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礼部衙署的琉璃瓦,值勤的卫兵就瞧见远处停着一队奇装异服的人马。领头的使者头戴金冠,身披织金披风,腰间挂着宝石弯刀,身后跟着八个扛着香料箱子的随从,每走一步,箱子里就飘出胡椒、豆蔻和檀香的混合香气,引得路过的麻雀都盘旋不肯走。
“来者可是南洋浡泥国的使者?”礼部侍郎周大人迎上去,拱手行礼。他昨儿就接到文书,说浡泥国王要亲自派使者来,不为朝贡,专为“断云银元”的事。
那使者名叫拉贾,汉语说得磕磕绊绊,却透着一股急切:“周大人,久仰。”他挥挥手,随从立刻打开一个箱子,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胡椒,颗粒饱满,香气冲得人鼻子发痒,“我们国王说,要用这个,换你们的断云银元。”
周大人早有准备,让人捧来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十枚崭新的银元。银元正面刻着“断云通宝”四个字,边缘滚着细密的齿轮,背面是一幅简化的四海图——从漠北到南洋,一条细线连起来,像根看不见的银链。
“拉贾使者请看,”周大人拿起一枚银元,对着阳光,“这银元含银九成五,每枚重七钱二分,误差不超过三厘。不管是买香料、换丝绸,拿它结算,谁也别想耍花样。”
拉贾接过银元,用指甲刮了刮边缘,又放在嘴里咬了一下,脸上露出惊喜:“果然!和我们在马六甲看到的一样,成色足,分量准!”他又凑近看背面的四海图,“这图好,我们的商人去西域换货,拿着它,就像带着你们的‘路引’,踏实。”
这事说起来,还得追溯到三年前。那时断云银元刚推行,南洋的商人来广州进货,嫌用银子称重太麻烦——成色好的银子要剪碎了称,成色差的还得打折,一笔生意算下来,光验银就耗俩时辰。有个大胆的广州商人试着用断云银元结账,对方起初不乐意,直到发现这银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去别家铺子也能花,才半信半疑地收了。
没想到一年不到,断云银元就在马六甲的商栈里传开了。浡泥国的香料商人最积极,他们运一船胡椒来,换回去的银元能精准分成几十份,给船上的水手发工钱、买淡水,再不用捧着碎银子跟人讨价还价。国王听说后,特意让人带了十枚银元回国,召集大臣们掂量:“你们看这钱,模样周正,分量统一,比咱们用贝壳、用铅块方便多了!要是能跟大云朝定个规矩,以后咱们的香料换丝绸、瓷器,都用这银元结算,岂不是省了多少麻烦?”
所以拉贾这次来,不仅带了香料,还揣着国王的亲笔信,想跟大云朝订个“货币盟约”——浡泥国承认断云银元的通用地位,大云朝则保证银元成色不变,并且在南洋主要港口设个“银元局”,方便商人兑换。
周大人带着拉贾去了户部的银元局。刚进门,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响声,十几个工匠正围着机器忙碌,融化的银水倒进模具,冷却后一敲,一枚枚银元就滚了出来,边缘的齿轮转动着,把毛边磨得光滑。
“我们的银元,都是机器铸的,”周大人指着模具,“每个模子都一样,铸出来的银元分毫不差。不像以前的碎银,成色全凭眼力。”
拉贾盯着机器,眼睛发亮:“难怪!我们那儿的银块,都是人工熔的,大小不一。上次有个商人用小银块换了我们三船香料,回去一称,差了足足五斤!”他转身让随从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是几颗鸽蛋大的珍珠,“国王说,要是能订盟约,这些珍珠就当‘定金’,以后我们的香料,只认断云银元。”
正说着,几个穿洋装的商人凑过来,其中一个高鼻梁的荷兰商人操着生硬的汉语说:“周大人,我们也想换银元!最近在巴达维亚,大家都在收这个,比西班牙银币好用多了!”
周大人笑着点头:“只要是正当生意,断云银元在四海之内都能用。”他拿起一枚银元,对着阳光照,“你们看这齿轮,一转就知道真假,想造假都难。”
拉贾连忙掏出国王的信,递了过去:“我们国王说,愿意让断云银元在浡泥国当‘国币’,商人交税、百姓买卖,都用它。只求大云朝多派些工匠,教我们造银元的法子,以后我们自己也能铸,就不用总麻烦你们运了。”
周大人接过信,心里暗暗点头——这正是朝廷想的“货币通四海”。他让人取来早就拟好的盟约,上面写着:“断云银元为大云朝与浡泥国通商法定货币,成色恒定,两国互设银元局,许民自由兑换……”
拉贾看也不看,掏出印章“啪”地盖在上面,又拿起一枚银元,蘸了朱砂,按在自己的名字旁边:“就这么定了!回去我就告诉国王,以后咱们的胡椒换丝绸,一手交银元,一手交货,痛快!”
消息传开,广州港的船主们乐坏了。一个常去南洋的船老大拍着大腿:“太好了!以后去浡泥国,不用带一堆碎银了,揣一兜银元就行。省下来的地方,还能多装两箱瓷器!”
那天傍晚,拉贾的船离开时,货舱里装满了断云银元。船员们站在甲板上,抛着银元玩,阳光照在上面,银光闪闪,映得海水都成了银色。拉贾举着银元对周大人喊:“等着瞧吧,不出一年,整个南洋都得认这银元!”
周大人站在码头,看着船帆消失在海平面,手里摩挲着那枚盖了浡泥国印章的银元,突然想起年轻时读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或许,这小小的银元,就是把四海连起来的线呢。
果然,半年后从南洋传来消息:浡泥国的市集上,小贩们都挂着“收断云银元”的牌子;马六甲的商栈里,账本上记的全是“银元若干”;连最远的爪哇岛,渔民们卖鱼都开始用断云银元找零了。
而那枚沾了朱砂印的银元,被周大人嵌在紫檀木盒里,摆在了户部的展厅。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一枚银元,连四海商路。”
喜欢一个山寨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一个山寨的崛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