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四九城饭店,吴市长又来招待他了。
陈大牛直接说道:“老吴,具体的事情你跟我秘书谈就行了,我明天要回东北老家一趟。”
因为这时候还没有从四九城直飞吉省的飞机,第二天一早,官方就派车送陈大牛去了火车站,还贴心给他买了张软卧车票。
陈大牛对此挺满意的,让司机回去代他向吴市长道谢。
陈大牛上了火车,放好行李后,就坐在过道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想着心事。
就在这时,车厢里走来了三位乘警,领头的是个中年汉子,大声提醒道:“各位旅客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行李,小心扒手,有啥事随时找我们!”
陈大牛循声望去,嘴角一扬,喊了一声:“王刚!”
那领头的乘警一愣,顺着声音看了过来,盯着陈大牛看了好几秒,才不太确定地小声问道:“同志,你是?”
“兄弟,是我啊,陈大牛。”
“大牛?哇,真是你啊!”
王刚惊喜地走过来,两人用力抱了一下。
王刚让手下继续巡逻,自己则留下来跟陈大牛聊了起来。
原来王刚在部队干到了营级,前两年回家探亲时,为了救人和一伙抢劫的土匪干了一架,负了伤。
之后就转业到了四九城铁路系统,现在是个乘警大队长了。
陈大牛听着感慨不已,也简单说了说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王刚就又去忙了。
火车咣当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到了吉省。
陈大牛到站后又转乘去林场的车,大约两小时后,终于回到了林场老家。
陈大牛拎着包裹,看着眼前一排排低矮的平房,还有个老头正端着个大碗在门口“吸溜吸溜”地吃着面条,眼眶瞬间就热了,眼泪啪嗒啪嗒的流了下来。
“爷,我回来了!”
老人听到喊声,吃饭的动作一顿,茫然地抬起头,眯着眼看向声音传来的模糊影子:“是...是大牛吗?大牛,是你回来了吗?”
陈大牛几步冲上前,放下行李,一把抱住爷爷:“爷,是我,是我!您的孙子回来了!”
陈老蔫手里的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碎了,他颤抖着抱住孙子,老泪纵横道:“大牛,我的乖孙啊!爷爷想你啊,想得心都疼了啊!”
爷孙俩抱头痛哭,互诉心肠。
晚上时,大伯一家也闻讯赶来了。
陈大牛和大家说了自已这些年在外面的事,也问他们愿不愿意跟自已去大城市生活发展。
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家都摇头,说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舍不得离开。
陈大牛理解他们的选择,留下了一千万港币给大伯一家改善生活,然后带着爷爷坐火车返回了四九城。
回到四九城后,陈大牛先安排爷爷住在饭店。
接着,他出面花钱把帽儿胡同父亲家对门李家的房子买了下来。
对门夫妻俩挺高兴的,拿着这笔钱正好可以买新房,去和儿子一起住。
这样,父亲陈铁柱和爷爷陈老蔫就成了对门邻居,这个小院彻底属于陈家的了。
到了五月份,陈大牛飞回了香江处理事务,待了一个月后又飞了回来。
这次,陈大牛把香江的家人几乎都带来了,娄晓娥因为在海外倒是没有来。
苏月珍带着孩子们正式拜见了公公和爷爷。
孩子们围着两位老人,脆生生地喊着“爷爷”、“太爷爷”,把陈铁柱和陈老蔫高兴得合不拢嘴,感觉这辈子都值了。
张秀兰高兴的操办了两大桌好菜,就摆在自家的小院里,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得开心,喝得尽兴。
没过几天,陈大牛的岳父苏孝成就带着岳母和大舅哥苏月哲去了姑苏老家,说是要认祖归宗,顺便也和当地领导谈了投资橡胶产业的事情。
而苏月珍则忙着和内地的电影学院、广播电台谈影视方面的合作。
就这样,陈大牛正式的开始在内地大刀阔斧地展开事业。
1980年5月,龙虎集团与国内航天部门合作,成功发射了一颗商业卫星。
此事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一时名声大噪。
同年10月,陈大牛在自己那个东南亚小国的基地里,独立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向全世界展示了肌肉,引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一个私人公司,还是在这种小地方,居然能自己发卫星,简直不可思议。
还是在1980年,年底,陈大牛成立了尖端的芯片研发部门,开始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攻坚。
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他手里已经不缺资料和技术了,他相信追上世界第一梯队只是时间问题。
1981年,陈大牛借着去毛熊国考察市场的机会,顺便探望了母亲娜塔莎。
此时的母亲已经是个发福的大婶了,早已看不出当年美丽的影子。
母亲带他去给外公扫了墓,陈大牛在墓前献上鲜花,简单说了说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之后,他给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们留了一百万美元,改善他们的生活。
离开母亲后,陈大牛在千顶之城的街头逛了逛,他偶然看到了初恋卡佳。
此时的卡佳也早已发福,成了个普通的大妈,正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散步。
陈大牛发现对方手上还戴着当初自己送给她的手镯,这让他不禁想起了年少时的快乐时光。
他心里叹了口气,摇摇头,没有上前打扰,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四年,陈大牛在毛熊国稳稳地扎下了根。
他利用自己庞大的国际商业网络和一些灰色手段,暗中牵线搭桥,为国家成功购买了那艘航母,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5年左右,陈大牛又去了趟脚盆鸡。
趁着对方经济泡沫爆发前夕,他大肆抄底,收购了不少对方的尖端科技产业。
他暗暗发誓:“老子就是要踩死你们,让你们这些玩意再也嚣张不起来,狗入的!”
到了80年代末,毛熊国局势动荡,濒临解体。
陈大牛再次抓住时机,派遣大量专业团队,以极低的成本,疯狂收购对方的先进科技资料和精密设备,并网罗了大量生活陷入困境的顶尖专家。
这次的行动收获巨大,简直难以估量。
他将这些来技术瑰宝和顶尖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自己的研发基地。
同时他也与国内的工程院、科技大学等机构紧密合作,他的基地为国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这一切,都极大地加速了国家在多个高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突破性进展。
喜欢重生1941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1941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