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步入2010年代后半叶,全球通信产业的目光聚焦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以往不同,5G不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它被寄予厚望成为支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神经中枢”。谁掌握了5G标准的主导权,谁就将在未来十年的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会议室里,早已硝烟弥漫。这场标准之争,是国家实力与企业技术储备的综合较量。战场上,老牌巨头、新锐力量悉数登场:美国的科技公司凭借其在芯片和基础软件上的优势咄咄逼人;欧洲的传统设备商则依靠深厚的积累稳扎稳打;而中国的力量,主要以华创和另外几家国内领军企业为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其中。
华创标准与知识产权部的首席代表几乎每周都会向王钦发回前线战报。邮件里充斥着复杂的技术术语编码、晦涩的提案编号,以及各方代表围绕技术路径争论不休的紧张气氛。争夺的焦点集中在信道编码、多址接入、核心网架构等关键技术方案上。每一个方案的通过,都意味着巨大的专利许可收益和未来产业生态的话语权。
王钦在办公室里,对着巨大的白板,上面画满了5G关键技术点的关系图。他的眉头紧锁。华创虽然在td-ScdmA和4G时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5G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面临的对手更强大,竞争也更残酷。
“王总,欧美厂商在极化码(polar code)和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上争执不下,这关乎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是块大蛋糕。我们的提案虽然也有特色,但想单独胜出很难。”技术总监在视频会议中汇报。
“不要只盯着一个点。”王钦目光锐利,“5G的应用场景是多样化的,embb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要在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这些更能体现5G赋能垂直行业价值的场景上,提出我们更具竞争力的方案。特别是结合我们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拿出有说服力的技术和专利。”
他指示团队调整策略:“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兄弟企业的联动,在某些关键点上形成合力。在国际会议上,要更讲究策略,合纵连横,争取更多支持者。这不是纯技术比拼,更是外交和战略的博弈。”
标准之争的硝烟,预示着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影响深远的战争。王钦知道,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后一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它不仅关乎华创的未来,更关乎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竞争中的全局。他必须赢下这场关键战役,为华创,也为中国,在5G时代抢占一个有利的出发阵地。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