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们不敢打扰燕王,只能站在田庄外远远看着。
金忠进庄后,把鸡交给一个佃农照看,自己兴冲冲地跑向主厅。
何秋已经在那里喝茶了。
他抄了近路,比金忠回来得早。
金忠一见到何秋,就竖起大拇指说:“何先生,您太厉害了,一分钱没花就从蓝玉那儿弄来上万只鸡,我真是佩服!”
何秋谦虚地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金忠瞪大眼睛:“这还算小事?能让这么多鸡排队,简直是仙术!何先生要是不介意,能不能教教我?”
何秋摇头:“这个教不了,得是童子身才能学,您是童子吗?”
金忠没话说了。
他这把年纪,早就不是童子了。
“学不了就算了,不过我刚才在路上已经替咱们的肯打鸡宣传过了,等开店了,肯定很多人来尝!”
金忠把路上的事说了一遍,算是表功。
何秋点头:“你做得不错,这样宣传效果很好。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夸张点,比如这些鸡是听音乐长大的。”
金忠听得目瞪口呆。
他觉得自己编故事的能力,跟何秋比还差得远。
这才是真正的张口就来啊!
金忠正要夸何秋,一个穿盔甲的亲卫冲进来,单膝跪地对何秋说:“何先生,王爷有急事找您,请您立刻随我回王府!”
何秋微微皱眉,一时想不出燕王找他有什么事。
他抛开思绪,起身对金忠说:“田庄这边先交给你,我去见王爷!”
金忠点头道:“放心,我很快会把那些 ** 养肥的。”
何秋一向信任金忠。
他没再多说,便与那亲卫坐上马车,离开田庄。
……
同一时间,一万只神鸡的消息,已在顺天府各处传开。
明初百姓娱乐不多。
万鸡列队而行的场景,自然成了人们闲谈的热门话题。
神鸡与“肯打鸡”的热度一路走高,还没开卖,就引来众多目光。
……
另一边,亲卫径直将何秋带到燕王府书房门口。
书房里,姚广孝与燕王都在场。
只是两人脸色都不太好。
何秋一进门,朱棣立刻起身:“何先生可算来了!”
何秋笑问:“王爷找我有急事?”
朱棣犹豫片刻,才道:“刚收到应天府来信,父皇要召你与我入京觐见。”
何秋挑眉:“这是好事啊,王爷为何发愁?”
朱棣叹道:“不是愁,只是不舍!先生这样的大才,若去了应天府,必会被父皇留下为官,造福天下。到时你我再见,就难了!”
何秋恍然:“原来如此。王爷多虑了,即便去了应天府,我也不会留下做官,放心。”
“啊?”
朱棣愣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何秋竟不打算留在应天府。
第117章 老脸一红
过了半晌,朱棣看向何秋:“先生……不是在与我说笑吧?留在应天府,必是平步青云,为何不愿?”
无论从哪方面看,留在应天府都是最好的选择。
那是皇权中心,离天子最近。
留在那里,更容易施展抱负、搅动风云。
不过,这是朱棣的想法。
对何秋来说,留在应天府最多做十年官。
十年后朱棣发起“靖难”,直下应天,登基为帝,他那时的处境就难说了。
更何况朱元璋嗜杀。
待在应天,一不小心做错事,就可能掉脑袋。
不如留在顺天,安稳又自在。
不过这理由不便对朱棣明说。
何秋只淡淡道:“我与王爷交情深厚,又是高炽的老师,无论如何,都该留在顺天。”
朱棣闻言,大受感动。
他紧握何秋的手,眼眶湿润道:“不想先生如此重情重义!本王保证,只要先生留在顺天,必以最高礼节与待遇相待!”
何秋笑道:“王爷不必拘礼,咱们照旧相处就是!敢问何时启程前往应天府?”
眼下肯打鸡的生意尚未步入正轨,何秋实在不放心匆忙离开。
朱棣略作思量道:“父皇的旨意经驿路传递,约莫三日后抵达顺天府。我们五日后出发便可。”
何秋神色稍缓:“五天时间足够将肯打鸡的生意张罗起来了。”
朱棣闻言眼睛发亮:“何先生已将开业事宜准备妥当了?”
何秋颔首:“原料俱已备齐,金先生也选好了铺面。这几日肯打鸡首间店铺就要开张。”
朱棣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先前品尝过肯打鸡小食后,那独特风味便令他念念不忘。可惜随后他便领兵前往丰台,再未尝过这般美味。
“何先生,开店之前是否该先试做些小食,最后确认下口味?”朱棣眼含期待地提议。
何秋会意笑道:“王爷想吃直说便是,何必拐弯抹角。”
朱棣面颊微红,支吾道:“本王...本王也是为生意考量,毕竟本王也参与了这份营生。”
何秋不以为意:“也罢,今晚我便做些小食,诸位都来我院里品尝。”
朱棣险些控制不住嘴角的笑意,那香脆滋味仿佛已萦绕在唇齿间。
“何先生爽快!今夜本王便带着家眷来叨扰了。”朱棣喜形于色。
何秋又闲谈片刻便告辞回到东厢院落。眼下开业在即,宣传成了当务之急。金忠虽以万只鸡雏造势,但这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单靠口耳相传难以迅速打响名头。
坐在石桌旁苦思一个多时辰,何秋仍无良策。他前世终究是个冒险家,能在香皂生意中运用代言与饥渴营销已属超常发挥。
眼见暮色将至,何秋暂搁思绪,差亲卫寻金忠送来二十只鸡雏,准备当晚宴席。
约莫半个时辰后,金忠亲自提着鸡笼赶来,甫见面便兴奋道:“听说何先生今晚要办肯打鸡宴?”
何秋点头道:“没错,肯打鸡的店铺马上开业,还得最终确认一下口味。”
金忠一边吞口水一边说:“那何先生您看我适合当这个品鉴人吗?我的舌头可灵了,当年差点就成了美食家!”
何秋把金忠从头到脚打量一遍,笑道:“你这身板哪像美食家,太瘦了!人家美食家哪个不是挺着大肚子,一看就是吃过见过的!”
金忠摸了摸自己干瘪的肚子,只能苦笑。
他虽在燕王府管账,但平时也常练武,自然胖不起来。
何秋略作调侃后,正色道:“行了,今晚王府上下都能尝到肯打鸡的小吃,少不了你的份。先把这几只鸡拿去让厨子处理一下!”
所谓处理,就是脱毛清内脏。
这种活儿何秋是不乐意做的。
金忠应了一声,带着几个提笼的下人往厨房走去。
没多久,鸡已处理干净,毛拔得光溜溜,内脏也掏空了。
金忠把鸡交还给何秋,忍不住期待地问:“何先生,您做的时候,我能在一旁看看吗?”
何秋瞥他一眼:“你说呢?”
“呃……”
金忠想了想,讪讪笑道:“我猜多半是不行。”
何秋耸肩道:“猜对了,这可是独门手艺,被你学去我还混什么?”
金忠点头:“说得是,是我冒昧了。”
“等着吃就行!”
何秋说完,提着处理好的鸡走进自己屋里……
第118章 烹制美味
虽说君子远庖厨,但何秋向来在吃食上总有新花样。金忠好奇的,正是他如何把寻常鸡肉做得与众不同。
这年头的鸡多是散养,吃虫下蛋,是平民吃的东西。
别说燕王朱棣,就连金忠自己都很少吃鸡。
何秋越不让看,金忠反而越好奇,干脆就在院里守着。
何秋进屋后,半天没动静。
金忠纳闷地望望厨房烟囱——做菜总得生火吧?怎么一点烟都没有?难道鸡肉还能生吃不成?
他却不知,何秋此时正在腌鸡肉。肯打鸡的味美关键,就在腌得入味。
腌好还要裹层面粉才下油锅,为的是锁住肉汁,保持鲜嫩。
腌了一刻钟后,何秋终于把鸡肉裹粉下锅开炸。
院里,金忠听见“嗞啦”一声——懂吃的他自然明白,这是下油锅的动静。
不一会儿,风里飘来一阵香气,金忠抽抽鼻子,愣住了:这也太香了吧!口水顿时控制不住。倒不是他没出息,实在是好这一口。
词圣苏东坡也是个爱吃之人,因此金忠身为一名吃货并不觉得难为情。
好在肯打鸡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何秋没让金忠等太久。肯打鸡讲究现炸现吃,放凉了味道就差了。
何秋将炸鸡腿、鸡块、鸡米花这几种主打产品各炸了一些,盛在盘中端了出来。
“金大人,来尝尝手艺吧。”
金忠早就迫不及待,听何秋一说,便上前接过盘子。他先看盘中食物,黄澄澄的色泽十分诱人,这是用了上好芝麻油的缘故。香气扑鼻,比后世的肯德基更胜一筹,主要还是原料更胜一筹。
虽然没盖子稍显不便,但香味实在诱人,金忠顾不得太多,拿起一块鸡块就咬了下去。外层面粉炸得酥脆,里边鸡肉却鲜嫩多汁,肉质也比后世那些批量生产的鸡好得多。
金忠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好吃!”
他风卷残云般吃完两块鸡块,还意犹未尽地把手指上的碎渣吮得干干净净。
“何先生,这个叫什么名字?”
何秋见金忠的反应,心里很是高兴。既然肯打鸡能征服金忠的胃,那顺天府其他人自然不在话下,便答道:“这叫燕王原味吮指鸡块。”
“燕王原味吮指鸡块?”金忠想起自己确实吮了指头,不由竖起大拇指:“贴切!真是贴切。”
这时燕王朱棣也来到了何秋的院子。他这几天正忙着准备进京事宜,无暇他顾,但路过时闻到一股难以抗拒的香味,便兴起过来看看何秋在做什么。
正好听见何秋在说鸡块的名字,朱棣笑道:“先生借孤的名义,若是孤不吮指,嘿嘿!”
“若是燕王殿下不吮指,我就让你嘿嘿嘿!”何秋转身进厨房又做了一份。其他鸡肉都已腌好,下锅一炸便成,速度很快。
这边燕王朱棣已与金忠分食了鸡腿和鸡米花,吃得赞不绝口。等何秋端着新炸的吮指鸡块出来,两人毫不客气,各抢一块大嚼起来。
“好!这个好!孤自以为尝遍天下美味,不想天外有天!这般美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