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的火光还未散尽,消息传到京畿大营时,李骁正站在沙盘前核对北境防线布防图。他没有抬头,只将手中炭笔轻轻放下,转身走向议事厅。
厅内已坐满将领,铠甲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李骁立于主位前,目光扫过众人。
“昨夜三座讲站被烧,蜡盘全毁。”他说,“敌人知道我们在教百姓识字算账,也知道这些事动摇的是他们的根基。”
有人低声开口:“那是地方治安之责,与军务何干?”
李骁不答,而是朝身后挥手。一名军吏抬上一块木板,上面钉着几张纸,写满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
“这是过去半年边境巡逻记录。”他说,“蛮族骑兵活动频率提升四成,东南沿海渔船异常聚集,楚南粮价波动虽被压下,但暗流未平。这些事各自看是小事,合在一起呢?”
无人应声。
“这不是偶然。”李骁声音不高,“他们想乱我民心,断我后继。今日烧的是学堂,明日就敢撞城门。我们若还用老法子打仗,等敌兵临城下才调兵,那就晚了。”
一位副将皱眉:“战阵之事,贵在稳重。临机多变,恐生混乱。”
李骁点头:“你说得对。所以今天不是来听谁反对的,是来定新规矩的。”
他拍了下手,几名身穿素袍的年轻人走入厅中,每人手中捧着一卷图纸。他们是军事研究院新调来的研究员,不通武艺,却精通推演与阵型计算。
“从现在起,我们要改打法。”李骁走到沙盘边,“不再死守一方阵型,也不再层层上报请令。前线千夫长必须能看懂局势,自主变阵。”
他指着沙盘上的磁石标记:“这代表一个步兵团。过去接到冲锋令,就是往前冲。现在我要你们根据敌情、地形、风向,随时切换六种基础模块——锥形突击、环形防御、梯次掩护、鱼鳞穿插、雁行侧击、网状合围。”
一名老将忍不住道:“每支部队都自己做主,岂不令出多门?万一错判形势,整条战线都会崩。”
李骁看了他一眼:“我不是让你们瞎变。每个模块都有触发条件和行动路径,就像耕田有节气,织布有经纬。你只要记住什么情况该用哪种阵,执行到位就行。”
说着,他对研究员示意。那人立即上前,在沙盘两侧架起两块可移动的木板,上面刻着格线与符号,标注着不同战场情境下的应对流程。
“这是新编《战术应变手册》初稿。”李骁说,“比如敌骑突袭右翼,且风向由西向东,烟尘遮目,则立即启动‘雁行侧击’,左翼前压,中军后撤三十步,放出弓弩手两轮齐射。整个过程不超过七息。”
他顿了顿:“以前我们靠主帅发令,现在要让每个指挥官都像主帅一样思考。”
厅内气氛渐紧。有人低头默记,有人仍面露疑色。
李骁不再解释,直接下令:“开始推演。”
军吏迅速清理沙盘,重新布置敌我兵力。模拟设定为:北境铁木真部率两万轻骑突袭长城关隘,同时南方水师伪装商船,意图在东海登陆策应。
旧战术组按常规布防——主力守关,两翼设伏,预备队待命。
结果仅一刻钟,沙盘上代表守军的红磁石就被分割包围,三处据点失守。
全场沉默。
研究员换上新模式。这一次,前沿哨所发现敌踪后立即点燃烽火并释放信鸽,情报同步传至后方指挥节点。前线千夫长依据手册判断敌势,主动收缩防线,诱敌深入山谷。
与此同时,左右两翼并未固守原地,而是以“梯次掩护”交替后撤,在预设区域完成集结,形成“网状合围”之势。待敌军进入埋伏圈,鼓声三响,伏兵尽出,弓弩、滚石、火油齐下。
推演结束时,敌方主力已被歼灭七成,登陆部队尚未靠岸即遭拦截舰截杀。
几位年轻将领眼中已有亮光。
那位质疑的老将仍不肯松口:“纸上推演容易,实战千变万化,哪有这么整齐?”
李骁看着他:“你说得没错。所以我决定,下月初举行全军盲演。随机抽选战区,随机设定敌情,不提前通知,不给预案。谁能在两个时辰内完成三次有效变阵,谁就算合格。”
他环视四周:“不合格的,去戍边十年,带新兵练阵。”
这话落下,厅内再无人出声。
李骁转向研究员:“把这套流程绘制成图解,明日下发五大战区。另设‘战术考评司’,直属我管辖,每月核查各部训练进度。”
“是!”几人齐声应下。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将领们陆续离去,只剩李骁与几名研究员留在厅中。灯火昏黄,墙上挂着刚绘制的新战术流程图,墨迹未干。
“还有一件事。”李骁忽然开口。
众人停下动作。
“刚才推演里,南方水师为何能悄无声息接近海岸?”他盯着沙盘东南角,“我们的巡海船队呢?了望哨呢?”
研究员翻查资料:“回将军,模拟设定中,敌方使用改装渔船,外观与民船无异,且选择夜间潮退时靠近浅滩。”
“那就是说,现有巡查体系有盲区。”李骁站起身,“明天加一项任务——研究如何用信号灯与固定航线结合,建立海上巡逻网格。每一艘船,每一个时段,都要有迹可循。”
“我们这就起草方案。”
李骁点头,目光再次落回沙盘。北方边境的磁石还未撤去,黑底红边,像一道未愈的伤痕。
他伸手拿起一枚新的磁石,缓缓放在南线海域某一点上。
烛火跳了一下。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