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工业园区边缘那个突兀出现的圆形坑洞,像大地上一道狰狞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发生的、超越理解的恐怖。以疑似辐射泄漏为由划出的封锁线外,警灯无声旋转,穿着厚重防护服的环境监测人员忙碌地架设着设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更远处,被紧急疏散的民众聚集着,议论纷纷,恐慌的情绪在悄然蔓延。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大屏幕上分割着坑洞的实时监测画面、辐射读数曲线、以及卫星拍摄的湮灭前后对比图。
“辐射类型无法完全识别,非已知的任何核素衰变谱,更像是……空间结构崩坏后的残留‘回响’?”一名辐射物理专家盯着数据,声音干涩,“坑洞边缘的物质呈现非自然结晶化,初步判断是瞬间承受了超越极限的能量冲击和某种……维度层面的剪切力。”
“无人机无法靠近核心区,强干扰和未知辐射会烧毁所有电子设备。只能尝试用最基础的机械臂进行远端取样,但效率极低。”工程负责人汇报着困难。
林深站在屏幕前,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次由他间接引发的灾难,带来的不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对手的疯狂和技术的不可控性,远超预估。
“伤亡情况?”他问,声音低沉。
“根据周边监控和热成像残留分析,爆炸发生时,仓库内至少有五个热源信号。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残留。”老赵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五条人命,就这样在空间湮灭中彻底消失,连尘埃都未能留下。
是核心研究人员?还是被蒙蔽的助手?亦或是……被灭口的知情者?
林深闭上眼,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现在不是愧疚的时候,他必须从这场灾难中榨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对方有什么反应?”他转向负责监控通讯和网络的小组。
“全市范围内的异常能量脉冲完全消失。东海理工大学物理系那边,‘张伟’的伪装身份再无任何活动迹象,那个Ip地址也彻底沉寂。对手像是……突然断线了,进入了彻底的静默状态。”技术员汇报。
静默?
是因为实验失败损失惨重,被迫蛰伏?还是因为察觉到了赝品的存在和背后的陷阱,正在重新评估和调整策略?
“不能放松警惕。”林深睁开眼,目光锐利,“这种静默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加强所有监控点的力度,尤其是对陈景那条线和李明那边的监控。”
他走到白板前,上面已经贴满了新的照片和线索——坑洞的图片、辐射数据分析报告、以及从仓库废墟边缘侥幸找到的、一些未被完全湮灭的金属碎片和线缆残骸。
“分析这些残骸的成分和结构,看能不能找到设备的设计来源或材料供应商。”他指着那些扭曲的金属片,“另外,集中力量分析那次能量爆发瞬间的数据,尝试逆向推演其能量构成和爆发模式,这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技术路径,甚至找到防御方法。”
技术科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每一次与对手的接触,无论胜败,都是获取其技术碎片的机会。
几天后,对金属残骸的分析有了初步结果。
“林队,这些金属碎片的合金成分非常特殊,含有几种地球上储量极低的稀土元素,并且冶炼工艺超出了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碎片内部,发现了极其微弱的、与地底废墟中那种纳米纤维同源的信号残留!”材料专家汇报时,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同源信号?林深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意味着,这次爆炸的设备,与地底废墟、与“它们”的技术,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对手不仅是在研究陈景的图纸,更是在尝试复现或逆向工程“它们”的科技!
而那些错误参数,就像是在精密的仪器中掺入了沙子,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崩溃。
“能量爆发的逆向推演呢?”林深追问。
“进展缓慢……”物理学家面露难色,“能量构成太复杂,涉及我们无法理解的维度参数。但有一个初步发现……能量爆发前,出现了极其短暂的、类似‘时间膨胀’效应的读数异常……虽然只有几个普朗克时间单位,但这……这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时间膨胀?林深想起了自己穿越时的感受。难道对方制造的设备,已经触及到了时间领域?
这太可怕了。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李明的小组传来了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
李明在沉寂了几天后,今天下午又去了一趟那家“墨香阁”二手书店。但这一次,他不是去取东西,而是……还书?他还了一本看起来很旧的、关于基础天文学的科普书籍。
“还书?”林深眉头微蹙。这不符合之前的信息传递模式。
“书店内部的隐蔽摄像头拍到,李明在还书时,趁店主不注意,将一个折叠起来的小纸条,塞进了书架上一本特定位置的书里。”监控小组补充了关键细节。
新的传递方式!
“能看清是哪本书吗?纸条内容呢?”
“书是《大众天文学》,很常见的科普书。纸条太小,看不清内容,但李明动作非常隐蔽熟练。”
“监控那本书!等待下一个取纸条的人!”林深立刻下令。
然而,连续几天的监控,那本《大众天文学》无人问津。仿佛那条信息被遗忘了一样。
“会不会是对方察觉了我们的监控,故意用这种方式试探?”老赵分析。
“有可能。”林深点头,“但也有可能,这是一条不紧急的、或者需要特定条件才会启动的信息。”
他决定双管齐下。“想办法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拿到那张纸条。”
机会在一个凌晨到来。利用书店打烊后的空档,一名擅长潜入的行动队员悄然进入书店,找到了那本《大众天文学》,取出了那张折叠的纸条,用微型相机高清拍摄后,又原样放回。
纸条的照片很快传回林深的终端。
上面只有一行打印的、没有任何标点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cY24J7m11d15h1030】
看起来像是一个编码。
“这是什么?坐标?日期时间?”老赵凑过来看。
林深盯着这串字符,大脑飞速运转。cY?陈宇?陈景?还是某种代号?24J7m11d15h1030……看起来像是 24年7月11日15点10分30秒?一个未来的时间点?
他立刻让人查询这个时间点是否有特殊的天文现象或者重大事件,但一无所获。
“会不会是某种密码的密钥?或者需要特定的解码本?”江雨提醒道。
解码本……林深猛地想起陈景的日记和那些图纸!他立刻让技术员将这串字符与陈景遗留的所有资料进行交叉比对。
几个小时后,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出现了!
当把这串字符按照某种特定的、在陈景一幅未完成的草图角落发现的符号规则进行转换后,得到了一组新的坐标——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这三个坐标点,经过地图标注,分别指向:
1. 东海理工大学天文台(并非陈景的私人观测站,而是学校官方的大型天文台)。
2. 市郊一座废弃的气象雷达站。
3. 邻省边境一座海拔极高的、几乎无人涉足的雪山峰顶!
而这三个坐标点,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后,恰好构成了一个极其规整的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中心点,经过计算,落在了……市中心公园的一片人工湖下方!
一个隐藏的几何标记?一个需要多点同步观测才能发现的“信号”?
而时间点7月11日15点10分30秒,距离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
这难道就是下一个“帷幕”信号出现的准确时间和观测点位?!
李明传递出的,是一条关于对手下一步行动的关键信息!
对手在实验失败后,并没有停止计划,而是按照原定日程,准备进行下一次大规模的“扫描”或“标记”!
林深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对方的行动,有着严格的时间表,并不会因为一次的挫折而改变。他们的目标,远比想象的要宏大和紧迫。
“立刻部署人手,秘密监控这三个坐标点!尤其是中心点的人工湖!”林深果断下令,“同时,全力破解这个时间点可能隐藏的更多信息!”
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这一次,林深决定,不再只是被动地观测和防御。
他要主动出击,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布下天罗地网,抓住那只一直隐藏在“帷幕”之后的手。
他看向屏幕上那三个冰冷的坐标点,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
一个月后。
他将亲临现场。
去见证,或者……去阻止。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尸忆破案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