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万国农坊”里,一片翠绿的蔗田长势喜人。大宋糖匠苏明远正用特制的铁刀剖开蔗茎,晶莹的蔗汁顺着刀刃滴落,甜香四溢。“岭南气候湿热,本是种蔗宝地,可本地糖蔗含糖量低,熬糖损耗大,根本满足不了万国通商的需求。”他惋惜地摇着头,身旁的波斯商人哈桑接过话头:“波斯的糖蔗甜度高,但耐湿耐热性差,种在岭南活不过梅雨季。”
这话恰好被前来农坊交流的交趾农匠阮伯听见,他立刻说道:“交趾有一种‘红皮蔗’,耐湿耐旱,就是甜度不及波斯蔗!”真腊农匠颂猜也补充:“真腊蔗田会铺椰壳灰保肥,或许能提高含糖量!”一场跨国糖蔗改良的序幕,在农坊里悄然拉开。
苏明远牵头,将波斯糖蔗与交趾“红皮蔗”杂交育种;阮伯指导众人按交趾技法深耕蔗田,开挖排涝沟;颂猜带来椰壳灰,混合大宋的草木灰与波斯的矿物肥,调配出专用肥;高丽农匠改良了蔗田翻土机,让深耕效率翻倍;国子监学子则每日记录糖蔗的生长数据,绘制含糖量变化曲线。
历经半年培育,新一代“万国蔗”终于成熟。这种蔗茎粗壮,表皮呈紫红色,既耐岭南湿热,又继承了波斯糖蔗的高含糖量,榨汁率较之前提升三成。苏明远带着工匠们用大宋的连环锅熬糖法,结合波斯的提纯技艺,将蔗汁熬制成洁白的冰糖与金黄的砂糖,口感清甜醇厚,远超以往的糖类制品。
“万国蔗”与改良制糖术的消息传开,南洋的真腊、暹罗等国纷纷派遣农匠前来学习,订购蔗种;大宋商人则在岭南、泉州开设大型糖坊,雇佣各国工匠,批量生产冰糖、砂糖、糖霜,甚至研发出蜜饯、糖糕等衍生食品。广州互市司顺势设立“糖业通商专区”,制定统一的糖分检测标准与关税细则,规范跨国糖贸易。
满载着“万国糖”的“万国舟”扬帆起航,沿着海上商道运往南洋、西域、波斯。在爪哇港,“万国糖”与当地香料搭配,制成风味独特的香料糖,成为贵族追捧的珍品;在波斯湾,砂糖被用于制作甜点与饮品,引发饮食风尚变革;在河西走廊的陆上商道,糖糕、蜜饯成为商队最受欢迎的补给品,耐储存、高能量的特性让其成为长途跋涉的绝佳食物。
糖业的繁荣催生了新的通商产业链。岭南的蔗田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周边百姓与外来商人参与种植;糖坊的兴起带动了铁锅、木桶等器具的需求,大宋的铁匠铺与木匠铺订单爆满;运输“万国糖”的商船需要更多仓储空间,互市司的专用货仓不断扩建;甚至连《万国图志》都新增了“糖业卷”,详细记载“万国蔗”的种植技法、制糖工艺、贸易路线与关税标准。
波斯商人哈桑在泉州开设了首家跨国糖坊,雇佣大宋糖匠与波斯工匠,将“万国糖”加工成波斯风味的糖块,再运回波斯销售,获利颇丰。“以前蔗糖是稀有珍品,如今万国协作,糖价亲民,生意越做越大!”他笑着向苏明远请教新的制糖技法,计划在波斯开设分坊,引入“万国蔗”种植。
赵昺收到糖业通商的奏报,龙颜大悦,下诏嘉奖“万国农坊”与互市司:“糖甜万邦,利通四海。此举不仅富了百姓,更让万国情谊在互利共赢中愈发深厚!”他下令将“万国蔗”种与制糖术纳入万国协作推广项目,派遣工匠前往西域、中亚等地,指导当地百姓种植糖蔗,开设糖坊。
如今的陆海商道上,“万国糖”的甜香与丝绸的柔滑、香料的醇厚、粮食的芬芳交织在一起。从岭南的蔗田到波斯的糖坊,从南洋的商船到西域的商队,一条横跨山海的糖业通商链已然成型。各国人民在共享甜蜜的同时,也加深了技艺交流与贸易合作,“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愿景,正随着这缕甜香,飘向更遥远的角落。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