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孟浩最终与制作方决裂,不仅退出剧组,还拒绝署名。对方也在业内散布不利于他的言论。\"
\"这不是相当于被封杀吗?\"黎沁担忧地问。
\"没那么严重,但确实影响了发展。\"李绍红分析道,\"资本更青睐顺从的创作者。他现在选择与视频网站合作网剧,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想到这里,李绍红心中萌生一个念头:或许可以通过黎沁,将这位人才引入荣信达。近年来公司发展不顺,三位创始人中,李晓婉因家庭原因投入减少,曾念平长期休养,而她自己也因担任导演协会会长分散了精力。
荣信达的核心竞争力原本在于三位创始人的能力,但随着他们精力分散,公司发展每况愈下。
早年荣信达凭借优质内容在业内立足,打造过多部经典作品,这也吸引了众多潜力演员加盟。
可近年来作品数量锐减,《新红楼》之后仅推出过一部《花开半夏》。
如今的荣信达,影视制作属性日渐淡化,更像是一家单纯的艺人经纪公司。
李绍红清楚公司症结所在,但已无力兼顾内容创作。当务之急是引进优质创作人才。
简而言之,荣信达需要一位能够挑大梁的优秀编剧。
虽然孟浩目前资历尚浅,但他展现出的天赋值得期待。
思及此处,李绍红对黎沁说道:\"既然你有想法,这个网剧项目就去试试吧。\"
黎沁正琢磨如何说服对方,闻言惊喜道:\"谢谢李阿姨!\"
李绍红笑着嘱咐:\"孟浩很有潜力,拍摄期间可以多交流。如果他有意向,欢迎带着新项目来荣信达洽谈。\"
\"好的。\"黎沁似懂非懂地答应。
闲聊片刻后,黎沁起身告辞,临走前忍不住问道:\"孟浩之前被李绍红回忆道:\"记不清了,好像是科幻片,主演是程龙的儿子。\"
——————
黎沁:『公司已同意,我现在 负责工作室事务。先回上沪处理私事,准备好后通知我,京北面谈』
孟浩:『干得漂亮.JpG』
黎沁:『片酬按电视剧标准计算,每集五万』
孟浩:『说好的友情价呢?黎沁同志,组织对你很失望』
黎沁:『这已经是低价了!我上部戏片酬七万』
孟浩:『富婆求包养~』
黎沁:『呵呵(嫌弃.JpG)』
孟浩:『那你之前还为六十多万激动?』
黎沁:『片酬要分成、缴税、支付团队开支,实际到手没多少』
黎沁撇嘴道:\"被骗钱和主动花钱能是一回事吗?\"
孟浩回复:\"行吧,你片酬要价高,分成比例就得调低,自己考虑。\"
\"呵,孟老师,合同还没签就急着算账?\"黎沁发来嘲讽。
孟浩笑着打字:\"黎老师此言差矣。兄弟明算账,提前说清楚反而省心。\"
\"打住,咱俩顶多算熟人,别扯什么感情。\"黎沁快速回复,\"不聊了,要过安检登基去。\"
\"登机!\"她又补发一条纠正道。
孟浩立刻接茬:\"恭祝黎教主登基大吉,早日一统娱乐圈!\"
对方回了个白眼表情包。
孟浩收起手机,转向对面的甘微:\"微微姐,合作协议还有疑问吗?\"
这段时间他忙着将文学剧本经过多轮谈判,最终敲定由乐时网独家播出《灵魂摆渡》,并享有后续开发的优先权。为保护版权,孟浩注册了\"弧光文化\"和\"弧光影视\"两家公司,通过授权模式规避潜在风险。虽然目前操作略显繁琐,但他坚信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
与其等到后期处理版权纠纷,不如提前做好规划。
关于孟浩与乐时网的协议,弧光影视作为制作方将获得剧集播出期间总收益的26%。这里的“综合收益”涵盖广告、会员收入及网站流量等所有盈利来源。换句话说,乐时网每赚100元,就要支付弧光影视26元。
协议中还明确了多项细节,例如弧光影视需确保剧组筹备进度、支出需经乐时网财务审核、平台方需提供必要的宣传支持等。这些条款看似琐碎,却是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避免后续争议,双方选择在初期就将所有条件细化。
甘微并未在条款上过多纠缠,仅针对关键问题提出调整,随后便同意了其余内容。毕竟《灵魂摆渡》只是一个300万预算的b级项目,若非乐时网自主投资加上与孟浩的私交,她根本不会关注这类小型制作。
确认修改无误后,甘微干脆地对孟浩表示:“协议没问题,等内部流程走完就能签约。”
孟浩笑着回应:“谢谢微微姐,我会尽快组建剧组,争取年底前完成拍摄。”
“这么快?”甘微略显惊讶,“虽然是网剧,但质量不能马虎。”此时已是九月初,距离年底仅剩三个半月。通常影视项目从立项到拍摄至少需要半年,尽管历史上存在极速完成的案例,但多为篇幅较短的作品。
孟浩信心十足:“场景简单、演员需求少,剧本也已完善,筹备预计一个多月,两个月拍摄足够。”
甘微思索片刻,认可了他的说法。《灵魂摆渡》第一季的主场景集中在便利店,核心角色仅三人加少量单元演员,剧组规模精简,运作效率自然更高。
最关键的优势在于孟浩已经准备好了现成的剧本。
要知道,在大多数筹备期漫长的影视项目中,十有 都是在等待编剧完成剧本。
甘微心想,这么看来,年底前完成拍摄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想着,孟浩又补充道:“当然,这只是目前最理想的计划。实际拍摄时,肯定要根据进度随时调整。”
这话让甘微稍稍放心,至少这小子还懂得变通。
“行,你有分寸就好。”甘微应了一声,随即想到另一个问题,“这部剧的导演,你现在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孟浩早有预料,坦言自己心里有几个意向人选,只是之前项目未定,一直没联系。
如今项目敲定,他打算逐一接触,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合作最默契的一位。
简单说明情况后,孟浩表示如果乐时网有推荐的人选,也可以介绍给他。
甘微表示暂时没有合适人选,但会帮忙留意。同时,她希望孟浩在最终确定导演前能和乐时网沟通,言外之意是想把关导演的能力。
孟浩爽快地答应了。
……
编剧、导演、制片人,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三驾马车”。
编剧负责剧本,导演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制片人统筹剧组。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三者的紧密配合。
在《灵魂摆渡》项目中,孟浩既是主创编剧,又通过弧光影视间接承担了制片人的角色。
这倒不算大问题。在京北影视圈摸爬滚打的两年里,他并非一直有编剧工作可做。更多时候,他接到的是一些小公司的广告片或宣传片项目。
这些剧组规模小则一两人,多不过六七人,为了节省成本,常常需要一人身兼数职。
偶尔遇到业余公司搭配实习新人的“灾难组合”,甚至得由他这个文案临时担任负责人,协调全局。
因此,尽管经验有限,孟浩对制片工作并不完全陌生。
但这样一来,对导演的要求就更高了。孟浩希望能找一位经验丰富的成熟导演来掌镜。
然而,这类导演通常咖位较大,未必愿意接网剧,而且片酬也远超预算。
要知道,孟浩给自己开的编剧费和制片薪资合计才十二万。
整个项目中,他能接受的最高片酬是黎沁的“五万一集”。按照演员常用的“镜头时长折算集数”计算方式,她的总片酬约四十多万。
这样的预算,找新人导演绰绰有余,但想请资深导演远远不够。
于是,孟浩的策略是寻找“平替”——比如广告导演、微电影导演,或是尚未 执导过的“大导副手”。
孟浩最看重的就是最后一种人选——具备实力、经验与人脉,且可能愿意为执导机会接受小项目。
巧的是,孟浩恰好认识这样一位合适人选。
\"喂,师哥,我是孟浩。\"电话接通后,孟浩熟络地说道。
\"小孟?好久没你消息了。\"电话那头传来男声:\"该不会是要借钱吧?提前说好,最近手头紧,超过四位数的借款免谈。\"
\"师哥,我在你心里就这形象?单纯问候不行吗?\"孟浩哭笑不得。
\"得了吧,我可没兴趣跟男人叙旧。\"对方语气戏谑。
来电对象名叫周游,与孟浩同是中戏校友,专攻导演专业。两人都是东山省人,去年在山影《北平无战事》剧组相识。同校同乡又同行,自然走得近。
\"正好你打来,有件事告诉你。\"周游转入正题:\"上次你给的谍战剧本,我拿给候总看了,他很感兴趣。问你什么时候方便面谈。\"
\"候总是?\"孟浩疑惑。
\"侯鸿亮,原山影制片人,现为正午阳光董事长。\"
\"这可是大人物!\"孟浩惊叹,\"我随时方便,看侯总时间安排。\"
\"行,定好时间通知你。\"周游转而问道:\"你找我有事?\"
\"是这样,我最近接了个网剧项目。\"孟浩简要说明情况:\"剧组缺资深导演,想请你帮忙联系张哥或孙导。当然,师哥你愿意来更好。\"
他提到的\"张哥\"是山影摄影指导张开宙,\"孙导\"则是副导演孙墨龙。二人都曾与孔笙导演合作,虽未 执导,但实力不输普通导演。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