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门据点穹顶内的温暖,似乎无法完全驱散莫雨心头因西伯利亚信息而蒙上的寒意。“咀嚼者”、“盛宴”、“古老的金属”…这些词语像冰冷的毒蛇,缠绕在她的意识深处,与那深空中未知的扫描信号隐隐呼应。
她立刻将西伯利亚的警告转发给守护星,并再次表达了希望对格陵兰事件了解更多信息的意愿。然而,南极上空的能量风暴依旧剧烈,通讯变得极其困难,回复迟迟未来。
她只能将不安暂时压下,专注于眼前。据点的建设在继续,但莫雨明显加强了警戒级别,派出了更多的巡逻队(虽然只能依靠目视和简陋的声响陷阱)在遗迹外围活动,并开始着手利用找到的材料加固穹顶建筑的入口和观察口。
日子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度过。温室里的作物在小暖的照料下长势喜人,地热能泵运转稳定,甚至成功修复了一台老旧的净水器。幸存者们脸上开始出现久违的笑容,孩子们(虽然很少)甚至会在温暖的穹顶内追逐嬉戏。希望,似乎真的在这片废墟上重新扎下了根。
但莫雨从未放松警惕。她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站在观察口前,不仅用眼睛,更用她日益敏锐的能量感知,扫描着远处的冰原和灰白色的天空。
…
守护星内部,格陵兰事件持续发酵。
“北地守望”联盟的求救信息优先级被不断提升。后续派出的搜索小队同样一无所获,只在失踪小队最后信号发出的坐标附近,发现了一片极其诡异的区域——那里的冰层呈现出不自然的、如同被巨大力量瞬间熔融后又急速冻结的平滑镜面状,空气中残留着微弱的、非能量的、更像是物理层面上的“撕裂”感,以及一种极其稀薄的、与深空陌生信号相似的金属性异味。
没有战斗痕迹,没有能量残留,没有尸体,什么都没有。仿佛那支小队,连同他们发现的“异常金属结构”,被某种存在从世界上干干净净地“抹除”了。
“分析镜面冰层样本及空气残留物。”萧策指令道,核心运算光团高速运转。
“冰层样本显示瞬时超高热量作用迹象,远超已知任何能量武器。空气残留物中发现未知合金微粒,结构分析…不属于数据库内任何记录。其原子排列方式呈现出…非自然形成的、极端优化的‘吞噬’性结构?”苏雨晴的报告带着前所未有的困惑,“物理法则层面上的…‘掠夺’特性?”
这完全超出了对方舟科技乃至收割者技术的理解范畴。
与此同时,深空监测单元确认,那陌生的超空间信号源已经抵达柯伊伯带边缘,并停止了移动,仿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其信号变得更加隐匿,但扫描的频率和强度却在缓慢提升,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正在细细打量着自己的猎物。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一种全新的、拥有未知恐怖技术、且明显带有敌意的外来力量,已经抵达太阳系,并开始了它的行动。而格陵兰事件,很可能只是它的第一次“品尝”。
“将未知威胁正式命名为‘吞噬者(devourer)’,威胁等级提升至最高(Ω级),等同于‘最终指令’。”萧策做出了决定,“向所有具备接收能力的据点发送警告,包含已知特征、推测行为模式及最高级别隐匿建议。”
“首席会议”机制第一次在危机下紧急启动。虽然信号延迟和干扰严重,但来自全球各区域的据点代表们依旧进行了艰难的远程磋商。
恐惧和分歧显而易见。一些代表认为应该立刻转入最深度的隐匿,避免任何可能吸引“吞噬者”注意的活动。另一些代表则认为,消极躲避无法解决问题,应该积极寻找对抗方法,甚至有人提出是否可能利用收割者与“吞噬者”之间的矛盾。
争吵持续不断,但最终,在萧展示出的格陵兰冰层扫描数据和未知合金微粒分析报告面前,一种共识逐渐形成:生存联盟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共享一切关于异常现象的信息,加快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并优先发展隐匿和侦查技术。
“星火贡献点系统”发布了第一个高优先级联盟任务:“‘警惕之眼’计划——全球异常现象监测网络”。要求所有据点利用一切手段,监测并上报任何无法解释的地质活动、能量波动、金属异常、乃至气候和动物行为的微小变化。
…
希望之门据点也接收到了关于“吞噬者”的警告和联盟任务。
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刚刚摆脱的生存危机,似乎以另一种更加诡异、更加未知的形式再次降临。
“妈的,刚走一群拆家的,又来一伙抄底的?”老杰克骂骂咧咧地检查着刚刚修复好的、一门依靠地热能源驱动的老式磁轨炮(从遗迹仓库里找到的),虽然这东西对收割者估计没什么用,但至少能给人一点心理安慰。
莫雨则对“吞噬者”表现出的“物理层面掠夺”特性感到极度不安。这不同于能量层面的净化或污染,而更像是一种…对物质本身最基础结构的贪婪吞噬?它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积极响应联盟任务,派出了更多的小队,扩大巡逻范围,不仅搜索晶化生物的迹象,更仔细记录任何微小的地质变化、冰层异常、甚至空气中不寻常的味道。
一天,一支巡逻小队带回了一块奇特的“冰”。这块冰内部封存着一小片扭曲的、闪烁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碎片,与周围纯净的冰层格格不入。它是在一处极其偏僻的冰缝深处发现的。
莫雨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什么。她小心翼翼地将冰块带回据点,利用简陋的工具尝试提取那片金属碎片。
碎片极其坚硬,且似乎对能量有极强的排斥性。当莫雨尝试用微弱的能量进行扫描时,碎片表面竟然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如同蜂巢般的复杂结构,并发出一种低沉、令人极度不适的嗡嗡声!
她立刻停止能量输入。嗡嗡声消失了,蜂巢结构也隐没不见。
就在刚才那一瞬间,她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却冰冷彻骨的“注视感”,仿佛来自极其遥远的深空,穿透了层层冰盖,落在了这片小小的碎片上!
它们能感知到对碎片的能量探测!
莫雨立刻将碎片重新封入铅盒(从遗迹医疗站找到的),并第一时间通过守护星,将这一发现及其特性警告发送给了全球网络。
她不知道这碎片是“吞噬者”无意遗落的,还是故意留下的“饵料”。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物品,也是一个宝贵的研究样本。
…
守护星在收到希望之门的报告后,立刻向所有据点转发了警告,并追加了处理类似物品的最高安全规范。
同时,萧策集中了大量运算资源,开始全力分析希望之门传来的、那短暂能量扫描获取的数据。
“金属碎片结构解析度0.001%…其科技水平远超当前理解范畴。初步推测,其具备某种‘超距感应’及‘自我优化’特性…”
“扫描数据中检测到极其微弱的、与柯伊伯带信号同源的谐振动…确认其为‘吞噬者’造物无疑。”
就在这时,西伯利亚节点再次发来信息。这一次,信息相对清晰了一些:
【…冰下的…古老血脉…也在…躁动…】
【…金属…是…钥匙…也是…毒药…】
【…不要…用能量…去…‘喂食’…它们…】
【…寻找…‘沉默的’…石头…】
不要用能量喂食?寻找“沉默的”石头?
莫雨反复咀嚼着这些话。西伯利亚人似乎对“吞噬者”的特性有所了解?他们指的“沉默石头”是什么?是某种能屏蔽其感应的材料?
她立刻在遗迹中搜寻起来。很快,在能源调度中心的一个角落,她找到了一些用来屏蔽辐射的、厚重的铅板和一些含有特殊稀土元素的矿石。她尝试用这些材料将铅盒层层包裹。
果然,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减弱了很多,几乎消失了。
她将这个发现也立刻分享了出去。或许,这种原始的、非能量的屏蔽方式,是对抗“吞噬者”探测的有效手段。
全球星火网络,因为“吞噬者”的威胁而陷入紧张,但也因为希望之门的发现和西伯利亚的提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即时性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虽然敌人强大而未知,但分散的星火,正在学会如何共振,如何用集体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去应对那深空投下的、越来越近的阴影。
格陵兰的冰层之下,隐藏的或许不仅仅是失踪的小队。而星火共振的光芒,能否照亮那即将到来的、贪婪的黑暗?
喜欢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