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百姓的安康生活得益于刘焉生前的治理之功。这位州牧离世后,其德政仍被军民深切缅怀。正因如此,虽继任者刘璋在民间口碑欠佳,但托庇于刘焉留下的治绩,百姓对刘氏政权尚存几分期待。
随着陈宫持续宣扬刘备仁德之风,短短两载光阴,不仅受压迫的黎民纷纷投奔,更令刘备喜出望外的是,竟有世家子弟相继来附。这些士族子弟虽暂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却为刘备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然则刘备亦不免遗憾:益州所谓名士,无论文臣谋士,多有名不副实者,纵有真才实学者,亦难符其心中所求。
\"兄长还在犹豫什么?速速下令才是!\"张飞粗犷的嗓音透着不耐。在他眼中,这位结义大哥样样都好,唯独行事过于迟疑。
\"翼德慎言!\"刘备厉色制止,转而压下胸中激荡,对陈宫肃然道:\"公台与子度速拟进军方略,谋定即动。\"
陈宫与孟达相视而笑,拱手禀道:\"主公明鉴,讨贼之策早已备妥,只待钧令。\"
建安二十年初春,益州大地再度战云密布。这场酝酿已久的军事行动,终将助力刘备以益州为根基,与刘苍、曹操形成鼎足之势。
与此同时,兖州方面,曹操的军队已开始暗中调动...
【益州烽火篇】
春雷乍响,战鼓催征。
关羽统率的铁骑如洪流般自巴西涌出。两万五千步卒与八千辎重部队在其麾下严阵以待,张飞、张卫分领偏师,军师**随军参谋。近四万大军剑指西充——这座由严颜据守的江防重镇。
西充守将严颜得探马急报,立即遣飞骑向后传讯:关羽挥师渡江,益州战幕就此拉开。副将张翼、雷铜率两万守军严阵以待,江岸烽燧相继点燃,映红了早春的天空。
巴西与西充交界处横亘着一条湍急的大江,昔日连接两岸的铁索木桥已在刘璋防备刘备时被毁。如今渡江唯有凫水或乘舟二途。
关云长率部出征之际,张鲁帐下大将张卫受命协同。此人既是张鲁胞弟,又兼通武略,刘备特意亲点其随军,言辞恳切请其助阵夺取益州。
**与孟达私交甚笃。自孟达转投刘备并助其夺取汉中后,见主公帐下人才匮乏,遂决意引荐挚友**出仕。刘备闻讯喜不自胜——虽已据有汉中,然较之刘苍麾下人才济济,常自感形秽。故对孟达提议虽欣喜,仍叮嘱需以安危为重。
时值孟达投刘之事在益州掀起轩然 ** ,刘璋切齿咒骂**为叛贼,誓要诛之而后快。然孟达镇定自若,坚信挚友断不会出 ** ,纵使游说未果亦无险厄,遂执意前往。
纵观刘备待人接物之道,即便暗生嫌隙,至多逐客了事,从未有加害之举。其求贤若渴之心,较之曹操犹有过之。此等作风自微末时起,至建蜀称帝后始终如一。
反观刘璋,自刘备入主以来屡出昏招:黄泥关一役后,竟因流言召回严颜、李严二将,惹得群臣离心。**本已处境艰难,如今更是度日维艰。及至刘备坐大汉中,刘璋变本加厉的猜忌暴戾,令**彻底心灰意冷。
原属意刘苍的**,正独酌遣怀时,孟达冒险暗访。经数日恳谈,又见刘备诚心招揽之态,**终是决意改换门庭——与其在刘璋帐下终日如履薄冰,不若随故友一观玄德之治。
实际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远超刘苍与曹操。原因很简单——他的势力最弱,地盘最小。当**前来投奔时,刘备激动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冲出去相迎,这番诚意让**深受感动。
接下来数月,刘备展现出的诚意彻底打动了**。最终这位谋士决定认刘备为主。为此刘备特意举办隆重宴席,召集所有部下共同庆贺。
原本**更倾向投效刘苍,但考虑到两地距离遥远,加之天下皆知刘苍帐下人才济济。反观刘备展现的诚意令人难以拒绝,深思熟虑后终究选择留下。
西充城中,严颜神情肃穆地与部将张翼、雷铜商议军情。听闻刘备派关羽为主帅,张飞与张卫为副将,**担任军师来犯,三人面色凝重。
\"末将建议半渡而击。\"张翼指着地图献计。雷铜立即反对:\"关羽非等闲之辈...\"当提及**时,严颜语气中交织着愤恨与惋惜。
333.明暗之计
半渡之策即在敌军渡河时伏击。但雷铜提醒道:\"别忘了对方军师是**。\"此言令帐中骤然沉默。益州上下皆知**乃难得之才,可惜刘璋不仅不重用,反将其边缘化。如今竟转投敌营,实为心腹大患。
张翼乃益州骁将,历史上曾与姜维交锋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姜维虽年轻却已得赵云称赞,足见其武艺超群。张翼能与之抗衡,可见身手不凡。严颜最终打破沉默:\"继续商议。\"
雷铜在《三国演义》原着中虽着墨不多,但曾与黄忠、魏延多次交锋而不败,足见其武艺不凡。
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岸石,关羽勒马立于河畔,目光掠过被烧得焦黑的木桥残骸。他侧首问道:\"张卫,浮桥还需多久?\"语气平静无波。
这位副将的任命曾令关羽不悦——不过是凭着张鲁之弟的身份。但刘备既已决断,他也只能接受。毕竟将归降者的至亲留在身边,不失为稳妥之策。
\"回将军,材料已备妥,明日即可架设。\"张卫躬身应答。出征前兄长再三叮嘱:务必遵从云长号令。
这时张飞洪亮的嗓音传来:\"二哥!为何不乘船渡河?\"红脸将军抚须解释:\"小船易遭伏击。敌军若半渡而击,岂非自陷险境?\"
其实这番大张旗鼓的浮桥工程正是计谋:明修栈道吸引严颜注意,暗里已在僻静处另建通道。这亦是孔明的建议——既知老将严颜必设埋伏,便来个将计就计。
天下舟楫之利,莫过于荆襄与江东。今刘苍已得荆州全境,又据江东四郡,虽余部未平,然欲求巨舰,非经刘苍不可。
纵使刘苍允诺相援,楼船非旦夕可至。军情如火,唯余浮桥之计可行。
\"归营。\"云长拨转赤兔,径回军中。翼德嘀咕数语,朝张卫狠狠瞪了一眼,亦拍马跟上。张卫唯有苦笑——自兄长张鲁归顺,玄德公待他们兄弟甚厚。平心而论,若易地而处,断难这般信任新降之将。只是关张二位将军的疏离之意,总令他如芒在背。
-----
陇西风云录
陇右城乃西凉咽喉要地。两载前,曹操遣曹仁率七万精兵出雍州,连破秦凉二州。西凉牧马腾亲率大军迎战,然曹军兵锋锐利,连战皆北,终退守陇右坚城。
此城本就有\"铁壁\"之称,马腾又增筑城防,囤积粮械,竟使曹仁屡攻不克,折损兵马后暂退华县屯驻。此后年余,两军时有交锋,却难分高下。
曹仁麾下虽猛将如云,然马腾帐前亦有马超、马岱这等骁将。因战事迁延,曹操渐调回主力,仅留于禁、夏侯渊统两万兵戍守华县。
这于禁在史册中素有\"铁壁\"之名,每逢曹操兵败必担断后重任,深得曹公倚重。夏侯渊更是以急行军着称的\"白地将军\"。二将镇守要冲,与马腾父子隔城对峙,陇右战局遂成僵持之势。
****697**
一场激战后,于禁和庞德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战役中兵败被俘。关羽劝降二人,但庞德宁死不屈,破口大骂,最终激怒关羽,被下令处决。
于禁选择归降,此后留在刘备麾下效力。直到曹丕继位,他才找到机会返回魏国。
在祭拜曹操时,曹丕故意拿出一幅画,画中正是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杀而于禁投降的场景。于 ** 后羞愧难当,不久便郁郁而终。
于禁一生战功赫赫,却因那一战背负污点,英名尽毁。
夏侯渊早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官渡之战时负责押运粮草,后驻守凉州,与马腾激战多年,最终击败马超、韩遂,平定羌族,稳固凉州。
张鲁投降后,夏侯渊镇守汉中,与蜀汉对峙,成为曹操西线主将。然而,定军山一役中,他不幸被老将黄忠斩杀,成为曹操阵营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令人扼腕。
从战绩来看,夏侯渊勇猛过人,否则不可能驱逐马超、横扫羌族。但终究败于年迈却武力超群的黄忠之手。
“夏侯渊!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夏侯渊正在院中练武,招式刚猛之际,于禁兴冲冲闯了进来。
夏侯渊收起兵器,皱眉道:“于禁,何事让你如此匆忙?”
“探子来报,韩遂与马腾在陇右争执不休,最终韩遂率兵撤走,如今陇右只剩马腾孤军!”于禁满面红光,“时机难得,正是我们行动之时!”
夏侯渊眼前一亮,将兵器递给亲卫,拉着于禁道:“走,进屋细说!”
二人入座后,夏侯渊命人备上酒菜。
酒过一巡,夏侯渊迫不及待问道:“韩遂为何突然与马腾反目?”
于禁摇头:“探子尚未查明缘由,但亲眼所见韩遂撤军,陇右兵力空虚。”
“好!”夏侯渊拍案而起,“两年苦战,曹仁虽占先机,却始终未能突破陇右。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马腾之敌尚不足惧,真正棘手的是其盟友韩遂持续不断的增援。
若细作情报无误,韩遂当真撤兵离去,马腾军力必然锐减。届时再度交锋,定能一举击溃马腾,夺取陇右之地。
335.联曹抗刘
夜色如墨,庭院寂然。
周瑜孤身立于月下,负手凝望苍苍。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未及回首便闻其声:\"公瑾为何深夜未眠?\"
\"你来了。\"周瑜淡然道。孙权静立其侧,二人默然无言。自刘苍强占江东两郡以来,这四郡之地便再未安宁。
两年间密议无数,却始终难解困局。看似坐拥四郡,实则寸步难行——当地豪族暗通刘苍者比比皆是。任谁都明白,若刘苍统七州之兵全力来攻,这江东四郡绝无胜算。在绝对的实力碾压下,任何谋略皆如蚍蜉撼树。
当年黄盖等将领驰援失利,几近被擒,侥幸脱身后便议定:唯有南征方能破局。然南方瘴疠之地,纵使攻克亦难经营。东西北三面皆被刘苍势力合围,江东四郡已如困兽,若不另谋出路,不待敌军来攻,内乱便将自毁根基。
**699**
周瑜虽被誉为\"美周郎\",在江东声望卓着,但面对当下困境,纵有惊世之才亦难破局。
七百多个日夜在沉思中流逝,仍未见曙光。
自孙权继位以来,这位年轻的霸主如坐针毡,仿佛身下压着座随时喷发的火山,稍有不慎便会灰飞烟灭。
这日,孙权召周瑜对饮。酒过三巡,他终是打破了沉默:\"公瑾,前路何在?\"
周瑜嘴角微扬,昔日 ** 气度已染上沧桑:\"仲谋,永夜之后必有破晓。\"
孙权握杯的手微微一颤。曾几何时他意气风发,如今却连根基之地都岌岌可危,更遑论问鼎中原。
见主公颓唐,周瑜正欲宽慰,忽闻哨探急报:\"刘苍似有异动。\"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