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带着一丝凉意,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晨曦公益学院”的林荫道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桂花初绽的甜香,混合着书卷气,让人心情宁静。刘念熙背着书包,脚步轻快地走在校园里,她刚结束一堂关于“非政府组织治理”的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她今年刚上大二,就读于国内顶尖的公益管理专业。选择这个专业,并非偶然,而是她内心深处早已种下的种子,由养父母刘嘉鑫和贾钥熙用爱与责任精心浇灌而成。
刘念熙并非刘嘉鑫和贾钥熙的亲生女儿。她的亲生父母,是几年前在缅北诈骗园区中不幸遇害的一对普通夫妇。那时,刘念熙才六岁,被园区当作“人质”和“诱饵”。是刘嘉鑫在一次极其危险的秘密行动中,将她从魔窟里救了出来。之后,他和当时作为志愿者参与救援的贾钥熙,不顾自己尚未成家,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
这些年,刘念熙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她亲眼见证了养父刘嘉鑫如何从一个在缅北刀口舔血的“园区老大”,蜕变为一个致力于帮助受害者、揭露诈骗黑幕的公益先锋;也看到了养母贾钥熙如何从一个时尚圈的名媛,变成一个为反诈骗事业奔走呼号、撰写科普手册的实干家。他们的家,永远充满着讨论、计划和行动的气息,话题永远离不开“如何帮助更多人”、“如何让诈骗无处遁形”。
这份耳濡目染,早已融入刘念熙的骨血。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用无数人的牺牲和努力换来的。这份沉甸甸的馈赠,让她无法选择平凡。她必须做点什么,必须将这份守护与希望传递下去。
“念熙!等等我!”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念熙回头,看到她的室友兼好友林小雨正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宣传单。
“喏,给你的。”林小雨把宣传单塞进刘念熙手里,“学生会刚贴出来的,‘校园安全月’活动方案。啧,又是老一套,发传单、开讲座、挂横幅,估计没几个人真听。”
刘念熙低头看了看那张印着“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的宣传单,设计呆板,内容枯燥,全是些“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口号式提醒。她轻轻叹了口气。这样的宣传,在如今信息爆炸、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真的能起到作用吗?尤其是对他们这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诱惑力太大,而防范意识又太薄弱。
“小雨,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宣传方式,太……老了?”刘念熙停下脚步,认真地问。
林小雨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老?那你有什么新招?难不成还能让骗子自己主动自首?”
“当然不能。”刘念熙的眼神却亮了起来,“但我们可以让同学们真正‘看见’诈骗的可怕,让他们感同身受,而不是仅仅听一些空洞的道理。”
她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养母贾钥熙在灯下伏案写作《反诈骗科普手册》的身影,也闪过养父刘嘉鑫在救助中心里,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一遍遍讲述那些受害者故事的场景。故事,才是最有力量的。
“我想在我们学校,成立一个‘反诈社团’。”刘念熙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不只是发传单,我们要做情景剧,把真实的诈骗案例搬上舞台;我们要拍短视频,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揭露那些看似诱人的陷阱;我们还要开发一个AI模拟诈骗体验系统,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自己在高压和诱惑下,是否真的能守住底线。”
林小雨听得目瞪口呆:“念熙,你……你这想法也太疯狂了吧?情景剧?短视频?AI系统?我们只是学生,哪有那么多钱和资源?”
“钱,可以拉赞助,或者申请学校的创新基金。”刘念熙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光芒,“资源……我养父母那边,应该能帮上忙。而且,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目标是正义的,是真正为同学好的,就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她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姐姐们”——王瑾、王瑶、王澈、王玥。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却都心系反诈骗事业。或许,他们也能提供一些支持?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遏制。刘念熙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胸中燃烧。这不仅仅是一个社团,这是她对养父母的回应,是她对那些未能被救回的受害者的承诺,更是她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寻。
接下来的几天,刘念熙像上了发条一样忙碌起来。她先是找到了辅导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辅导员起初有些犹豫,但在看到刘念熙那份详尽到近乎偏执的策划案后,被她的真诚和决心打动,同意她以“社会实践项目”的名义先行试点。
随后,刘念熙开始在校园里“招兵买马”。她没有选择在人多的食堂门口发传单,而是直接走进了各个院系的课堂,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述诈骗对一个家庭的毁灭性打击。她的声音平静,却字字泣血,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我叫刘念熙,我的父母,是被诈骗害死的。”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我不想再看到任何人,因为轻信和贪婪,重蹈我父母的覆辙。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一起做这件事。”
她的真诚和勇气,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有戏剧社的,有新媒体中心的,有计算机系的技术宅,甚至还有法学院的学霸。一个名为“青春无诈”的社团,就这样在晨曦公益学院悄然诞生。
刘念熙给社团定下了三大任务:第一,剧本创作,将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骗局,改编成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短剧;第二,短视频制作,用轻松幽默或反转刺激的方式,揭露骗局套路;第三,技术攻关,尝试开发一个简易版的AI诈骗模拟系统。
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戏剧社的同学将剧本打磨得既真实又富有戏剧张力;新媒体中心的同学拍摄剪辑的短视频,在校园公众号上一经发布,点击率就破万;计算机系的几个技术骨干,也在刘念熙的协调下,开始着手搭建模拟系统的框架。
刘念熙每天都忙到很晚,但她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正在一点点变得清晰而坚实。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女孩,她正在成为一个能够保护别人的人。
然而,就在“青春无诈”社团准备举办第一场校园巡演的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了进来。
是养母贾钥熙。
“念熙,”贾钥熙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你最近还好吗?社团的事情,还顺利吗?”
“妈,我很好!一切都特别顺利!”刘念熙兴奋地汇报着社团的进展,“我们明天就要在大礼堂演出了,好多同学都报名来看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贾钥熙温和而略带忧虑的声音:“念熙,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但是……妈妈想告诉你一件事。”
刘念熙的心,莫名地揪了一下。
“你爸爸……刘嘉鑫,”贾钥熙的声音低了下去,“他最近在跟进一个跨境诈骗集团的线索,那个集团……和当年你亲生父母遇害的园区,有很深的关联。他可能……会有点危险。”
刘念熙的呼吸瞬间停滞了。她握着手机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那个她以为早已尘封的噩梦,那个她以为永远不会再触及的黑暗,竟然又一次,悄然逼近了她的生活。
“妈……他现在安全吗?”刘念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现在没事,”贾钥熙赶紧安慰道,“他很小心,也有警方的配合。但是……念熙,妈妈希望你能明白,有些战斗,是永远不会真正结束的。黑暗,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再次出现。”
刘念熙没有说话,她只是静静地听着。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经暗了下来,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却驱不散她心中骤然升起的寒意。
“所以,念熙,”贾钥熙的声音变得异常温柔而坚定,“你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的同学,更是在为你爸爸,为所有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和坚持的人,传递一种信念。那就是,无论黑暗如何蔓延,总有一束光,会照亮前路。而你,就是那束光。”
电话挂断了。刘念熙站在宿舍的窗边,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久久没有动。她的心中,既有对养父安全的担忧,也有对自己使命的更深理解。
她不是在做一件简单的公益活动。她是在点燃一盏灯,一盏能够照亮那些被黑暗吞噬的角落的灯。而这盏灯的火种,正是由无数像刘嘉鑫这样的人,用生命和热血点燃的。
她必须将这盏灯,传下去。
第二天,晨曦公益学院的大礼堂座无虚席。当“青春无诈”社团的同学们,用精湛的演技和真实的情感,将一个个诈骗案例呈现在舞台上时,台下的观众们时而愤怒,时而揪心,时而恍然大悟。掌声和议论声此起彼伏。
演出结束后,刘念熙站在舞台中央,向所有观众深深鞠了一躬。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她知道,自己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而远方,或许还有一场更大的风暴,在等待着她和她的家人。
她不知道那场风暴会带来什么,但她知道,她已经准备好了。
因为她是刘念熙,是刘嘉鑫和贾钥熙的女儿,是无数受害者的希望,是传承那不灭火种的人。
而风暴的中心,那个与她亲生父母之死息息相关的跨境诈骗集团,此刻,正将目光,投向了晨曦公益学院,投向了这个名叫刘念熙的女孩。
他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又似乎……只是想再一次,将那刚刚燃起的希望,彻底掐灭。
喜欢缅北归来代号007的复仇与天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缅北归来代号007的复仇与天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