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烨大军势如破竹,迅速掌控南阳全境。袁术麾下的官吏、兵马尽数被集中至叶县,静候交割。
此时,苏烨设伏击败袁术并将其活捉的消息如风暴般席卷整个汉朝。
冀州渤海,
\"砰!\"
袁绍刚回到渤海,正谋划如何对付韩馥与公孙瓒以夺取冀州,却突然得知这一令他颜面尽失的消息,顿时暴怒。
\"袁术这个蠢货,怎么不去死?\"
\"简直丢尽了我袁家的脸!\"
\"不仅自己被抓,还劝降数万大军,世上还有比他更荒唐的人吗?\"
\"两百万石粮草,百万金!这笔钱粮能招多少兵?\"
\"他可知我袁家要积蓄多少年才能攒下这些?\"
\"废物!败家子!该死的混账!\"
盛怒之下,袁绍一脚踹翻桌案,双眼通红。
待他稍缓,许攸捋须道:\"主公,苏烨不仅拿下南阳,还获如此巨资,实力必将骤增,我们需早作防备。\"
\"应设法遏制其扩张,否则等我们拿下冀州、幽州等地时,他恐已成大患。\"
郭图附和道:\"此人确是我等未来劲敌。\"
\"可他竟放过袁术,倒是蹊跷。若为利益,理当斩杀袁术,顺势攻取汝南乃至整个豫州。\"
袁绍闻言亦露疑惑之色。
许攸嗤笑一声:\"愚蠢!袁公路虽无能,终究代表袁氏半数基业。若杀他,苏烨即便拿下豫州,也会招致袁氏势力反扑。\"
“往后,此人注定没有好下场!”
“再者,他若初现身便展露这般凶悍气焰,各路诸侯必然联手围剿;”
“稍加 ** ,苏烨便会沦为众矢之的,重蹈昔日群雄共讨之覆辙;”
“他心知肚明,故而只取利益,不占疆土,亦未取袁术性命。”
“此乃明智之举!”
“何况,他执掌荆州不足半年,内务尚且未能理顺,谈何壮大?”
“眼下虽疆域辽阔,兵员倍增,实则实力与昔日南郡太守时相差无几;”
“甚至因摊子过大,反显力不从心!”
“他急需时日消化所得。”
“究其根本,苏烨出身式微,全凭自身闯荡,既无雄厚人脉,亦乏英才辅佐;”
“闻其在荆州推行新政,已触怒当地豪族,可用之人愈发稀缺。”
“这般境况,何以扩张?”
“依我之见,五年之内,他皆难有余力开疆拓土。”
“甚者,随着新政传扬,未来招贤纳士、兼并他州将举步维艰。”
“哦?”
袁绍双目微敛,眸中锐芒乍现,暂搁许攸暗讽之语,追问道:“照此说来,苏烨已自断前路,不足为患了?”
既行新政,又开罪士族,天下豪强岂容他坐大?
思及此,袁绍心底暗喜。
“未必如此!”
此刻,郭图察觉形势不对,未等许攸出声,便抢先反驳道:\"诸位莫要忽略,苏烨早在数年前便在江陵创立书院,邀请蔡邕、荀爽等名家执教,更在南郡各县广设学堂,大力培植亲信。\"
\"经数年积累,其麾下人才济济,如今要充实整个荆州官署,绝非难事!\"
待其完全掌控荆州各郡后,定会增设更多学府,网罗英才加以栽培。\"
假以时日,又能培养大批得力干才。\"
届时纵不倚仗士族豪强,亦足以支撑其扩张野心!\"
故此人日后必成明公心腹大患,务必早作防范!\"
属下建议,趁其羽翼未丰,当即刻遏制其发展!\"
言毕,郭图向许攸投去挑衅目光。
许攸见状暗自咬牙。
这番谋划本是他要进言的策略。
此刻被郭图截胡,倒显得他先前所言浅薄。
当真可恨!
有能耐自己献策啊!
剽窃他人谋略算甚么本事?
许攸对郭图恨意陡增。
为扭转局势,他立即进言:\"明公!郭图此言大错特错!苏烨实不足惧!\"
(此处删去无关内容)
\"哦?此话怎讲?\"
袁绍方才已被郭图说动,闻言复又迟疑。
郭图面色阴沉盯着许攸,倒要看他如何颠倒乾坤。
他心知肚明,许攸原是要继续强调苏烨威胁,不过被自己抢了先机。
此刻为求逆转,才故意唱反调。
许攸向袁绍分析道:\"这天下终究是士族的天下,新政岂是轻易能推行的?\"
\"当年王莽乱政时,不也曾企图推行新政?\"
\"正因如此,他的势力最终土崩瓦解,被光武帝联合天下士人彻底 ** !\"
\"由此可见,这世道终究要由士族主导;\"
\"就算苏烨想自行培植亲信来推行新政,又能如何?\"
\"这需要耗费多少光阴?\"
\"又要面对多少士族豪强的反击?\"
\"如今他已站在天下士族的对立面,自取 ** 已是必然!\"
\"纵使一时强盛,最终结局也不会改变!\"
\"主公以为如何?\"
这番话虽是许攸为驳斥郭图所言,但越说越觉得在理。
即便苏烨前期能凭借新政与个人能力暂时强盛,待天下士族与诸侯都意识到新政的威胁时,必将招致群起而攻之。
届时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天下,岂有胜算?
\"此言有理。\"
袁绍颔首表示赞同。
许攸得意地向郭图投去挑衅的目光,气得郭图暗自咬牙,却一时语塞,只得闷不做声。
袁绍见状当即决断:\"既如此,暂且不必理会苏烨。\"
\"眼下我军首要之务是解决韩馥,夺取冀州,继而北上幽州对付刘虞与公孙瓒。\"
\"若不及时壮大实力,日后如何与苏烨抗衡?\"
他始终清醒地把握着轻重缓急。
袁绍深信自己终将超越苏烨,但眼下无论兵力还是地盘,都还远不及对方。
有了袁氏作为靠山,麾下又人才辈出,自然不必忧虑无法超越对手。
“主公果然高见!”
许攸立即奉承了一句,接着说道:“不过属下以为,即使苏烨今后自寻死路,只能逞一时之强,我们也不妨现在就给他制造些麻烦,削弱他的势力!”
“哦?”
袁绍眉头一扬,问道:“你有什么计策?”
许攸答道:“可暗中派人四处宣扬苏烨在荆州推行的新政对士族的危害,让天下士族早早抵触他;此外,还可派遣使者前往扬州和益州,向刘璋和刘表阐明苏烨的威胁,说服他们出兵牵制。即便无法彻底击溃苏烨,至少也能阻挠他向扬州和益州扩张的步伐。”
“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争取更多时间谋划。主公觉得如何?”
无论如何,联合各方势力对付苏烨都是必要的。毕竟,只需派出几名使者和一些暗探散布消息,对袁绍而言轻而易举。但苏烨想要应对这些招数带来的麻烦,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好!”
袁绍微微颔首,道:“就依你所言行事!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如何?”
“属下必当尽心竭力!”
许攸欣然领命,随后得意地瞥了郭图一眼,眼神中仿佛在说:你之前想截胡我的计策又怎样?最终还不是被我扳回一局?你郭图还差得远呢!
郭图与许攸积怨已久,一眼便读懂了他的挑衅,顿时脸色阴沉,攥紧拳头,指节发白,心中对许攸的恨意更甚。
他暗暗发誓:“许子远,你给我等着!别让我逮到机会,否则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翻身!”
如今,两人之间的争斗已不仅是利益之争,更添了一层意气之争。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这仇,他记下了。
东郡太守府,
曹操听闻袁术被擒,不禁摇头叹道:\"袁公路这等庸才,竟在同一个坑里栽倒两次!\"
\"伯渊与他实力悬殊如此明显,他莫非眼盲心瞎?\"
\"若换作是我,早该弃守南阳了!\"
\"不知此次伯渊会否取其性命?\"
曹操忽然转向身旁的荀彧:\"文若有高见?\"
原来荀彧近日已投效曹操。
他曾观察袁绍许久,最终认定此人表里不一:遇大事畏缩,见小利忘义,绝非明主。
更关键的是,袁绍麾下士族盘根错节。虽说势力庞大,但内部倾轧必将掣肘发展。
况且荀堪已为袁绍效力,荀彧自然不愿再去凑这个热闹。
其实他心知肚明,眼下最佳选择当属苏烨。只是他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当初信誓旦旦表示绝不投效苏烨,若如今反悔,岂非自打耳光?
再者,苏烨帐下谋士如云,即便去了也未必能尽展所长。
倒不如选择看好的曹操。此人虽城府颇深,却仍存忠汉之心,正值潜龙待飞之际。若能辅佐其成为一方雄主,正好向世人——尤其是荀爽和苏烨——证明自己的眼光与才干。
文人执念一旦成形,当真九牛难回。
曹操抛出疑问后,荀彧略作思索回应道:\"以苏荆州惯常的作风判断,此时诛杀袁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可能索要巨额钱粮作为交换条件。\"
\"若存杀心,当初战场便可取其性命,何须生擒?\"
\"生擒与斩杀,二者后果天差地别。\"
\"袁氏余威尚在,此时杀袁术只会徒增仇敌,对刚接掌荆州的苏烨有害无益。\"
\"当务之急是彻底消化荆州,留袁术这等庸才坐镇豫州反而有利——既能牵制孙坚等诸侯,又随时可二次擒拿。\"
\"依我看,苏烨非但不会杀袁术,恐怕连俘虏的兵马都会作价发还。\"
\"毕竟...\"
\"豫州若失守,反倒便宜了孙坚或明公。\"
至于陶谦、刘表之流?
荀彧嘴角泛起冷笑。
内政尚且理不顺,何谈扩张疆土?
\"妙哉!\"
曹操抚掌大笑:\"文若洞若观火!\"
\"凭我对伯渊的了解,此人向来将'利'字摆中间。\"
\"细数其发迹历程,可谓步步精准,从未踏错。\"
\"每次出手,必求利益最大化。\"
“他总能巧妙地避开麻烦;”
“可一次两次是巧合,次数多了,我便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他精心设计的!”
“可以说,他是我迄今遇到的最强对手!”
“我与他之间,未来必有一战,避无可避!”
“除非在此之前,我已败给袁绍!”
“因此,文若!我需要你的协助,望你提前谋划布局,以便日后从容应对伯渊,你意下如何?”
仅凭他一人,想做得天衣无缝,实在太难,也太累。
他需要顶尖的帮手。
眼下,他麾下唯有荀彧有此能力。
提及英才,曹操这才意识到,苏烨麾下不仅猛将如云,谋士亦如雨!
看得他无比眼红。
他懊悔未能早些重视人才,未能趁早招揽顶级谋士。
喜欢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