”
他转过身,看向坐在休息区,正悠闲地小口啜着咖啡的林澈,眼神里充满了后怕与更深层次的敬佩。“澈哥,现在回头看,2019年年初,在所有人都觉得还要跌向归零的时候,你力排众议,坚决要在 3,500美元到5,000美元 的区间里持续加仓……我现在手心里还捏着把汗。当时要是……”
“要是错了,我们可能会损失一大笔‘极端机会储备金’,并且面临巨大的内部和外部压力。”一个清冷的声音接过了话头。李娜拿着一台平板电脑走了过来,她今天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职业套装,显得格外冷静干练。“但逻辑和趋势站在我们这边。投资,本质上是概率游戏,而我们在2019年,押注了概率最大的一方。”
她将平板电脑转向陈默和林澈,上面是她刚刚更新的分析图表。
“回顾一下关键决策点。”李娜的指尖划过屏幕,“2019年1月,比特币触底3,150美元后开始弱势反弹,市场情绪降至冰点。正是在那个时候,林总做出了核心判断:‘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主权信用过度扩张,法币的长期贬值趋势不可逆转,比特币的稀缺性和去中心化属性,将在下一轮周期中被重新定价。’”
林澈放下咖啡杯,点了点头,接口道,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回到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当时的市场,已经不是恐慌,而是麻木和彻底的抛弃。论坛上连骂声都少了,因为该离场的人都走了,只剩下真正的‘hodLer’(坚定持有者)。这种时候,才是遍地黄金的时候。我们不是在接飞刀,我们是在捡拾被遗弃的钻石。”
“基于此判断,”李娜继续用她那种毫无感情色彩,却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化语言说道,“我们自2019年2月起,启动了为期十个月的‘静默吸筹计划’。通过超过三百个独立账户和复杂的算法交易,在3,500美元至5,000美元的宽幅震荡区间内,分批买入,避免对市场产生冲击。”
她调出了具体的交易数据总结:
“总加仓数量:5万枚比特币。
综合平均成本:4,850美元\/枚。(非常接近林总设定的5,000美元目标)
总耗资:约2.425亿美元。”
陈默看着这组数据,忍不住咂舌:“2.4亿多美金……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撒出去。当时每次执行买入指令,我都感觉像是在挑战整个世界的共识。”
“共识?”林澈轻笑一声,站起身,走到数据墙前,指着那条已经开始昂头的K线,“群体的共识,往往是滞后且情绪化的。真正的价值发现,属于极少数能够穿透迷雾,看清本质的人。”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陈默和李娜,语气变得深沉而有力:
“我们加仓的逻辑,从来不是赌它会短期反弹,而是基于一个更宏大的叙事。美联储在2019年下半年的降息和重新扩表,已经印证了我们的部分判断。而今年,2020年,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更是一剂猛烈的催化剂!”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预见被验证的笃定:“你们看,为了应对危机,全球央行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模式,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被凭空创造出来。这些水,最终会流向哪里?传统资产?实体经济?不,很大一部分,会涌入金融市场,寻找能够保值、甚至增值的稀缺资产!”
“比特币,总量恒定2100万枚,独立于任何主权信用,是全球化的数字资产。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宏观背景下,它不再仅仅是极客的玩具,它正在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非主权的价值存储工具——数字黄金!”林澈斩钉截铁地给出了最终的论断。
“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娜再次用数据支撑林澈的观点,“根据链上数据监控,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包括灰度投资在内的多家华尔街机构,开始持续、大量地购入比特币,并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巨鲸的入场,是推动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动力之一。我们2019年的布局,恰好精准地埋伏在了机构入场的前夜。”
她调出最新的资产盘点:
“公司当前比特币总储备:17万枚。(此前持有12万枚,于2019年加仓5万枚)
以当前市价8,950美元计算,总市值约为:15.215亿美元。
仅计算2019年加仓的5万枚,浮盈已超过:(8,950 - 4,850) * 50,000 = 2.05亿美元。”
这个数字让陈默呼吸一窒。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那笔在市场看来是“自杀式”的投入,已经带来了超过两亿美元的惊人回报!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林澈的眼中闪烁着更为远大的光芒,“机构的入场会改变比特币的生态,使其从边缘走向主流。波动性会降低,但价值的底部会不断抬高。我们这17万枚比特币,是我们穿越未来经济周期最坚实的压舱石,也是我们撬动‘硬科技’战略的超级燃料库之一。”
他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默仔,信任和耐心,是这个市场上最稀缺的品质。我们又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陈默重重地点头,所有的后怕都化为了沸腾的信心:“我明白了!澈哥,接下来我们怎么办?继续持有?还是……”
“持有。坚定地持有。”林澈的语气不容置疑,“不要被这区区九千美元迷惑。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它远未到来。 市场的恐慌已然消散,但真正的Fomo(害怕错过)情绪,还未登场。”
他望向屏幕上那条昂扬的曲线,仿佛看到了它背后即将奔涌而来的、由全球流动性构成的滔天巨浪。
“寒冬里我们播下的种子,已经破土。”林澈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心养护,等待那场必将到来的、席卷全球的数字金融春雷,将它推向我们一直仰望的——月球。”
数据中心内,持续了两年多的低压阴云,在此刻被彻底驱散。
喜欢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