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东汉帝国西北疆场那片苍凉而焦灼的土地。
在这里,三位出身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的名将,如同三颗璀璨又带着血色的将星。
在桓帝、灵帝时期的黑暗天幕下冉冉升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荣称号——“凉州三明”。
这三位,便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
他们共享“明”字,却走上了三条截然不同、最终命运交织的平羌之路,共同谱写了一曲大汉帝国西北边防的雄壮与悲怆之歌。
要理解“凉州三明”的功业,必先了解他们面对的敌人——困扰东汉王朝长达百年的“羌患”。
羌人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散居于陇西、河湟地区的众多部落。
东汉的边吏豪强残酷压榨,侵夺羌人牧场,迫使羌人不断掀起反抗浪潮。
这场战争没有绝对的正义,只有生存的残酷。
它像一块巨大的脓疮,持续消耗着东汉的国力。
史载“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帝国为之元气大伤。
正是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舞台上,“凉州三明”依次登场,他们用各自的理念和手段,为帝国试图切除这个脓疮。
皇甫规,将门之后,深通兵法,但他更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的平羌策略,核心是 “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他深刻认识到,羌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东汉地方官的腐败和压迫。
因此,他的刀锋首先对准的不是羌人,而是自己人。
皇甫规在担任将帅期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他多次上书朝廷,直接弹劾、列举了凉州刺史、太守以及下属污吏,凡是被他指认不法者,或杀或免,多达百余人。
这份魄力,堪称帝国官场的“外科手术刀”。
他意图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叛乱的土壤,认为只要政治清明,羌人自然归附。
在军事上,他优先采取招抚策略。
先以兵威震慑,后以恩信结纳。
史载其“羌人闻之,翕然反善”,先后有十余万羌人部落在他的感召下归降。
他不追求斩首数量,而注重恢复秩序,打通被阻塞的凉州通道。
然而,皇甫规的悲剧在于,他触碰了帝国最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
因为他弹劾贪官,得罪了朝中宦官和地方豪强,最终竟被诬陷“货赂群羌”,即用钱财贿赂羌人让他们假投降,因而被调离甚至免官。
他的怀柔路线,因政治腐败而难以为继。
皇甫规像一位试图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医生,却反被病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攻击。
张奂,文武全才,是“三明”中品行最为刚正、却也因正直而命运最为波折的一位。
他的策略介于皇甫规的“抚”与段颎的“剿”之间,可概括为 “威德并施,镇之以静”。
张奂的经典之战发生在延熹年间(160年左右)。
匈奴、乌桓、羌人联合叛乱,烽火遍及边疆。
张奂临危受命,他不出击,而是稳守营垒,示敌以弱。
同时,他暗中派人利诱乌桓,使其斩杀匈奴、羌人首领,然后突然出击,大破联军,边境遂安。
但张奂的高光时刻不在破敌,而在破敌之后。
羌人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来自金耳环作为谢礼,又送来马匹。
张奂当众将金器融化,将马匹赎回,全部分给部下,自己分文不取。
此举极大地感化了羌胡,“威化大行”,赢得了边境长期的和平。
张奂最大的悲剧,源于他对朝廷的忠诚被利用。
公元168年,汉灵帝即位,外戚窦武与宦官曹节、王甫火并。
张奂刚从边疆得胜回朝,不明就里,宦官假传圣旨,命他率兵“平叛”。
张奂忠于职守,率兵包围了大将军窦武的府邸,导致窦武自杀,陈蕃被杀,宦官集团大获全胜。
事后,张奂得知真相,痛悔不已,虽然后来位列三公,但始终拒绝与宦官合作,因而遭到排挤,最终被免官回乡。
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将,却在黑暗的朝堂斗争中,成了棋子,郁郁而终。
他是“凉州三明”中,被政治伤害最深的一位。
段颎,与皇甫规、张奂的路径截然不同。
他是纯粹的军人,信奉绝对的武力。
他的策略简单、直接、残酷:“绝本革业,殄灭为务”——
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手段就是彻底歼灭。
他认为怀柔是养虎为患,只有血腥的屠杀才能一劳永逸。
段颎及其率领的军队,是羌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噩梦。
他手下的士兵多为凉州健儿,勇猛善战。
他的战术特点是长途奔袭、穷追猛打。
他曾在冬天率军踏冰渡河,在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动突袭。
他曾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无休止地追击一支羌人部落,大小百余战,最终将其主力歼灭。
段颎的战场,就是修罗场。
他的战报上,斩首动辄数千、数万级。
据《后汉书》统计,段颎在平定西羌的战争中,共作战一百八十次,斩首三万八千六百级,缴获牲畜四十二万七千五百头。
在平定东羌时,又作战数十次,斩首数万。
其手段之酷烈,令人咋舌。
他用尸山血海,暂时“浇灭”了羌人反抗的火焰。
段颎的战功是“三明”中最着者,他也因此封侯拜将,官至太尉。
但可悲的是,这位在战场上无敌的将军,在政治上却选择了依附当时权势熏天的大宦官王甫。
他通过巴结宦官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参与陷害蔡邕等正直大臣。
最终,在宦官内斗中,王甫倒台,段颎也被牵连下狱,在狱中饮鸩自杀。
这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悍将,最终还是被自己卷入的政治漩涡所吞噬。
“凉州三明”的结局,是个体的悲剧,更是时代的缩影。
? 皇甫规的“治本之策”因触怒官僚体系而夭折。
? 张奂的“忠义之心”被阴谋家利用,抱负难伸。
? 战功最着的段颎,用最残酷的方式换来了边境短暂的平静,最终却沦为政治附庸,身败名裂。
他们三人,如同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开出的三副药方:皇甫规主张调理根治,张奂主张温和调理,段颎主张猛药去疴、甚至截肢。
然而,病人的身体(东汉王朝的政治机体)已经彻底腐败,任何药方都无力回天。
他们越是努力地想为帝国续命,就越深地被这个腐朽的体制所捆绑、扭曲甚至毁灭。
他们的命运交织,清晰地勾勒出东汉末年的死局:边疆的烽火,根源在朝堂的黑暗。
纵有擎天之将,亦难补将倾之厦。
“凉州三明”的故事,是一曲大汉铁骑的豪迈战歌,更是一首帝国黄昏的悲怆挽歌。
他们用赫赫战功证明了汉家儿郎的武勇,也用自身的悲剧命运,为东汉王朝的最终崩溃,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