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调味可烹火锅,犬羊正合冬至习俗。裘皮御寒,炭火取暖,这定是曹纯私藏或丞相特批的越冬物资。徐庶怔愣片刻,终是领命而去。郭嘉笑道:\"元直初来,日后自会习惯君侯作风。\"
众人议论纷纷:\"今冬宴席可添羊肉美酒,城中五万将士与定居百姓皆可安然过冬。\"忆及往年贫苦之地寒疾肆虐,如今邺城物资丰足,郭嘉、贾诩等谋士顿感心安。精兵良将坐镇,再无需担忧疫病横行。
新城兵卒近万,管十几万百姓自是轻松。
何况邺城内士族子弟众多,看这情形,大半怕是得留下过年。
年宴自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可若他们粮草耗尽,咱们还送不送?\"
郭嘉问得犀利。
不送,曹纯必定借题发挥;送了,他们饿不死却也吃不饱。
许衡骤然大笑,瞪眼背手,故作正经道:\"哎呀,这个嘛……眼看大雪封山,路险难行,运粮不易,只得削减些了。\"
\"这可不怨我!要怪就怪曹纯将军太老实,偏把大营扎在离我粮仓四十里外,我想帮也帮不上啊!\"
此言一出,众谋士顿觉豁然开朗。
这理由妙极——既显无奈,又暗告一状,顺带克扣粮草。
更何况……
若真饿得慌,大可往邺城跑嘛!我军就在附近操练,只要迈出虎豹骑大营,自有饭吃!
\"诸位速去办。另,今年十几万百姓中,至少揪出十个清河或许都的探子,以儆效尤。\"
郭嘉拱手:\"名单已有,十人近日便可抓捕。\"
\"去吧,唤陈长文来,我有事商议。\"
\"遵命!\"
众人退下,殿内唯剩许衡、典韦、夏侯恩三人。
** 火坑柴炭烧得正旺,暖意融融。
许衡召典韦近前烤火护卫,自个儿往榻上一歪,闭眼酣睡。
冬日恰是酣眠时。
可惜这群人碍事,害他不能回内院高卧,只得在这大殿将就!
否则恐惹非议,不利统御。
当真可惜。
三日后。
东郡的夏侯惇察觉到了异样。
\"将军,派往邺城西三十里虎豹骑营的探马未归,据说从许都运去的粮草补给也失去了踪迹。\"
夏侯惇微微一怔,低声应道。
前来禀报的是其麾下得力副将韩浩。两人共事五载有余,配合默契无需多言。
听闻此讯,夏侯惇已然明了曹纯处境。
\"去信许衡询问缘由。\"
\"那批辎重想必已被他截回邺城。通知许都暂停向虎豹骑输送物资,同时将此地情势报知主公,请主公示下。\"
\"诺。\"
夏侯惇神色如常,未显波澜。
韩浩传令归来,仍面带疑惑地凑近火堆,低声问道:\"将军何以断定曹将军被困?\"
夏侯惇头也不抬,专注竹简,随口道:\"许衡岂会放过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曹纯将营地设在其城畔,岂能瞒过许衡耳目?\"
\"若我东郡兵马北上,虎豹骑东进,许衡便将三面受敌。袁绍部队又怎会错失良机。\"
\"如此,不出数月他便会沦为两军交战的牺牲品。\"
\"原来如此。\"
韩浩忧心忡忡。眼下局势微妙,若许衡有所动作,东郡、黎阳、官渡驻军可最快抵达邺城。一旦施压,许衡必将被迫抉择。
\"切勿轻举妄动。\"夏侯惇似看透韩浩心思,\"传令各部严守待命,静候丞相钧旨。\"
\"我军绝不可擅动。\"
\"这却是为何?\"
韩浩一时不解。
失联多日,若拖延至寒冬,恐怕军令未至,曹纯部众已因缺粮生变。届时折损的将是三万虎豹骑精锐,更有数员大将。
译文(保留核心内容,调整表达风格):
韩浩闻言面色骤变,犹如触及某种禁忌般立即噤声。
此刻局势已如履薄冰——袁绍新破公孙瓒,尽收幽州十万雄师。正值兵锋鼎盛之际,谁敢轻撄其锋?虽说袁军也需休整,可若许衡此时献城...
\"此子竟布下如此精妙棋局!\"韩浩声音发颤,\"当初占邺城,末将只道是趁虚取利...\"
夏侯惇将竹简往案几重重一放。他完好无损的右眼,恰是当年采纳许衡\"固守不战\"之策的见证——若非此计退吕布,何来今日?这份未曾言明的感激,令他在曹纯提出监视许衡时保持沉默。
许都丞相府内,炭火映照着曹操的狐裘。庖厨正呈上窖藏鹿肉,谯郡美酒的醇香弥漫厅堂。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此刻正享受着严冬里最惬意的时光。
邺城许衡的来信依旧风平浪静。
北上的兵马日益集结。
臧霸与张绣先后呈上效忠文书,更将膝下子嗣送往许都求学。经钟繇周旋,关中诸将亦遣质子入京。曹操待之甚厚,按其年岁送入太学,拜当世大儒门下修习经传。
袁绍虽获大胜,却需经年休整以恢复元气。反观曹操,自平定袁术之乱后,扬州重现鱼米丰饶之象,岁岁税赋充盈。
当真太平光景。
\"妙哉。\"
曹操摇头晃脑哼着小曲,回首招呼许褚:\"仲康何必拘礼,今夜不需值守,来共饮。\"
\"诺!\"
许褚喉头滚动多时,闻言立即盘腿而坐,就着火炉大啖鹿肉。酒坛启封时,满室醇香与肉味交织,寒冬之夜更显酣畅。
\"还是你这般爽利。\"曹操瞧着许褚饕餮之态笑道,\"比令弟强得多。如今那小子总算消停,孤夜里也能安枕。\"
许褚咀嚼的动作忽然一滞,嘟囔道:\"末将每次这般想时,他总会闹出更大的乱子...\"
\"整整月余未有许衡的消息,看来今年能过个安稳——\"话音未落,荀彧疾步闯入殿中。曹操正要相邀,却见其面如土色,目光在许褚身上打了个转,竟一时语塞。
曹操眉头紧锁。
\"慢着!\"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夹肉的筷子突然停在了半空。
多年来与荀彧心意相通,彼此早有默契。
\"文若,出什么事了?\"
荀彧深深一揖:\"子和将军与三万虎豹骑...已经失联半月有余。\"
曹操双目圆睁,脸上写满震惊。
虎豹骑乃从青州旧部中精选而出,原是当年青徐黄巾进入兖州后,被曹操与许衡收编的部众。
按理说,这些士兵也该听从许衡调遣。
至少大半如此。当初许衡许诺三年内让他们脱贫,曹营众人本以为是饮鸩止渴的骗兵之计。
谁知竟真让他做到了。
这正可见许衡手腕高明。
此刻曹操既不忧心将士性命,也不怕许衡痛下 ** 。
他真正惧怕的,是这些精锐之师会心甘情愿归顺许衡。
\"主公,是否要与逸风交涉...\"
曹操眼神闪烁,一旁的许褚暗自苦笑。
早就料到会如此。
自家兄弟的脾性他最清楚。表面风平浪静之时,反而最令人不安。
主公这张嘴,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刚说一个月没许衡消息,转眼就闹出这么大动静。
连曹纯都音讯全无。
荀彧继续禀报:\"末将派兵探查,发现各处要道已被许衡设卡封锁。\"
\"借口演练阵法,阻截过往军队。我们的粮草辎重已尽数运往邺城。\"
\"此刻想必都已投入使用。\"
曹操哑然失色,案上珍馐顿时索然无味。
陈年美酒也失了滋味,如同嚼蜡饮冰。
虽身处暖阁,却觉寒意彻骨。
荀彧话音落下,便将一封书信呈递到曹操面前。
曹操展开信笺反复阅读数遍,眉间怒意渐渐消散。这封夏侯惇的亲笔书信写得极为严谨,以曹操对这位不苟言笑的老部下的了解,若无重大军情绝不会轻易修书。
信中提及的邺城动向尤其令人在意——许衡封锁虎豹骑营要道的行动,似乎已被夏侯惇掌握。至于许衡与夏侯惇是否有暗中联络,目前尚难判断。
读完信件,曹操负手在堂中踱步,面色阴晴不定。侍立两侧的荀彧与许褚虽不知详情,但从主公神色已察觉事态严重。
许褚暗自攥紧拳头。以他对胞弟的了解,若曹纯逼迫过甚,那个睚眦必报的许衡真可能投奔袁绍,甚至引袁军攻占东郡。届时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地恐将毁于一旦。
\"主公,可是军情有变?\"荀彧俯身轻问。如今许都政局初稳,汉室旧臣暂歇,正是巩固霸业的关键时刻。
曹操却突然失笑:\"此事与许衡无关。\"他略带窘色地解释道:\"子和为避开逸风,竟将兵马驻扎在邺城西三十里外的山坳——那处既有通衢大道,又暗藏迂回小径。元让断定,久驻必成邺城心腹大患。\"
(
许衡尚未表露不满,曹纯已陈兵于城下。西有曹纯虎视眈眈,南临东郡、黎阳驻军,北面袁绍大军压境,邺城形势岌岌可危。
曹操负手而立,沉声道:\"袁绍已调集并冀二州数万精锐进逼邺城,其驻扎清河的主力更可随时驰援。许衡看似固守邺城,实则已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换作是我,亦会如此对待子和。\"
荀彧深以为然。夏侯元让对局势的研判确实精准。
\"而今之计该当如何?\"荀彧见主公神色从容,便知事态尚有转圜余地。
\"召许衡回来议事。\"曹操胸有成竹,\"以我丞相之尊,兼多年故交,他必会赴约。至于曹纯所部,可令其驻守邺城西侧。\"
荀彧领命告退,当即修书一封,遣人快马送往邺城。
七日后。
许衡一反常态,接到书信便率亲卫昼夜兼程赶回许都。他身兼邺城侯、颍川太守、执金吾三职,统辖皇城禁军。入城后,许衡径直策马驰入丞相府。
府门侍卫禀告:\"丞相每日此时均在军营巡视,已派人通传,请君侯稍候。\"
\"无妨,我先去拜见老太爷。\"许衡闻言喜上眉梢,当即命典韦备好厚礼,向内院行去。
穿过重重庭院,在挂着枯藤的葡萄架下见到了曹嵩。时值寒冬,架下炭火正旺。年迈的曹老太爷正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看似已近风烛残年,他的身躯虽如枯枝般衰弱,精神却仍旧矍铄,满头银丝如霜。
一袭白袍的老人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身旁围绕数名贴身侍女。
当许衡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处,老人浑浊的双眼骤然焕发光彩。
他颤抖着想要起身相迎,却力不从心。侍女们慌忙上前搀扶。
\"可是逸风?当真是逸风来了?\"
\"快,快让我看看!许久未见逸风了!\"
\"老太爷当心!\"
许衡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与典韦一起屏退侍女,亲自搀扶住曹嵩,又取来拐杖让他倚靠。
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攥着许衡的手臂,虽然止不住地颤抖,眉宇间的欢喜却怎么也藏不住。残缺的牙床使他笑得格外开怀,泛黄的眼眸久久凝视着许衡的面容。
\"果然是逸风回来看我这老头子了?\"
\"来了来了,\"许衡扶他在庭院里慢行,\"近来身子可还硬朗?\"
\"腿脚是不中用了,精神头倒比从前更好。今日还用了三碗饭,胃口好得很。\"
\"食欲旺盛是好事,老太爷定能如松柏长青,再享二三十载清福。\"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