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大会在郗超一番权衡利弊、老谋深算的方略中暂告段落。桓温最终采纳了其“外示进取,内修战备”的稳健策略,诸将虽心思各异,却也无从反驳,各自领命而去,帐中只余下袅袅硝烟般的争执余味与沉重的压力。
陆昶随着其他书记官一同退出大帐,秋夜寒气扑面而来,让他因长时间精神紧绷而有些昏沉的头脑为之一清。他并未立刻返回值房,而是独自踱至校场僻静处,望着远处黑暗中起伏的姑孰山峦轮廓,心中却如江水般翻腾不息。
郗超之策,自是老成谋国,四平八稳,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风险,也试图挽回政治上的失分。但陆昶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那是一种更主动、更具冲击力、能更快扭转当前被动局面的东西。
姚襄骤然而反,势如疯虎,不仅攻城略地,更在肆意践踏桓温乃至整个东晋朝廷的威望。若仅仅采取守势,即便最终能稳住阵脚,期间江北生灵涂炭、人心离散的损失亦将难以估量。而且,拖延日久,建康那些反对北伐的声音只会更加喧嚣,桓温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先声夺人,后发制人……”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电光,骤然照亮了他的思绪。他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眼中光芒渐亮。
是了!西府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一个周全却缓慢的防御计划,而是一个能迅速打出气势、震慑敌人、鼓舞己方、且能向朝廷和天下彰显决心的行动!必须在姚襄气焰最嚣张、外界观望情绪最浓厚的时候,以雷霆之势,予以当头棒喝!
但这“雷霆之势”从何而来?直接发兵攻打洛阳自然不智。那么,何处是可以快速打击、又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目标?
陆昶猛地转身,快步走回值房。他甚至顾不上与仍在忙碌的李效等人打招呼,径直扑到自己的案前,一把推开那些尚未处理完的寻常文书,将那张标注着姚襄叛军最新动向的江北舆图在灯下完全铺开。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在地图上急速扫视,掠过洛阳,掠过那些被红色覆盖的区域,最终,死死盯在了淮水与汝水交汇的一片区域——那里是姚襄叛军向前线转运粮草物资的重要枢纽,也是其连接新占区与老巢的关键节点之一。据最新情报,姚襄麾下大将姚益生正督运大批粮秣于此,守备兵力相对主力较为薄弱。
更重要的是,此地距离西府控制的前沿不算太远,且水系纵横,利于精兵快速隐蔽机动!
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笔,在一张素笺上奋笔疾书,不再拘泥于文书格式,只求将心中所想清晰表达。
写罢,他仔细看了一遍,稍作修改,便拿着这张墨迹未干的纸笺,起身走向郗超的签押房。
房外依旧戒备森严,但守卫的牙兵认得这位近来颇得郗参军看重的年轻参军,略一通报,便放他入内。
郗超并未安歇,依旧坐在灯下,对着地图凝神思索,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色。见陆昶进来,他抬了抬眼,目光落在对方手中那页显然刚写就的纸笺上。
“郗参军,”陆昶行礼,将纸笺呈上,“属下于军议之后,偶有所思,或有狂妄之处,然关乎破局,不敢隐瞒,恳请参军斧正。”
郗超接过纸笺,目光快速扫过。起初神色平淡,但随着阅读深入,他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起来,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
陆昶的建言极其简洁,核心只有两点:
一、 **立即组织一支绝对精锐的敢死之师**(人数不必多,但须是百战锐卒,精通奔袭、火攻),由一员胆大心细的悍将率领,不惜代价,绕过敌军主力,**长途奔袭姚襄设在汝阴的粮草囤积地与转运枢纽**。目的非占领,而是彻底焚毁!以此重创姚襄军短期补给能力,打乱其部署,并向天下展示西府雷霆反击之决心。
二、 **与此同时,立刻以桓温名义发布一道檄文**,不纠结于迁都之议的挫败,而是直斥姚襄背信弃义、祸乱中原之罪,宣告北伐之志绝不因逆贼猖獗而动摇,此番焚其粮草仅是开端,王师必将克复洛阳,肃清寰宇!檄文需言辞激烈,充满必胜信念,迅速传檄江北各州郡,以安定动摇之心,鼓舞抵抗之士。
这完全跳出了之前军议上“攻”与“守”的框架,提出了一个风险极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极大的奇袭方案,并配以强大的宣传攻势。
郗超久久凝视着纸笺,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轻轻敲击着,陷入沉思。帐内只闻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陆昶屏息静立,心中亦有些忐忑。他知道这个计划太过大胆,近乎赌博。
良久,郗超终于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了陆昶一眼,那目光中包含着审视、惊讶,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他没有评价计划本身,反而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你可知,若行此策,需委任何人为将?成功几何?若败,又当如何?”
陆昶迎着他的目光,沉声道:“此策行险,非智勇兼备、能临机决断之将不可担此任。成功之数,在于出其不意,速战速决,五五之间。然即便不成,亦能彰显我誓死反击之志,极大扰乱敌军,其利远大于弊。且……”他顿了顿,“纵使奔袭受挫,我主力未动,江淮防线无忧,仍有转圜余地。”
他将风险与收益分析得清晰透彻。
郗超再次沉默,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却微微加快了。又过了片刻,他忽然将那张纸笺仔细折好,收入袖中,对陆昶挥了挥手:“我知道了。你去吧。”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陆昶知道话已至此,再多言无益,恭敬行礼后退出。
他回到值房,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他不知道郗超是否会采纳,甚至不确定这是否会引来斥责。
然而,翌日清晨,西府之内气氛陡然一变。
数名以勇悍着称的中层将领被紧急召入郗超签押房,良久方出,个个面色凝重,眼神却燃烧着嗜战的兴奋。
一批最精良的甲胄、劲弩、火油被秘密调拨出来。
更有文书吏被要求紧急起草一份文辞犀利、慷慨激昂的讨逆檄文。
当日下午,郗超再次入桓温大帐密议。傍晚时分,一道明确的军令自中军传出:擢升骁将朱序为先锋督,精选死士八百,配双马,携火具,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即刻准备出击!目标:汝阴!
同时,那份由陆昶首倡、经郗超完善并最终获得桓温首肯的檄文,也被以最快的速度抄写、刊印,由信使携往四面八方。
“先声夺人,后发制人”的战略,开始悄然运转。
陆昶得知消息时,正在核算一批箭矢的数目。他手中的笔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继续工作,只是嘴角,难以抑制地扬起一丝极淡、却锐利的弧度。
风波骤起,而他掷出的石子,已开始激起波澜。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东晋风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