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文脉汇流,百家鸣道
文道阁,“明理殿”内的“问心”仪式已近尾声。数十名年轻学士历经红尘幻境洗礼,眼神中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沉淀与思索。然而,文圣孔文渊的讲授并未停止。他袖袍再挥,殿内景象随之变幻。
不再仅是儒家忠恕仁义的场景,而是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的图景:
有 法家 循名责实、赏罚分明的律法殿堂,条条律令如铁画银钩,维系着秩序的运转;
有 道家 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山水画卷,云卷云舒间暗合天道至理;
有 墨家 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匠作工坊,机关巧术与兼爱非攻的精神交织;
有 兵家 奇正相生、决胜千里的沙场推演,杀气与谋略并存;
甚至隐约可见 佛家 慈悲渡世、明心见性的禅意光影,以及 阴阳家 洞察机先、推演祸福的星盘流转……
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如同涓涓细流,在这“明理殿”内汇聚、碰撞、交融。
孔文渊立于殿首,声音平和而深邃,仿佛承载了万古的智慧:
“儒者,人之需也。然人之所需,岂止一端?需秩序,故法家严明律令,不可或缺;需超脱,故道家逍遥物外,自有其理;需技艺,故墨家精研巧术,利国利民;需御敌,故兵家运筹帷幄,保境安民;需明心,故佛家拂拭尘埃,见性成佛;需察变,故阴阳家观星测运,预知吉凶。”
他目光扫过下方若有所思的学子,继续道:“吾等所求文道,非是固守一隅,而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以仁爱为本,擎 儒家 之旗,立心立命;当以规矩为绳,取 法家 之髓,定分止争;当以自然为师,悟 道家 之妙,清静致远;当以兼爱为怀,承 墨家 之志,兴利除弊;当以智慧为刃,融 兵家 之略,守护正道;当以慈悲为念,感 佛家 之怀,渡人渡己;当以机变为用,纳 阴阳 之变,洞察先机。”
“此非杂糅,而是 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时因地,因人因事,择善而从。”孔文渊的声音带着一种恢弘的气度,“混沌真界,包罗万有,我文道一脉,亦当如此。尔等日后行事,遇纷争,可思法家之平;遇瓶颈,可悟道家之逸;遇困顿,可效墨家之坚;遇危局,可用兵家之谋;遇心魔,可借佛家之静;遇未知,可参阴阳之变。然其根本,终不离一个‘仁’字,一个‘理’字,一个‘公’字。”
这番论述,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头。他们恍然明悟,文道并非刻板的教条,而是活的智慧,是能够应对世间万般变化的、包容而开放的思想体系。
孔文渊此举,并非空谈。他随即宣布,将在文道阁下设 “百家学宫” ,邀请真界内对法、道、墨、兵、佛、阴阳等各家学说有深入研究或独特天赋的修士(无论修为高低)前来讲学、论道、着书立说。文道阁将提供资源,鼓励学子跨学派修习,取其长处,补己之短,以期培养出真正能够“通百家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栋梁之材。
此议一出,不仅在文道阁内部引起巨大反响,甚至传到了龙庭乃至整个真界高层。
人皇皇甫雄闻之,抚掌赞叹:“文圣此举大善!法家之严谨,可补政令施行之疏漏;墨家之务实,可利民生工程之建设;兵家之谋略,可强军事边防之策论……融汇百家,方能使我真界治理更加圆融完善,根基愈发稳固!”他当即表示,人皇一系将全力支持“百家学宫”建设,并鼓励治政官员前往旁听进修。
财神钱多福亦看到了其中商机与治理价值:“妙啊!若能将法家契约精神与商业规则更深结合,将墨家机关术应用于物流运输,将阴阳家推演之术用于预判市场波动……我这商会网络,必将更加高效稳固!”他立刻指示下属,与“百家学宫”建立合作,资助相关研究。
甚至连天工院嘉许、食神饕餮无咎等人,也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各家思想中蕴含的智慧,或许能对他们的研发与创作带来全新的启发。
叶凌天感知到文道阁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真界思想层面的活跃,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真界根基渐稳,正是需要 文明之火 照亮前路之时。文圣融汇百家,开启民智,壮大道魂,此功在千秋。”他深知,一个强大的文明,不仅需要武力守护,更需要深厚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思想作为灵魂。孔文渊此举,正是在为混沌真界铸造这不朽之魂。
混沌真界的文明底蕴,因孔文渊倡导的“文脉汇流,百家鸣道”,而开始向更加深厚、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将各种智慧转化为实际治理能力、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开端。这股无形的力量,将在未来,成为支撑混沌真界屹立于诸天万界的另一根坚实支柱。
而在真界之外,辰昊的“星神法相”凝聚已到了最后关头,星辉漩涡中心,那尊巨人虚影愈发清晰,引动的能量波动,终于彻底打破了陨星海的寂静,数道强大的气息,不再掩饰,从不同方向,勐地扑向那片星骸道场!
喜欢九霄凌天决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九霄凌天决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