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NASA总部会议厅。
凌晨的灯光惨白,长桌上的文件和咖啡杯杂乱堆叠。大屏幕里,来自情报部门的最新资料正在播放——大夏太空城环形舱的实时画面。庞大的银色环舱正在轨道上平稳旋转,金属外壁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辉,没有丝毫抖动或偏移。
解说员的声音低沉却坚定:
“大夏通过‘分频共振抵消’方案,彻底解决了人工重力舱的震颤危机。环舱旋转稳定度提升了300%以上,预计可长期维持居住环境。”
会议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这……这不可能。”一名工程师嗓音沙哑,手指不停颤抖,“共振是环形舱的天敌,我们为此困扰了几十年,他们居然……居然用分频抵消?!”
另一位资深专家低声喃喃:“这是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过的假设,但从未能实现……我们认为它只是纸面上的幻想。”
有人猛地拍桌,眼神通红:“可他们实现了!而且是在轨实验!”
会议厅里响起一阵混乱的议论声,有人不敢置信,有人脸色惨白。
伦敦,欧洲航天局。
几名科学家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久久沉默。
“他们的环舱旋转速率已经突破设计极限,却依旧保持稳定。”一名年轻研究员声音颤抖,“这说明分频抵消不仅可行,而且成熟。”
另一位老教授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双眼无神:“我们嘲笑他们不过是东方式的宣传,可现在呢?是我们被历史抛弃。”
有人愤怒地喊:“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花了几十年没能突破,他们却一年就成功了?!”
“因为我们只会在会议室争吵,而他们在夜以继日地实验。”有人冷冷回应,声音满是讽刺。
会议室陷入压抑的对峙。
巴黎,《世界航天评论》编辑部。
头版的标题被一遍遍修改,最后定稿为:
【大夏攻克共振危机:太空城距离现实更近一步】
年轻记者激动又失落:“老师,我们不是一直说,他们的技术根本追不上我们吗?可现在……”
老主编苦笑着摇头:“孩子,你要明白,我们一直活在过去的幻影里。而他们,正在创造未来。”
办公室里陷入长久的沉默,打字机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纽约,华尔街财经频道。
主播脸色僵硬,强撑着读完最新报道:“大夏宣布,他们通过分频共振抵消,解决了人工重力舱的震颤问题。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太空城已经跨过最危险的技术门槛之一。”
演播室里的嘉宾们面面相觑,神色灰败。
“完了……”有人低声道,“这说明他们的太空城计划已经具备真正的可行性。”
另一人用力扯着领带,声音嘶哑:“我们的投资人怎么办?我们还怎么说服他们继续砸钱?连基础难题都被解决了,我们还能拿什么竞争?”
节目评论区里,普通民众的留言刺耳而直白:
【我们连个稳定的轨道实验都没有,他们已经在建城市了】
【原来笑话一直是我们自己】
硅谷某航天公司内部。
cEo狠狠把文件摔在桌上,脸色铁青:“分频共振抵消!这明明是我们研究过的东西!为什么是他们先做出来了?!”
首席科学家声音发抖:“我们没有勇气去做实战测试,我们害怕失败。而他们……敢把整个舱体送上去,敢在真空中验证。”
会议室死一般的安静,只有每个人急促的呼吸声。有人低声呢喃:“是不是我们已经彻底落后了?”
这一夜,整个西方航天界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有人愤怒,有人绝望,有人自我安慰说“大夏也许只是运气好”,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他们真的做到了。
共振危机,这道横亘在航天界数十年的死结,已被大夏率先解开。
而这种突破,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超越,更像是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了西方航天界长期的傲慢与停滞。
所有人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沉思:
如果连最根本的难题都被他们接连攻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太空城不会真的在他们手中建成?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大夏仿佛都沸腾了。
新闻快讯刷爆了每一个人的屏幕:
【突发:大夏科研团队攻克“共振危机”,人工重力舱实现稳定旋转!】
【分频共振抵消方案首次应用成功,太空城建设再迈关键一步】
那一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白领还是工人,每个人都在用同一种方式表达:震惊、欢呼、自豪。
帝都cbd的写字楼里,午休时间刚到,白领们原本还在疲惫地喝咖啡,突然听到同事惊呼。
“快看新闻!人工重力成功了!”
瞬间,所有人都涌到大厅的大屏幕前。画面里,银白色的环舱在太空中缓缓旋转,平稳而优雅,没有一丝颤抖。
“我的天,这就是人工重力?!”
“这可是航天界几十年的死结啊,居然被我们攻克了!”
“这才是真正的逐星速度!”
掌声和欢呼声在大楼里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当场流泪。
“咱这一代人,真的在见证人类文明的飞跃!”
南方某工厂车间。
下班铃声刚响,工人们拿起手机,看到新闻推送后,一瞬间整个车间沸腾了。
“成功啦!真成功啦!”
“哈哈哈,我就知道伍总不会让我们失望!”
有人兴奋地直接蹦到桌子上,挥舞着安全帽大喊:“大夏牛逼!”
更多的人拿起手机互相转发,朋友圈里刷屏的只有一句话:
“分频共振成功!太空城稳了!”
工厂大门外,甚至有人自发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爆响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像是过年。
西部军营里,士兵们聚在食堂的大屏幕前,看着新闻转播。
当主持人宣布“分频共振抵消方案获得成功”时,整个食堂瞬间炸裂。
“稳住了!人工重力稳住了!”
“这意味着我们真能在太空里长期驻留!”
年轻士兵们激动地拍着桌子,齐声呐喊:“大夏!大夏!”
军官站在前方,声音铿锵:“记住,这不仅是科研的胜利,更是民族的胜利!”
各大高校的宿舍里,学生们同样疯狂。
“兄弟们,人工重力稳了!这是真正的太空城市啊!”
“以后历史书上的那一页,就是今天!”
“哈哈,论文有素材了!直接写:大夏率先解决共振危机!”
寝室楼道里掌声和呐喊声不断,有人拉开窗户,对着夜空大喊:“太空城,我们等你!”
网络更是彻底狂欢。
微博热搜前十直接被刷屏:
【#分频共振成功#】
【#人工重力稳了#】
【#伍总再造奇迹#】
网友们的评论一片笑哭表情:
——“别人几十年做不到,我们一次就成了。”
——“这就是从不虚张声势的力量!”
——“太空城不是梦想,是我们手里的现实!”
b站Up主火速剪辑:国外航天专家痛苦摇头的画面,配上环舱平稳旋转的镜头,字幕写着:
【你说不可能,而我们已经做到了】
弹幕狂刷:【自豪爆炸】、【大夏yyds】、【这才是民族底气】。
这一夜,大夏的大街小巷,朋友圈与网络,都被同一个声音覆盖:
“我们,真的要在太空安家了!”
无数人举起酒杯、举起手机,甚至举起双手对着夜空欢呼。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的胜利,而是一种刻进血脉的自豪感:
大夏,正在星辰之间,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