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看完,眉头蹙起,沉默片刻,将手中的绢帛递给刘晔,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刘卿,你也看看。刘备所言曹操屠戮徐州、程昱以人为粮之事,可是真的?”
刘晔心中一惊,连忙双手接过信帛,快速浏览。越看,他的脸色越是苍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
信中所言,虽有渲染,但核心事实他无法否认。他低下头,声音带着羞愧道:“回陛下,刘备所言曹兖州为报父仇,数次征伐徐州,用兵确乎酷烈,杀伤甚重,程仲德在军粮极度匮乏时,也……也确有以人脯充军粮之之事……”
他说到最后,声音几乎细不可闻,显然对此也感到难以启齿。
刘协听完,并没有拍案而起,只是轻轻“啧”了一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打仗嘛,杀红了眼,也是常事。”
“但为一己私仇,连着屠了三次?这就有点过分了。徐州百姓又没招他惹他,何至于此?”
“还有那程昱,军粮不足,就不该出兵!既然出了兵,搞到要靠吃自己乡亲的肉来维持,这等无能又狠毒之事,做了也就做了,居然还传出名声来?”
“真是……既不老实安分,又偏要逞能惹事。这曹操,御下不严,行事酷烈却又不密,非成大事之相。”
“不过这刘玄德,性子直爽,嫉恶如仇,有什么说什么,丝毫不懂得含蓄婉转。看来,他和曹操这仇是结死了,绝无共存之理。”
这时,司空杨彪出列,依旧是那套老成持重的说辞,强调曹操此刻尚有抵御袁绍的利用价值,不宜立刻与之决裂。
刘协点了点头,语气恢复了平静:“杨公所言有理。眼下袁绍才是心腹大患。曹操暂且让他再蹦跶几日。此事,容后再议。”
就在刘协为如何平衡刘备、曹操、吕布等关东势力而略感棘手之际,帐外侍中再次禀报,称荆州牧刘表遣使前来,恭贺陛下克复在即,并上表进贡。
刘协闻言,眉头微挑,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哦?刘景升?这位坐镇荆襄的‘八俊’之一,消息倒是灵通,礼数也算周到。宣他进来。”
不多时,一位中年文士缓步走入大帐。
此人约莫三十余岁年纪,面容清癯,三缕长须,衣冠整洁,举止从容有度,眼神明亮而温和,一看便是饱读诗书、精通礼仪之士。
他来到御前,依礼参拜,声音清朗平和:
“外臣,荆州牧刘公麾下别驾伊籍,奉我主之命,特来拜见陛下,恭祝陛下扫平逆乱,不日克定长安,重振汉室雄风!”
“我主谨奉上荆州薄礼,钱粮绢帛若干,聊表忠心,以供军需。”言罢,呈上礼单。
刘协示意杨修接过礼单,目光打量着伊籍,觉得此人气度不凡,应对得体,心中已有几分好感,便随口问道:
“伊籍?嗯,朕观卿言行,乃饱学之士。刘景升坐镇荆襄,保境安民,使荆州成为乱世中一方乐土,确有功劳。卿在荆州任何职?可愿留在朝中,为朕效力?”
伊籍闻言,不卑不亢地躬身答道: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臣在州中,忝居别驾从事一职,乃刘公驾下微末之吏,才疏学浅,实不堪陛下驱策。”
“且臣受刘公知遇之恩,曾立誓尽心辅佐,安定荆州,以报其德。人无信不立,臣不敢背弃诺言,还请陛下见谅。”
这话得有情有义,令人挑不出错处。
刘协听了,非但不恼,反而更加欣赏,笑道:“好一个‘人无信不立’!卿乃信义之士,朕心甚慰。刘景升得卿辅佐,是他的福气。”
伊籍见天子并未怪罪,心中稍安,话锋一转,说道:
“陛下求贤若渴,乃天下士子之幸。荆州僻处南疆,幸得刘公庇护,北方士族名流避乱南下者甚众,其中不乏贤能之士。”
“然荆州官职有限,难免有才俊沉沦下僚,或隐居山林。若陛下有意延揽,臣虽不才,愿斗胆举荐数人,或可入陛下法眼。”
刘协顿时来了兴趣,现在朝廷空缺的官员位置多如牛毛,日后打下长安也需要人才治理,他是真想再有个萧何一样的人才,好让他解放出来,足食足兵,不用管后方的事情,于是说道:“哦?荆州竟有如此多贤士?卿且道来。”
伊籍略一沉吟,便清晰地说道:“颍川杜畿杜伯侯、河东裴潜裴文行,此二人性格刚正公允,见识超卓,明于法度,有治世之才,足可胜任一部之守或朝中要职。”
“颍川杜袭杜子绪、颍川赵俨赵伯然,此二人精明强干,处事练达,善于协调,可为州郡能吏,或为陛下近臣。此外,山阳王粲王仲宣,文采斐然,博闻强记,虽体弱,然可为文学侍从之臣。”
刘协一边听,一边点头,将这些名字默默记下。伊籍所荐之人,皆非泛泛之辈,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且对其才能特点了如指掌。
刘协不禁笑道:“伊卿果然见识不凡,所荐之人,听来皆非池中之物。只是朕有一问,刘景升坐拥如此多贤才,为何却不尽用?岂非有些明珠暗投了?”
伊籍面色不变,从容答道:“陛下,为人臣者,私下议论主君之得失,非忠义之道。臣不敢妄加评论。刘公自有其考量。”
他巧妙地将话题避开,随即神色一正,语气变得格外郑重:“然则,有二人,才具非凡,臣以为其才非一州一部所能局限,乃真正有经天纬地之能的国士!若陛下能得此二人辅佐,必能如虎添翼!”
“国士?”刘协目光一凝,“何人?”
伊籍肃然道:“其一,乃颍川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其人少好任侠,曾为友报仇杀人,后化名单福,逃亡至荆州避祸,折节向学。然其侠气未泯,见识更是深远卓绝,文武兼资,有运筹帷幄之能,乃王佐之才也!”
“其二,乃是颍川荀氏之后,荀攸荀公达!公达早年便曾参与密谋行刺董卓,事败下狱,面不改色,智勇胆识,远超常人!其深通韬略,有张良、陈平之风!此二人,皆乃世间罕有的奇才,陛下若得之,必能大展宏图!”
“徐元直……荀公达……”刘协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伊籍对这两人的评价极高,尤其是荀攸,竟以张良、陈平作比,这勾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好!伊卿此番举荐,功莫大焉!赏赐百金,以彰你”刘协赞道,“卿且暂回驿馆休息,所荐诸贤,朕记下了。待长安事定,朕必设法征召,量才擢用!”
“谢陛下恩裳,臣告退!”伊籍再次躬身行礼,从容退出了大帐。
刘协看着伊籍离去的背影,对身旁的杨修道:“德祖,记下伊籍所荐之人,尤其是徐庶与荀攸!待局势稍定,立刻设法寻访征辟!这刘景升……守着宝山而不自知,倒是便宜了朕。”
他心中暗忖,荆州士林鼎盛,人才济济,未来或可成为朝廷重要的人才来源。而刘表看似恭顺,但其未能充分利用麾下人才,也显露出其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局限性。这对于朝廷而言,或许并非坏事。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