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庆功宴会
廷和陪着毕庶模喝了一会儿茶,他看了一下表站起来说:
“你们慢慢喝,我到村委杨村长那里。5点钟,仲昆陪毕师傅去村里的小饭店,我准备今晚在那里开个庆功会。村里、乡里的有关领导都能来。五点一刻,永明去和仲明一起把车间所有的工人带去饭店,包括厨房里的二姐和葛叔,把厂大门锁上就行了。”
在村委办公室。杨村长,廷和正在策划晚上的庆功宴会。杨村长早早的就和饭店的老板打了招呼。老板把本来晚上订好的两桌饭也退了。又去集市买了几只鸡和一只鹅,庆功宴肯定丰盛。巩主任的电话我也打通了,刚才他还给我回了电话。告诉我,这下他可解放了,不用天天向县长汇报了。他也向县长通报了齿轮生产成功的消息。本来也想让他来参加庆功会。但是县长说,今天晚上有外宾,他要陪一把手接待外宾,不能来。郝乡长接到电话后说,我一定去。村委办公室的挂钟指向了四点四十五分,杨村长对廷和说:
“你先去饭店看看准备的怎么样了。我在办公室等巩主任和郝乡长。他们一到,我就带他们过去。”
廷和到了饭店,饭店老板见到廷和到了,双手抱拳,口中念念有词:
“恭喜杨厂长。听说你的齿轮试制成功了,连杨村长都高兴的合不上嘴。”
说着把廷和让到了包间。包间今天收拾的格外干净。廷和刚刚在主陪上坐下。仲昆陪着毕庶模也到了。廷和马上把毕庶模让到大客的位置。毕庶模说了句客随主便。就在廷和的右侧坐下了。仲昆忙着给他们倒茶。随后,全厂的员工也在仲明和永明的带领下来到了饭店。大家都按照仲明提前拟定的好的名单依次坐下。除包间外,大厅安装了两个大圆桌,基本上是座无虚实。
包间里热气腾腾,水晶吊灯洒下暖黄光晕,映得圆桌中央那盆红掌愈发娇艳欲滴。十把木椅围坐得满满当当,杯盘交错间飘出醇厚酒香,铸铁锅炖着的肥鹅正咕嘟冒泡,金黄的汤汁裹着枸杞、党参在砂锅里翻滚,蒸腾的热气混着花椒与桂皮的辛香,直往人鼻腔里钻。
正热闹时,木门推开,杨村长引着巩主任、郝乡长踏进来,屋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廷和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
“快请上座!”
他伸手虚引,将郝乡长让到二客位,木椅与地面摩擦出细微声响。
这个圆桌一共是10个位置。现剩余一个位置。廷和说:
“这个座位应该留给为齿轮试验成功做出最大贡献的苏达成,今天他没有来。”
宴会开始前,廷和站在包间门口首先讲话:
“今天是为了庆祝齿轮试产成功的宴会。在宴会前。我首先要感谢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东风齿轮厂的毕庶模师傅。”
毕庶模站起来和大家招了招手。
“然后感谢郝乡长、巩主任和杨村长。”
3位同时站起来向大家招呼,然后坐下。廷和继续说:
“没有巩主任的资金支持和杨村长的厂房和人员的支持,齿轮厂不会走到今天,我代表我厂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长寿。最后我提议,为我们的友谊,为大家安康干杯。”
一杯酒下肚后,杨村长打开了话匣子:
“今天杨厂长请我们,除了吃饭之外,我们还要听一听你们下一步有什么宏伟计划。以及实现这些计划还有哪些困难。”
廷和说:“宏伟计划谈不上。我今天已经给全厂下达了春节前生产5000个齿轮的初步计划,准备盈利10万元。毕师傅来我厂后,建议我们再购进两台测量齿轮的仪器。一台是齿形测量仪,另一台叫齿向测量仪。我们这次就是因为没有齿向测量仪才出的问题。所以春节前,齿轮能赚钱的话。我们不准备先还信用社的贷款,而是采购这两台仪器,想请示一下巩主任。”
巩主任听后立即表态:“只要是生产需要,先解决当务之急。贷款可以缓一缓。”
听和抓住机会,趁机给巩主任敬了一大杯酒。
第一桌的小白正给老李师傅斟酒,青瓷酒壶与杯沿相碰发出清响。铸造车间的几个员工已经挽起袖子,鼻尖沁着薄汗,盯着铁锅里油亮的鹅肉直咽口水。
“李师傅,您尝尝这鹅腿!”
小白夹起颤巍巍的肉,油花顺着筷子滴进骨瓷碟,
“农场现宰的,骨头缝里都渗着草药香。”
另一桌的仲芳正给葛叔布菜,白瓷勺舀起炖得软烂的鹅掌,“葛叔,您最惦记的胶原蛋白管够!”加工车间的员工围坐一团,捧着碗盛鹅汤,蒸汽氤氲间笑闹着:“这汤比我炖的银耳羹还浓稠!”后勤金生夹起块泛着琥珀色的鹅肉,“这火候绝了,骨头轻轻一抿就脱!”
酒过三巡,铸铁锅里的鹅肉见了底,新上的时蔬在骨汤里打着旋儿。毕庶模师傅端着酒杯走到永明跟前,
“多亏您牵线搭桥,才能和东风齿轮厂合作!”
他仰头饮尽杯中酒,洋溢出爽朗笑声。杨村长夹起块炖得透亮的鹅皮,
“这厂房改造啊,还得感谢民兵们加班加点!”话音未落,民兵队长举着酒杯起哄。
廷和站在窗边,看着月光洒在院外。他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酒液晃出细碎光影:“这杯,敬齿轮厂的明天!”九只酒杯在空中相碰,清脆声响里,有机鹅的香气与欢声笑语,顺着雕花窗棂飘向繁星点点的夜空。
庆功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热烈的气氛仿佛还萦绕在空气中。廷和送走了好乡长、巩主任、杨村长后,与仲明、仲芳和晓芬一同回到家中。此时家中,老伴因晚上独自在家,晚饭随意凑合了一下,早已躺下歇息。
廷和与仲明走进小客厅坐下,两人在庆功会上都没喝太多酒。仲明熟练地泡了一壶茶,给父亲倒上一杯。茶香袅袅升起,廷和却无心细品,皱着眉头看向仲明,说道:
“明天毕庶模就要走了。他帮了咱们这么大的忙,送点儿什么礼物给他?”
仲明沉思片刻,回应道:
“他离这儿远,又要坐火车。送东西太大,不好拿。不如你明天去李会计那里提1000块钱,让仲昆转给他。我看仲昆跟他形影不离,今天又不住旅馆,和永明住宿舍,我觉得有点儿反常。”
廷和摆了摆手,语气略显疲惫:“别多想了,好在他帮了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时间不早了,睡觉吧。”
自从仲昆把营业执照上负责人写上自己名字以后,平日里憨厚老实的仲明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弟弟似乎哪里不太对劲,仿佛与这个家渐渐疏远,离心离德。
另一边,仲昆和永明陪着毕庶模回到宿舍,三人围坐在小桌旁,气氛融洽地聊了起来。毕庶模一脸感慨地对仲昆说:
“你父亲研究的齿轮钢很重要,他有这方面儿的专长,是我们搞齿轮的法宝。”
仲昆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追问道:
“你今晚提到了航空发动机的齿轮,它的利润有多大?”
毕庶模微微颔首,解释道:
“利润肯定相当大。不过,航空发动机配件是军工产品,我们厂研发以后,也是转到军工厂生产,我们生产不了。但其他方面的产品是有的,我回去以后找到及时通报你。”
2.27 酬谢毕庶模
次日,班前会现场格外热闹,这是近期人员最全的一次,唯独仲伟缺席。离上班铃声响还有一段时间,廷和便提前召开了班前会。他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日记本说道:
“今天班前会谈三件事,先说第一件事。金华来的毕师傅,他为我们厂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怎样报答他,大家议一议。”
仲昆立刻接过话茬:“在金华,我们已经送了一台日产电冰箱和一些礼物,再送东西有些重复,而且他也不好带。不如送点现金。”
廷和点了点头:
“这一点,你和你哥哥想到一块儿去了。他让我今天提一千元现金你转交给,你看怎么样?”
仲昆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那最好。”
看似平静的对话背后,却仿佛涌动着看不见的暗流。关于毕庶模的答谢、仲昆的种种表现,还有航空发动机齿轮背后潜在的利益,一切都像一团迷雾,让人看不清真相,而这个家庭和工厂的故事,也在这复杂的局面中,悄然走向未知 。
廷和目光扫过每一位人,缓缓开口:
“第二件事是生产任务,咱们目前一个班作业,受机床限制,每天最多生产60件齿轮。所以,12月16号前这10天,得生产600个齿轮。要是16号之后新来的技工和徒工能上岗,咱们就开夜班,两班倒每天能生产120件齿轮,这样这个月就能生产2000个齿轮。春节前1月份再生产3000个齿轮,春节前完成5000个齿轮的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响起回应声,“有信心!”“保证完成任务!”大家目光坚定,脸上满是不服输的劲头。廷和看着大家高涨的积极性,欣慰地说:“谢谢大家的表态。这第三件事,就是工人培训。我已经安排仲昆明天回城里聘请3个技术工人,再从村里招聘5个徒工。新工人进场后,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做好传帮带,让咱们的技术和经验代代相传。”
廷和说完,耐心询问大家是否还有问题。这时,刘大军站起,他声音洪亮:“我昨天拿着吴宏的一张图纸,对照着滚齿机研究,发现滚齿机加工后的参数与图纸上齿形一栏的参数差别不大。但要是出现差别,该怎么调整滚齿机来消除呢?能不能请毕师傅教教我?”
仲昆反应迅速,立刻回应:“这没问题,班前会结束,我马上带毕师傅过去。”
班前会议结束,廷和匆匆来到村委李会计处,提取1000块钱现金。回到厂里,他当着毕庶模的面,将钱交给仲昆。仲昆接过钱,转身递给毕庶模,诚恳地说:“这是我父亲的一点儿心意,你千万要收下。”
毕庶模连忙摆手拒绝:“我已经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哪能再收你们的钱?”
仲昆握住毕庶模的手,执意道:“父亲让我把钱转给你,就是怕你当场拒绝驳他面子。你不收,父亲心里不安。”说着,便将钱塞进毕庶模的口袋。
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断。仲昆陪着毕庶模来到滚齿机旁,此时刘大军正专注地加工一个齿轮,看到毕庶模走来,他迅速停下手中的活儿,恭恭敬敬地给毕师傅行了一个鞠躬礼。
毕庶模和蔼地笑了笑,语气亲切:“不用这么客气,有什么问题尽管提。”
刘大军赶忙从机床上拿起图纸,解释道:“我昨天把吴宏的加工图拿来对照,齿形栏标明的参数和我加工的数值一样。要是出现误差,该怎么调整机床呢?”
毕庶模认真听完,点头说道:
“你理解得没错,你操作的这台机床是新出厂的,自带的滚刀已经调整到和这个齿形参数一致。但要是滚刀用久了,参数就会出现误差,这时就需要调整滚刀的倾斜度和进刀量。”
说着,他走上前,在滚齿机上熟练地操作示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刘大军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时点头,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要领 。
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渐渐远去,毕庶模与仲明的脚步又停驻在车床前。金属切削的寒光中,毕庶模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过车床操作台,缓慢地对晓芬说:
“车床车齿论与车其它的部件一样,没有参数要求。只要按照图纸标明的尺寸加工就行了。”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晓芬认真地点头,将这些经验之谈默默记在心里。
从加工车间出来,冬日的冷风裹着车间里的机油味扑面而来,两个人裹紧棉衣,又朝着铸造车间走去。推开铸造车间的大门,热浪裹挟着砂型的气息迎面而来。毕庶模的眼神瞬间被吸引,他紧走几步,仔细观察着精密铸造制作砂型的每一个步骤,从工匠们熟练地调配型砂、压实造型,到中频炉中通红的铁水翻涌,最终浇筑成毛坯,他的目光未曾有半分移开。
“你们的这套工艺太好了,值得推广。”
毕庶模的语气中满是赞叹,“我们厂除了大型齿轮,是在铸造厂铸造出来的。小齿轮一律是用钢材加工,用很粗的圆钢,在车床上用车刀车出齿轮坯料再加工,即浪费材料,又费工,因此成本较高。特别是形状不规则的齿轮,加工难度更大。如果用精密铸造,只加工几个有用的界面,那就省大事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新工艺带来的巨大改变。
说着,毕庶模转头看向仲昆,
“仲昆,快把铸造车间的各道工序都拍上照片,我带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仲昆连忙掏出相机,随着一声声快门的轻响,那些精妙的工艺步骤被定格成珍贵的画面。时间在专注的交流与学习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便到了午饭时分。此时,廷和早已在餐厅的大圆桌旁等候,他搓了搓手,吩咐二姐:
“今天中午给毕师傅送行,做面条,咱们的老规矩。”
二姐笑着应下,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香气便弥漫在餐厅里。当毕庶模和仲昆走进餐厅时,二姐正端着大碗面条从厨房出来,面条上撒着翠绿的葱花,香气四溢。众人纷纷落座,廷和面带笑意,举起筷子说道:
“吃面条是我们送客人离别时的规矩。就是要用面条拴住客人的腿,以后常来常往。”
爽朗的笑声在餐厅里回荡,廷和接着说:
“我已让饭店老板叫了一辆出租车,马上就到了。吃完饭,你们就随出租车回城。毕师傅回去以后要经常和我们联系。我们有问题,也要及时向你请教,你一定要帮忙啊。”
“那当然了,杨厂长。我这次来,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多谢你的招待,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来。”毕庶模双手抱拳,真诚地向廷和致谢。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