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末将定不负主公期望!\"甘宁激动抱拳:\"这海军统帅之位,我甘宁志在必得!\"
\"好!有魄力!\"苏烨赞许道。
苏烨微微一笑,拍了拍甘宁的肩膀说道:\"正是需要这种唯我独尊的气魄!接下来就看你和周泰的发挥了!可别辜负我的期望!\"
\"遵命!\"
在检阅完江陵水师后,苏烨又与水师统领蔡瑁会面,随后启程离开。
接下来十余日,苏烨乘船巡视了武陵、长沙、桂阳、江夏等郡县。
期间特地会见了周泰,将激励甘宁的话语原样转达给他。
周泰听后热血沸腾,立誓绝不辜负主公期待,更表示绝不会输给甘宁。
完成零陵郡的政务考察后,苏烨对各地新政推行情况颇为满意,这才返回江陵城。
\"主公,诸葛玄携诸葛亮等人已于三日前抵达江陵,正等候您的接见。\"
刚回府,甲三便前来禀报。
\"哦?\"
苏烨闻言面露喜色:\"诸葛亮一家终于来了?看来他们还是接受了我的邀请!很好,立刻安排会面。\"
早在数月前,苏烨就派遣暗卫寻访诸葛亮一家下落,并向他们发出邀请。
诸葛玄几经辗转,先带着子侄们前往徐州、扬州游历,最终才决定前来荆州。
显然在多方考量后,这位智者选择来荆州一探究竟,若情况合适,他极可能在此定居。
其中关键因素,正是江陵书院汇聚了荀爽、蔡邕、司马徽、庞德公等当世大儒。加之苏烨对教育事业的格外重视,才让重视学问传承的诸葛玄最终下定决心。
既然人已到此,苏烨自然不会再放他们离开。
\"遵命!\"
甲三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着诸葛玄、诸葛亮、诸葛均三人前来觐见。
【
千余言罢,诸葛玄携孔明、均弟上前,向苏烨郑重行礼:“见过州牧。”
苏烨抬手示意免礼,目光扫过三人,忽而问道:“诸葛瑾未至?”
三人闻言皆露讶色,未料苏烨竟知诸葛家诸人姓名。诸葛玄略作迟疑,拱手答道:“子瑜途中遇孙将军,蒙其赏识已投麾下。此事有负州牧盛情,望请见谅。”
苏烨听罢,眉心微蹙:“原是如此……无妨,诸位请坐。”待三人入席,他又问道:“此番周游诸侯之地,又在荆州盘桓数日,观我治下民生,可有感触?”
诸葛玄长叹:“流言误人!未至荆州时,只闻州牧以新政苛待士族,故我私令子瑜另投孙氏,以求家族退路。此责在我,与二子无关。”
苏烨朗笑摆手:“乱世择主,理所应当。若以护行之恩强求效忠,与挟势何异?”
\"故而,胤宜这番话就莫要再提了!\"
\"起码,你的直率让我欣慰。\"
\"这么说,如今你这般态度,可是已对我改观了?\"
\"正是!\"
诸葛玄重重点头,面露感慨:\"此前对州牧大人虽敬重,却也心怀畏惧,但既受相邀,总得前来一见。\"
\"然而此行之后,我对将军唯有钦佩!\"
\"将军推行的新政,表面似在压制士族豪强,实则不然。\"
\"将军所为,实则是为天下士庶谋一条公平共存之路,绝非刻意打压。\"
\"然则,昔日士族豪强横行无忌,肆意兼并田产、扩张权势,侵夺百姓生机。\"
\"如今将军以律令约束其恶行,彼辈自然不满。\"
\"正因如此,坊间诋毁将军之言不足为奇。\"
\"起初我亦受蒙蔽,但近日细观荆州新政,尤见南郡民生之变,方知将军宏图伟略。\"
\"诸葛玄心悦诚服,若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言罢,诸葛玄肃然起身,向苏烨深施一礼,目光诚挚。
——显是真心投效。
侧席的诸葛亮双眸炯然,远超稚龄的机敏目光凝视苏烨,隐现崇慕之色。
\"好!\"
苏烨朗笑着扶起诸葛玄:\"得胤宜相助,我岂有推拒之理?\"
\"正因看重你诸葛氏满门英才,才特遣人寻访护送你等前来。\"
\"胤宜大才,子瑜、孔明亦皆俊杰。\"
\"本欲尽收麾下,可惜……终是与子瑜失之交臂,实为憾事。\"
诸葛瑾虽不及孔明之智,却远胜诸葛均,未能招揽确令苏烨惋惜。
这位的才华丝毫不逊于鲁肃等人!
可惜最终投奔了孙坚。
苏烨心中难免感到遗憾。
\"但愿日后还有机会将他招揽到麾下吧!\"
苏烨暗自思忖。
据扬州、豫州暗卫收集的情报显示,袁术与刘表已暗中联手,准备对孙坚出手。
就看诸葛瑾和孙策届时如何抉择了。
诸葛玄闻言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其实他也后悔当初让诸葛瑾跟随孙坚。
若是早知苏烨的实情,他绝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外人或许因家族立场敌视苏烨。
但诸葛玄却从中看到了新政带来的无限可能。
他更看好苏烨的前景,投效苏烨也是为未来押注。
与其他诸侯相比,苏烨显然更为出众。
诸葛玄相信,这天下来归苏烨所有。
即便新政得罪了多数士族也无妨。
仅从荆州的发展变革与军队实力就可见一斑。
此时诸葛亮起身行礼道:\"州牧大人不必为家兄惋惜,亮有自信,将来我的才能必远超兄长百倍。届时效力于您,岂不比家兄更合适?\"
\"哦?\"
苏烨饶有兴趣地看着诸葛亮,正欲开口。
\"孔明!休得无礼!\"
诸葛玄急忙喝止,向苏烨致歉:\"主公见谅,这孩子被惯坏了,口无遮拦。\"
诸葛亮心中不服。
他坚信自己的才智确实远胜兄长。
这点连叔父和兄长都亲口承认过。
怎就成了狂妄之言?
这不是在欺负小孩吗?
况且,才能和年龄又有什么关系?
他本想在苏烨面前展现一番,留下好印象,日后好追随苏烨,得到重用,参与他推行的新政。
那些新政他都研究过了。
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能给这腐朽世道带来变革、注入生机的良策。
和苏烨相比,其他诸侯不过是一堆废物。
他们只顾争权夺利,根本没想过真正改变这个世界,让它变得更好。
对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诸葛亮深感不齿。
当然,苏烨推行新政绝非易事,未来必定会遭到士族豪强的阻挠与敌视。
但正因有难度,才更让他诸葛孔明跃跃欲试!
若毫无挑战,岂不是谁都能胜任?
那还要他做什么?
“无胤宜不必如此!”
苏烨听罢诸葛玄的话,笑着摆手,看向诸葛亮说道:“我倒觉得孔明这话充满自信,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确有这份天赋与才能!”
“不过在此之前,我希望孔明能先去江陵书院潜心修学数年;”
“待你学成归来,再为我效力,施展才华与抱负,如何?”
如今的孔明确实聪慧过人,但毕竟年纪尚小,苏烨希望他再沉淀几年,好好积累磨砺,届时才是出山的最佳时机。
“敢不从命!”
诸葛亮心中感动,当即拱手应下。
在叔父都出言呵斥时,苏烨却愿相信他这个不满十岁的孩童,还为他规划了完善的成长路径,足见对他的重视与尊重。
也足见苏烨求贤若渴的态度。
这一刻,诸葛亮更加坚定了辅佐苏烨一统天下、改变这乱世的决心。
“哈哈!甚好!”
10**74**
苏烨闻言朗笑,抬手轻抚诸葛亮的发顶;转头又见诸葛均眼巴巴望着自己,便也笑眯眯地揉了揉他的脑袋道:“你也要勤勉向学!以两位兄长作榜样,待来日有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嗯嗯!”
诸葛均顿时眉开眼笑,心中郁结顷刻消散,还朝诸葛亮扬了扬下巴,活像在说:“二哥瞧见没?我亦受器重!”
诸葛亮:“……”
面对这憨傻幼弟,他连话都懒得应——州牧当真看重你?不过是见你神情颓丧,刻意宽慰罢了!你这榆木脑袋竟掂量不清?
自然,诸葛亮心知这三弟虽才智不及己,却也非愚钝之辈。若肯潜心修习,将来至少能任郡守之职。
他暗自决意:往后定要对三弟严加督导,逼他力学成才,方不负州牧这番心意。
甚而盘算着,日后连胞兄诸葛瑾也一并“坑”来投效。三兄弟与叔父共辅明主,岂不美哉?
一旁诸葛玄将苏烨待诸葛亮兄弟的态
关于功勋阁的情况,诸葛玄和诸葛亮逐渐知晓了更多细节。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天赋异禀者,苏烨制定了特殊培养计划。不仅提供高级 ** 与资源,还设立专属成长基金。
诸葛均也因此受益,获得了基础培养资格。
此后,两人进入江陵书院就读,与庞统成为同窗。
徐州,糜府议事厅。
\"家主!陶谦此举实在欺人太甚!\"糜芳拍案而起,\"让陶商迎娶三妹,分明是要吞并我糜氏家业!\"
糜竺揉了揉眉心:\"二弟所言极是...\"
\"可这乱世之中,纵有万贯家财又如何?在诸侯眼中,我糜家不过是待宰羔羊。\"
商贾之家的困境尽显于此。多年来,糜氏始终难以跨越阶层壁垒,更被各方势力虎视眈眈。
\"难道真要坐以待毙?\"糜芳双目赤红,\"此事我决不退让!\"
糜竺摇头叹息:“即便硬拼,24或许会折损,但网未必会破。我们虽有资财,却无半点军政实权。”
仅靠府中护院家丁?
如何敌得过朝廷精锐之师?
陶谦也不是易于之辈。
若此事当真如此简单,他此刻也不必在此愁眉不展了。
若非走投无路,他绝不愿行此玉石俱焚之举。
“但应下联姻亦不可行,否则必将被陶家彻底吞并!”
“眼下唯有虚与委蛇,让渡更多利益予陶谦,暂且稳住他,再谋后路。”
不待糜芳再度发作,糜竺又沉声补充道。
糜芳闻言虽稍抑怒火,仍不甘道:“平白让陶谦老贼占尽便宜,实难甘心!”
“与其便宜此獠,兄长何不效仿冀州甄氏,与荆州牧苏烨结亲?纵然散尽大半家财,若能换来此等姻亲——”
“不仅可得权倾朝野的妹夫,借苏烨之势,或可令我糜氏商路更广;”
“届时兄长与我说不定还能谋得一官半职,从此摆脱商贾贱籍,跻身士族之列。兄长以为如何?”
“嗯?”
糜竺骤然盯住糜芳:“二弟!此话不似你能想出。近日可有人与你接触?此话究竟是何人教你?”
实则他内心亦微动。
若真能与苏烨联姻,自是求之不得。
喜欢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