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封赏时,朱元璋还是出了这口气——原拟封为梁国公,却将“梁”改为“凉”,还将他的过失刻在世袭凭证上,以示警诫。
这几年蓝玉稍有收敛,朱元璋对他的印象也略有好转。
可如今他竟纵容义子刺杀朱棣,这已触及朱元璋的底线。
纪游借机进言:“陛下,是否让锦衣卫收集蓝玉的罪证,设法将他……”
锦衣卫在明初,本就是为皇帝处理隐秘之事。
前任指挥使毛骧,便是奉朱元璋密旨,在胡惟庸案后掀起大狱,诛杀三万余人。
表面上,此案与朱元璋毫无干系,干净利落。
如今蓝玉这般行事,显然又到了锦衣卫出手之时。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开口道:“派人暗中查探,切勿打草惊蛇。眼下老四与蓝玉同在顺天府,先让他们斗上一斗。”
纪游瞪大双眼:“陛下,燕王殿下仅有亲卫两千,蓝玉手握数十万大军,如此相斗,只怕燕王殿下处境危矣!”
朱元璋淡然道:“朕当年起兵时,不过数千人马,最终夺得天下。如今老四手握两千精锐亲卫,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蓝玉?”
纪游无言以对。
既然父皇认为儿子能够胜任,他一个臣子还能多说什么?
“陛下圣明!”
纪游只得拱手称赞。
朱元璋轻应一声,重新拾起奏章细读。
看着看着,他脸上露出古怪神色。
“何秋……泡面……啤酒……手枪……红薯……天降甘霖……”
朱元璋喃喃自语,满腹疑惑。
读完奏章,他望向纪游问道:“这奏章中所写,是否属实?那何秋当真如此神奇?”
纪游坚定答道:“臣所奏句句属实,绝无虚言,何秋确实身怀诸多奇技!”
“哦?”
朱元璋挑眉:“有意思,锦衣卫可曾查过他的来历?”
纪游面露难色:“这个……尚未查清。此人仿佛一直隐于山林,与世隔绝。”
朱元璋不悦道:“这人拿着三五斩邪雌雄剑进龙泉观,还让徐明文登台祈雨,跟龙虎山分明关系不浅,怎能说是与世无关?”
纪游当即跪禀:“陛下明察,臣已问过龙虎山天师府,两柄三五斩邪雌雄剑都在府中,并未外借,天师府也未曾派人到龙泉观。”
“什么?”
朱元璋猛然起身,惊道:“不是龙虎山的人,竟也能手持三五斩邪雌雄剑?难道……他是张道陵的嫡系后人?”
纪游连忙奉承:“陛下圣明,臣……也是如此推测。”
朱元璋眯起双眼:“若真是张道陵嫡传,道法必然深不可测。你说,这人会不会有长生不老之术?”
身为开国之君,朱元璋也难免向往长生。
尤其如今年事渐高,体力不如以往,此念更为强烈。
只是前代帝王因求长生而误国者甚多,朱元璋一直将这心思深藏于心,不轻易示人。
他也从未召僧道入宫,对佛道两教大致一视同仁。
不过纪游身为心腹,在他面前流露真实想法,倒也无妨。
纪游沉吟片刻,答道:“臣不敢妄言,但从他能呼风唤雨来看,道行确实高深。”
朱元璋深深看他一眼,语气幽深:“你比毛镶谨慎得多。”
纪游急忙俯首:“臣惶恐。”
前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已被处决,纪游接任此职,若不谨慎,早已身首异处。
朱元璋挥手道:“不必惶恐了。传令锦衣卫,密切注意何秋动向,一有消息,立刻禀报。退下吧。”
“遵命,臣这就去办。”
纪游拱手一礼,躬身退出了谨身殿。
……
转眼三日过去。
顺天府大雨连下三天,旱情得以缓解。
百姓欢欣鼓舞,纷纷前往龙泉观上香,观中香火顿时旺盛起来。
徐明文也吸取教训,将香价恢复如常。
他既顶着活神仙之名,便不能因小利而损了声名。
另有百姓联名写下万民书,送至燕王府,感谢燕王为顺天府的付出。
朱棣大喜过望,终日捧着万民书乐不可支。
既得民心,日后在顺天府行事就方便许多。
然而何秋这几日心情却不怎么好。
这三天签到所得的奖励颇为奇怪——
一箱发了芽的土豆、一台没电的平板电脑,还有一大块钛合金钢板……
第45章 生铁到位
谁都知道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食用。
没电的平板,无法使用。
钛合金钢板,更是毫无用处。
何秋十分怀疑,这三天系统不是抽风,便是在故意耍他。
所以何秋这三日心情极差。
不过缓过来后,他又突然想通了。
其实情况也没那么糟。
发芽的土豆正好可以种下。
他手头有植物催长液,很快就能让土豆长成。
没电的平板,用水果就能充电开机。
钛合金钢板,还能拿来做外科手术。
总归这几样东西都能派上用场。
何秋没耽搁,直接在院子里把发芽土豆种下。
刚准备浇催长液,郑和就来了。
“何先生,燕王殿下请您过去!”
郑和抱拳说道。
何秋收起药水,看向他:“殿下找我什么事?”
郑和咧嘴一笑:“何先生这么聪明,不如猜猜看?”
何秋挑眉:“你小子现在挺会调侃啊,不怕我召雷劈你?”
郑和顿时怂了:“别别别,我错了!殿下已经备好了您要的五千斤生铁!”
何秋一听,精神大振。
总算等到这批生铁了。
有了它们,就能研究不锈钢。
大明初年,想直接造出现代枪炮不现实。
何秋打算改良现有火器,提升威力。
关键问题在于钢铁强度不足,导致火器只能用火绳击发,威力与准头都差。
若能制出不锈钢、改进底火,火器威力必能大增。
何秋迫不及待:“殿下在哪儿?快带我去!”
“先生请随我来。”
郑和赶忙引路,带他前往书房。
书房内,除了朱棣,还有一位神色严肃的中年人。
此人名叫鲁道元,是朱棣岳父徐达门下客卿。
朱棣短期内难以备齐五千斤生铁,只得求助徐达。
对徐达而言,此事轻而易举。
鲁道元便是负责督办此事的人。
他备好生铁后,日夜兼程赶到,今日方至。
“殿下,您在给徐将军的信中说,要将这五千斤生铁交给一个年轻人制造火器,此事当真?”
鲁道元蹙眉向朱棣发问。
朱棣连连点头道:“确实是真的,这个年轻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他随身带着的火器威力非常大,我亲眼见过!如果这种火器能在军队里大量使用,我们大明肯定能征服天下!”
说到这儿,朱棣兴奋起来,巴不得现在就能骑马出关。
“咳、咳!”
鲁道元轻咳两声,说道:“殿下,手上有神器,未必就能再造出神器来。打造兵器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功夫,那年轻人只怕嘴上说得容易,实际做起来未必可靠啊!”
朱棣听了不太高兴。
但鲁道元跟随徐达多年,从辈分上说,可以算是朱棣的叔叔,朱棣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便发作,只得闷闷地说:“我相信我的眼光,何先生一定能造出神器!”
鲁道元叹了口气说:“殿下,我知道您很想增强实力,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我来之前,徐将军特意交代,要是这五千斤生铁用完了还没有结果,就请您放弃这件事吧!”
朱棣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本王心里有数,鲁先生不必多言。”
“你……唉……”
鲁道元叹了口气,无奈地闭上嘴。
不久,何秋由郑和带进了书房。
朱棣主动上前,拍了拍何秋的肩膀说:“何先生,你可算来了,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徐达将军府上的门客鲁道元先生,这次能在这么短时间筹到五千斤生铁,全靠鲁先生帮忙。”
何秋看向鲁道元,客气地拱手道:“有劳鲁先生了。”
鲁道元上下打量了何秋一番,语气冷淡地说:“不必客气,我只是为殿下办事。”
原本鲁道元就对何秋的能力有所怀疑,现在看他这么年轻,疑心更重了,也不愿和他多说话。
何秋本来也不喜欢和陌生人攀谈。
向鲁道元致意后,他便问朱棣:“殿下,那五千斤生铁在哪里?”
“生铁和十名铁匠都在王府后院,我带先生去看看!”
朱棣说完,拉着何秋的手就往后院走。
鲁道元见状,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是个守旧的人,非常讲究礼仪风度。
朱棣刚才的举动,实在不像是一位皇子该有的风度,过于急躁,对这个何秋也过于看重了。
“真是个蛊惑人心的人,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少本事!”
鲁道元冷冷地说了一句,也跟去了后院。
……
燕王府后院已经建起了一座大型铁匠工坊。
除了朱棣找来的十名铁匠,还有三十名学徒,总共四十人。
工坊里还建了三座高大的冶铁炉。
五千斤生铁和五千斤焦炭堆在工坊外,场面颇为壮观。
朱棣揽着何秋的肩膀,得意地说:“何先生,你看我这准备做得怎么样?”
从铁匠工坊的配置来看,朱棣确实费了不少心思。
何秋点头说:“殿下的准备相当充分,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朱棣笑着点头道:“何先生满意就好,往后此间一切事务,皆由何先生做主,望先生莫负本王所托!”
何秋随意应道:“我尽力而为。”
鲁道元在旁一听,顿时怒气上涌,冲着何秋喊道:“喂,你小子可听好了,此处所费不赀,若你最后造不出殿下要的东西,可没法交代!”
何秋挑眉看向鲁道元:“不然,你来造?”
鲁道元一时语塞。
他不过一个读书人,哪懂什么火器铸造。
何秋轻笑,转向朱棣道:“殿下请回吧,待有成果了,我自会通报。”
朱棣郑重拍了拍何秋的肩:“那就有劳先生了!”
说罢便要离去。
这时鲁道元忽然开口:“老夫要留下监工,免得有人偷懒耍滑。”
朱棣一怔,皱眉道:“鲁先生,本王已说过,此处全权交予何先生,请勿令本王为难。”
鲁道元不理朱棣,径直问何秋:“小子,你敢让我留下监工么?”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