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七月中旬
七月的北地,秋风渐起,吹散了夏末的最后一丝燥热。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几团洁白的云朵如同巨大的棉絮,悠然飘荡。广袤的原野上,夏收后的土地大多已被翻垦,露出了深褐色的土壤,等待着秋播的种子。而在那些春播的田地里,粟黍的长势已至顶峰,沉甸甸的穗头压弯了秸秆,预示着再过月余,又将是一场丰收。狄道城外,湟水潺潺,水势因夏季降雨而略显丰沛,灌溉着两岸的土地。整个北地郡,在经历了夏收的忙碌和边境冲突的紧张后,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然而,这份平静之下,是靖王李凌更加缜密的运筹。他深知,与朔方虫达的决战或许难以避免,但在此之前,必须尽可能地消除后顾之忧,并壮大自身实力。河西羌胡诸部,便是关键一环。若能成功调解休屠、浑邪二部的纠纷,并将其真正纳入北地郡的羁縻体系,不仅能稳定西线,更能获得宝贵的战马来源和潜在的兵员补充,对抗衡朔方乃至未来可能的变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原定于三日后举行的河西两部调解会议,被李凌赋予了极高的战略权重。他不仅要充当一个公正的调停者,更要借此机会,向北地周边所有势力,展示汉家的威仪与怀柔,确立北地郡在陇西、河西地区的实际主导地位。
七月十三,靖王府偏厅被布置得庄重而不失亲和力。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但器物摆放井然有序,侍立的卫士甲胄鲜明,神情肃穆。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分坐李凌下首左右。今日,他将在此主持休屠部与浑邪部的调解会议。
辰时正刻,两部使者准时抵达。休屠部使者仍是首领之弟,名为秃发阿柴,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眼神中带着草原民族的直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浑邪部使者则是首领之子,名叫郁筑健,年纪稍轻,约二十出头,举止间带着几分贵族的矜持与警惕。二人皆身着本民族盛装,在礼官引导下入厅,向端坐主位的李凌行跪拜大礼。
“外臣秃发阿柴(郁筑健),叩见大汉靖王殿下!”声音洪亮,带着明显的异族口音。
“二位使者远道而来,不必多礼,请起,看座。”李凌声音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王爷!”二人起身,依言在准备好的席位上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快速扫过厅内陈设及周勃、公孙阙等人。
李凌先依照礼节,询问了二人旅途是否劳顿,对狄道印象如何,气氛略显缓和。随后,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二位使者此番前来,所为之事,本王已大致知晓。休屠、浑邪,皆乃河西大部,毗邻而居,本应和睦相处,共保一方安宁。然,因草场之争,以致兄弟阋墙,实为不智。更闻西边月氏部落,时有东窥之意,若尔等自相纷争,岂非予外敌可乘之机?”
秃发阿柴性子较急,闻言立刻拱手道:“王爷明鉴!非是我休屠部不愿和睦,实是浑邪部欺人太甚!去岁约定的界河(指石羊河一支流)以南的肥美草场,今春他们竟纵容部众越界放牧,毁我草根,还打伤我部牧民多人!我兄屡次派人交涉,他们皆蛮横不理!”
郁筑健立刻反驳,语气带着不满:“王爷休听他一派胡言!那处草场本就界线模糊,历来便是两部共用之地!是他们休屠部想独占,率先派人驱赶我部牲畜,冲突也是他们挑起!我父念在同为羌胡一脉,一再忍让,他们却得寸进尺!”
眼看二人就要在堂上争吵起来,周勃轻咳一声,目光扫过,二人顿时噤声,意识到此地并非他们可以随意喧哗之所。
李凌面色平静,等二人安静下来,才缓缓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若只听一面之词,难断是非。既然你二部皆愿请本王仲裁,那便需依我汉家规矩来。”
他示意了一下,公孙阙便展开一卷早已准备好的河西地图,上面粗略标注了山川河流及各部大致活动范围。
“争议草场,可是指此处?”李凌指向地图上一条河流南岸的一片区域。
二人凑近看了看,均点头称是。
“既如此,”李凌道,“本王之意,以此河中心为界,南北划分。河北岸草场归浑邪部,河南岸草场归休屠部。界线分明,日后不得再起争执。”
秃发阿柴闻言,脸上露出喜色,因为河南岸草场确实更为丰美。但郁筑健却急了:“王爷!这……这未免有失公允!河南岸草场虽好,但面积较小,且去岁旱情,河北岸草场受损更重,若如此划分,我部今冬牲畜恐难越冬!”
秃发阿柴立刻道:“那是你们自己经营不善!岂能怪划分不公?”
李凌抬手止住二人争吵,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本王尚未说完。划分界线,是为杜绝日后纷争。然,汉家以仁德治天下,亦体恤尔等艰难。听闻去岁河北岸确遭旱魃,浑邪部损失不小。这样,休屠部今年秋季,需向浑邪部提供相当于五百头羊的草料或粮食,作为补偿,助其度过今冬。此外,本王以北地郡名义,开放边境三处互市点,准许尔等用牲畜、皮毛换取我汉家的粮食、布帛、铁器(非兵器),价格从优。如此,可保两部皆能安然过冬,休养生息。二位使者,以为如何?”
【系统提示:宿主成功主持河西部落调解,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与平衡技巧,既明确了边界杜绝后患,又以经济手段弥补弱势一方,并借机扩大汉地影响,威德并施,策略得当… 宿主状态:于外交斡旋中掌控全局,有效提升区域影响力,为稳定西线、对抗东线威胁奠定坚实基础…】
此言一出,厅内安静下来。秃发阿柴虽然要付出一些补偿,但获得了水草丰美的河南岸草场的明确归属,长远看利大于弊。郁筑健虽然没能争到最好的草场,但获得了急需的过冬援助和更便利的互市条件,也算挽回了部分损失,尤其汉家开放互市,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靖王殿下亲自仲裁,界线已定,若再争执,便是拂了王爷面子,后果难料。
二人沉默片刻,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妥协之意。毕竟,继续争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反而可能被月氏或其他部落趁虚而入。
秃发阿柴率先起身,躬身道:“王爷圣明!如此安排,我休屠部并无异议,愿遵王爷裁定!”
郁筑健也随后起身:“王爷公允,体恤我部困难,浑邪部亦无异议,感谢王爷恩典!”
“好!”李凌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既然二位均无异议,那此事便如此定下。子通先生,即刻草拟调解文书,将界线、补偿、互市等条款详细载明,由二位使者画押用印,各执一份,以为凭证。”
“诺!”公孙阙领命。
李凌又对二人道:“界线既定,便需共同遵守。若再有部众私下越界滋事,无论何方挑起,本王皆将严惩不贷!至于月氏之患,尔等既已归附汉家,便是我大汉藩属。只要谨守臣节,按时朝贡,遇有外侮,我北地雄兵,绝非摆设!”
这番话软中带硬,既给了承诺,也划下了红线。二人连忙再次跪拜:“多谢王爷为小部做主!我等回去后,定当禀明首领,谨遵王爷教诲,永世臣服大汉,绝无二心!”
调解会议圆满成功。李凌设宴款待二位使者,席间气氛融洽。事后,二人带着盖有北地郡太守印的调解文书和赏赐的礼物,满意而归。
“王爷此策,可谓一箭三雕。”会后,周勃赞叹道,“既平息了争端,又示恩于两部,更将互市之权牢牢掌控于我手,河西局势,自此可安矣。”
公孙阙也道:“经此一事,王爷在河西诸部中的威望必将大增。日后若有需要,或可从此处获得助力。”
李凌微微颔首:“河西暂安,然东线之患未除。勃兄,秋播在即,需加紧督促。子通先生,‘潜渊’计划需加大力度,我要更确切地知道虫达的动向!”
七月下旬,北地郡的秋播工作陆续展开。田野里再次忙碌起来。而来自朔方的消息也开始变得更加频繁和具体。“潜渊”密报显示,虫达似乎加紧了备战步伐,其与太原方面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山雨欲来风满楼,秋高气爽的北地,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秋,北地靖王凌召河西休屠、浑邪使,平其争,河西遂安。”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七月中,凌公主持休屠、浑邪二部调解,划界定纷,开互市,施恩威,河西诸部感服,西线渐固。”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仲裁胡部,示以天道公允,播撒仁德,西疆归心。”
* 北地秘录·靖王调解河西:“李凌以高明手腕调解休屠、浑邪纠纷,威德并施,确立北地对河西主导权,边患减轻。”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