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诗句:枫叶沾霜凝别意,手书成册授民生)
晨雾裹着枫香漫进陈建国的屋时,他已在桌前铺好粗纸,手里攥着支磨秃的毛笔。桌上堆着半摞草稿,记着 “玉米籽记账法”“竹筒温度计用法”,还有几幅歪歪扭扭的晒秋架草图 —— 这是他要整理的《枫溪生活手册》,得在枫火夜前交给赵二柱。
“陈先生,俺来给你送热水!” 赵二柱的声音撞开木门,手里拎着个铜壶,壶沿还挂着片枫叶。他凑到桌前,盯着草稿上的 “温度计示意图”,指着眼生的符号:“这‘c’是啥?像个叉叉,是说超过这个数就会冻坏枫苗不?”
陈建国笑着放下笔,拿起竹筒温度计演示:“这是‘摄氏度’,比如咱们晒秋,最适温度是 20c,超过 30c就得把玉米挪到阴凉处。你看竹筒里的水位,到这条线就是 20c——” 话没说完,赵二柱手快,一把抢过温度计,往太阳底下凑:“俺试试!现在水位到哪儿了?” 结果竹筒没拿稳,滚到地上,里面的水洒了大半,赵二柱急得直拍大腿:“哎哟!俺把‘温度计’弄坏了!”
“没事,” 陈建国捡起竹筒,重新灌上水,“这法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记着,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要是手摸玉米壳觉得烫,就赶紧挪,比看温度计还准。” 他边说边在手册上补了行小字:“若无水银计,以手试温:不烫为宜,烫则移阴。” 赵二柱凑过来,把 “手试温” 三个字圈起来:“俺把这个画成个小手,省得忘了!” 说着就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手掌,倒像只张开的枫叶。
晌午时分,李老郎中拄着拐杖来送草药,看到手册上的 “草药辨别图”,指着其中一株问:“这‘蒲公英’的叶子,你画的是锯齿状,可咱们后山的蒲公英,有些叶子是圆的,会不会认错?” 陈建国想起爷爷的林场笔记,补充道:“圆叶的是‘异叶蒲公英’,药效一样,就是长得慢。我在旁边加个小注,免得大家以为是杂草。” 李老郎中点头:“你爷爷当年也跟俺说过这个,他还在济世堂门口种过一片,说‘认得草,才救得人’。”
傍晚,陈建国把整理好的手册初稿交给张村长,村长翻到 “枫溪大事记” 那页,看到上面记着 “陈建国,某年秋至,教记账、辨假药、办晚会”,眼眶有点红:“建国,俺们该记的,都该记在这上面。你走了,这手册就是你的‘影子’,陪着俺们。” 陈建国接过手册,在末尾加了句:“枫溪无外客,皆是归家人。” 风从窗缝吹进来,掀动纸页,桌上的枫叶标本轻轻晃着,像在点头。
睡前,陈建国摸出怀表,月光下,“归乡印” 泛着微光,映出林慧在枫林场整理衣柜的画面 —— 她正把陈建国的外套叠好,放进最上面的格子。“建国,你的衣服我都洗干净了,就等你回来穿。” 怀表传来林慧的声音,陈建国对着表盘轻声说:“快了,林慧,我把这里的事安顿好,就回去。” 怀表的光渐渐暗下去,他把手册放在枕边,仿佛这样,就能把枫溪的暖,都装进梦里。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