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风渐渐褪去暑气,带着几分清爽,转眼秋日已至,朝堂局势虽依旧暗流涌动,却因弘历的一系列举措,多了几分安定的气象,在允禩和允禵的暗中协助下,整顿吏治,从地方到中央,层层推进,尤其是对偏远州县的治理改革,成效显着,其中永吉州的整顿,更是被百官传为美谈。
永吉州地处东北边陲,早年因战乱与官员贪腐,地方治理混乱,学堂荒废,学童无考课之权,人丁编审疏漏,赋税流失严重,百姓怨声载道。
弘历主动向胤禛请命,前往永吉州督办整顿事宜,允禩则在京城为他协调资源,不仅调派了精通吏治的老臣随行,还暗中提供了永吉州历任官员的贪腐线索,为弘历的整顿扫清了不少障碍。
弘历上书胤禛,恳请 “为永吉州添设学正一名”,负责统筹全州学堂事务,同时奏请恢复本地学童的考课权,无需再远赴千里之外。
胤禛阅后准奏,特意从国子监选派了一名学识渊博的老儒担任永吉州学正。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永吉州共编审新增人丁 2186 名,补征赋税银 227.9 两,不仅充实了地方财政,也让百姓得以公平纳税,不再受豪强欺压,百姓们对弘历赞不绝口。
整顿成效很快传到京城,胤禛在养心殿翻阅弘历呈递的奏折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弘历总算没让朕失望,能在短时间内整顿得井井有条,可见是用了心的。
随着弘历的声望日益高涨,朝堂上呼吁 “早日立弘历为太子” 的声音也越发强烈,宗室诸王、朝中重臣纷纷上书,恳请胤禛 “顺应民心,早定储君”。
纠结多日后,胤禛传旨召弘时、弘历、弘昼前往养心殿见驾。
养心殿内,胤禛看着下方站着的三个儿子,弘时站在最左侧,神色急切,时不时偷瞄胤禛,想从他脸上看出些端倪,弘历站在中间,神色平静,目光始终落在地面,不卑不亢,弘昼站在最右侧,双手拢在袖中,对眼前的事毫不在意。
“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一事要问你们。” 胤禛缓缓开口,“如今朝堂上呼吁立储的声音越来越高,你们三人说说看,你们对这储君之位,是如何想的?”
话音刚落,弘时便迫不及待地出列,躬身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储君之位关乎国本,需选贤能者居之,儿臣作为您的长子这些年在朝中辅佐皇阿玛处理政务,虽无大功,却也尽心尽力。”
急功近利的心思暴露无遗,胤禛皱了皱眉,却并未打断他,只是看向弘历,示意他开口。
弘历上前一步,语气沉稳得体:“皇阿玛,儿臣以为,储君之位非儿臣所能觊觎。皇阿玛春秋鼎盛,朝政清明,儿臣只需尽心辅佐皇阿玛,做好分内之事,便是对大清江山最大的贡献。儿臣尚有不足,愿继续学习,弥补短板,绝不敢因一时之功而骄傲自满。”
胤禛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依旧没有表态,转而看向弘昼:“弘昼,你呢?”
弘昼闻言,懒洋洋地出列,躬身说道:“皇阿玛,您知道儿臣不喜朝政,只想过些清闲日子。至于朝堂之事,有皇阿玛和两位哥哥在,哪里轮得到儿臣操心?皇阿玛若要立储,便选一位贤能者便是,儿臣绝无异议。”
胤禛看着三个儿子,心中已有了答案。
可他依旧不愿轻易松口,只是淡淡说道:“你们都退下吧。”
翊坤宫的暖阁内,年世兰正临窗而坐,手中把玩着一枚成色极佳的翡翠镯子,听着周宁海禀报养心殿的动静。
年世兰嘴角便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那笑意不同于往日的温婉,反而带着几分洞悉人心的锐利,甚至隐隐透出一丝邪魅。
放下翡翠镯子,指尖轻轻划过窗台上的青瓷菊瓶,声音带着几分慵懒:“秋光正好,菊花也开得热闹,倒是个赏玩的好时节。去告诉内务府,备些上好的菊花,三日后邀各家福晋入宫赏花。”
周宁海和颂芝对视一眼,有些疑惑,却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下:“是,娘娘。奴婢这就去内务府传话。”
年世兰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妆容精致,眉眼间尽是风华,抬手抚上鬓角的赤金镶红宝石簪子,这是当年年羹尧还在时,胤禛赏赐给她的。
“弘时……” 年世兰对着镜中的自己轻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急功近利,不知收敛,倒是个容易拿捏的。”
胤禛虽未明说立储,却已倾向弘历,而她要做的,便是推波助澜。
喜欢若曦情牵十四,与年氏甄嬛做闺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若曦情牵十四,与年氏甄嬛做闺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