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院高干病区的那一层,依旧笼罩在一种刻意维持的宁静与肃穆之中。消毒水的气味淡淡地弥漫在空气里,走廊光滑的地板反射着顶灯冰冷的光,偶尔有穿着白大褂的专家或护士脚步轻缓地走过,压低声音交谈几句,更衬得环境格外静谧。高育良所在的套间病房门紧闭着,门口有专人值守,谢绝一切非必要的探视,确保绝对的静养环境。
就在高育良病情突发的第二天上午,一项至关重要的程序在紧锣密鼓却又井然有序地推进着。北京方面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了下来:鉴于高育良同志病情严重,需长期静养,经研究决定,在其治疗和康复期间,由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祁同伟同志代理主持省委日常工作。
这份决定,既在意料之中,又彻底尘埃落定。它像一道正式的分水岭,将汉东的权力格局清晰地划分开来。
消息首先在省委常委会层面小范围传达,随后迅速扩展至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地市主要负责人。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无论是出于对高育良健康状况的客观认知,还是对祁同伟近年来所展现出的能力和所掌控势力的认可,亦或是更高层对维持汉东稳定局面的考量,这个安排都被普遍接受为当前情况下最合理、最稳妥的选择。
上午十点整,省委一号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在家的省委常委们,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凝重而严肃。会议室里的气氛,与以往高育良主持时那种带着学者气息的温和探讨有所不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感和对未知的审慎。
祁同伟坐在以往高育良所坐的主位偏右一点的位置上——他并没有立刻坐到正中间那把椅子上,这是一个微妙的姿态。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白色衬衫纽扣扣到最上面一颗,没有打领带,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干练。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喜怒,目光平稳地扫过与会的每一位常委,那目光深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不容置疑的威严。
会议由一位资深的副书记简单开场,说明了高育良同志的病情和北京的决定。然后,他看向祁同伟:“同伟同志,你看……”
祁同伟微微颔首,身体稍稍前倾,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光洁的会议桌上。他没有拿讲稿,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传遍安静的会议室。
“同志们,”他开口了,语气沉痛而坚定,“高育良书记突然病倒,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和痛心。高书记为汉东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理论素养、政治智慧和为汉东付出的心血,是我们所有同志学习的榜样。现在,他病倒在岗位上,于公于私,都让我们万分牵挂。”
他停顿了一下,让沉痛的情绪在会场弥漫片刻,然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而果决。
“北京的决定,是对汉东工作、对汉东大局的关心和负责。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履薄冰。在高书记治疗和康复期间,代理主持省委日常工作,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此,我向同志们表个态:第一,我将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恪尽职守,全力以赴,确保省委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衔接,确保高书记定下的好的思路、好的举措能够得到延续和落实,绝不因为领导的更替而出现任何偏差和停顿。”
“第二,”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带着一种审视和期待,“维护汉东大局的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强调稳定,越要守牢底线。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必须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任何不稳定、不确定的苗头,都要抓早抓小,及时化解。”
“第三,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我希望常委会班子,希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支持高书记一样,精诚团结,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共同把汉东的事情办好。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不希望听到任何杂音,看到任何内耗!”
说到最后一句时,他的语气略微加重,目光也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人心。几位常委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这番开场白,既有对前任的尊重,又有对当前任务的清晰定位,更有对新权威的明确宣示,软中带硬,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下面,我们抓紧时间,碰一下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祁同伟没有拖泥带水,直接切入实质议题。他首先听取了关于高育良同志病情稳定后,全省舆论引导和安保维稳工作的情况汇报。他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舆论引导要把握好度,”他指示宣传口的负责人,“既要体现组织对高书记的关怀,又要避免过度渲染引发不必要的猜测。总的原则是:正面、低调、稳妥。安保工作要外松内紧,特别是医院周边和社会面整体防控,不能出任何纰漏。”
接着,他又听取了关于近期几个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与高育良时期更多侧重于宏观理论和长远规划不同,祁同伟的问题非常具体、务实,直指关键节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个环保产业园的配套政策,为什么滞后了?卡在哪个环节?负责人是谁?本周内必须拿出明确时间表!”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第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要深入分析结构,哪些是有效投资?哪些可能存在水分?我要看到具体分析报告,而不是笼统的数字!”
他的风格清晰可见:高效、务实、强调执行和结果,注重风险管控。会场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更为紧张和高效,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汇报言简意赅,回答谨慎周密。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散会后,祁同伟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将省委秘书长和几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留了下来,又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更细致的部署。他的指令明确,责任到人,时限清晰。
当祁同伟最后走出会议室时,等候在门外的秘书和工作人员立刻围了上来。秘书手中拿着已经整理好的会议纪要初稿,以及一叠需要紧急处理的文件。
“书记,这是刚出来的纪要,您过目。另外,这几份是各地报上来的急件,还有北京两个部委发来的征求意见稿,时限比较紧。”秘书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祁同伟一边大步流星地朝着自己的办公室——那间即将正式启用的一号楼主办公室——走去,一边快速地说道:“纪要我看完签字后立刻下发。急件按轻重缓急排个序,重要的放最上面。征求意见稿让研究室先拿出初步意见,下午下班前放到我桌上。”
他走进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比他现在用的那间更宽敞,视野更好,象征着汉东权力的顶峰。办公桌上,已经按照他的习惯,整齐地摆放好了各类文件、报刊和一杯新沏的浓茶。他没有任何适应过程,直接走到宽大的办公桌后,坐进了那张高背皮椅里。
他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翻开,拿起笔,目光专注地投入了进去。批阅文件的间隙,他按下了通话键,对外面的秘书吩咐道:“通知下去,下午两点,请发改委、财政厅、住建厅的主要负责同志过来,专题研究一下明年重点项目盘子的事。另外,今天下午原定的其他不重要的安排,全部推掉或延期。”
“好的,书记,我马上安排。”秘书干脆利落地回答。
整个省委大楼,仿佛一架精密的机器,因为核心部件的更换,迅速调整了运转的节奏和频率,以一种更高效率、更强目标导向的方式,继续轰鸣着运转起来。祁同伟坐在权力的中心,沉稳、冷静、果决地发号施令,处理着千头万绪的政务。一个属于祁同伟的时代,就在这个看似平常、实则意义深远的上午,正式拉开了帷幕。窗外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洒进来,照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只有一种掌控一切的、冰冷的专注。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