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殿内,烛火摇曳。年妃端坐于绣凳之上,指尖轻抚着茶盏边缘,目光却始终未曾离开皇后半分。
“娘娘所言极是。”年妃唇角微扬,声音温柔似水,“只是这宫中事务繁杂,怕是难以面面俱到。”
皇后闻言,眉梢微挑,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妹妹果然聪慧,本宫不过是随口一提,你便已明白其中深意。”
年妃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她垂眸敛目,将茶盏放回案几,动作优雅而从容。“姐姐教导,自当铭记于心。”
夜幕降临,喧嚣散去,整个皇宫陷入一片寂静。冷宫的废墟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腐朽的木梁发出低沉的呻吟声,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年妃裹紧披风,脚步轻缓地穿过破败的廊柱。她的手指微微颤抖,攥紧了袖中的密函,目光不断扫视四周阴影。
“东西带来了?”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年妃迅速抬头,见一道瘦削的身影隐没在墙角。她咬了咬牙,将密函递了过去。“你要的情报,都在这里。”
神秘人接过密函,冷冷一笑:“娘娘可真是信守承诺。”
年妃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低声问道:“此事若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你能否保证我的安全?”
神秘人并未回答,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成大事者,岂能无险?娘娘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待那人离去,年妃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匆匆离开冷宫。一路上,她脑海中思绪翻涌,反复思索刚才的对话。
回到寝宫后,年妃点燃蜡烛,铺开纸笔。她犹豫片刻,开始书写一封密信。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再三斟酌,生怕泄露丝毫破绽。
“务必小心行事,此事关系重大。”她在信末添上这一句,又检查了一遍措辞,方才唤来贴身太监,低声吩咐道:“速将此信送至东宫,不得有误。”
皇帝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侍卫统领跪伏于地,双手呈上一份密折。
“陛下,奴才奉命监视年妃动向,果然发现异常。”统领声音低沉,“昨夜,她曾前往冷宫,与一名身份不明之人会面。”
皇帝的目光落在密折上,神色愈发阴沉。“继续说。”
“据探子回报,那神秘人似乎得到了某种重要情报。”统领顿了顿,补充道,“此外,奴才还在冷宫废墟中发现了这个——”
他取出一枚虎符,恭敬地递上前去。皇帝接过虎符,握在掌心,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传朕旨意,即日起加强对年妃的监视,任何风吹草动,都需立即禀报。”皇帝沉声下令。
与此同时,幕后主使正坐在一间昏暗的屋内,手中把玩着刚收到的密函。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喃喃自语:“年妃啊年妃,希望你能撑到最后一刻。”
清晨的阳光洒满凤仪殿,映衬得殿内金碧辉煌。皇后立于窗前,看着庭院里的花枝,忽然开口道:“昨夜冷宫那边,似乎有些动静。”
身旁的宫女连忙答道:“回娘娘,奴婢也听说了一些风声,但具体如何,尚不清楚。”
皇后转过身来,眼底闪过一丝精明之色。“派人去查,务必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边,年妃正在梳妆台前整理发髻。镜中的她面色憔悴,眼神却依旧锐利。她深知,自己已卷入一场巨大的旋涡之中。
“娘娘,东宫那边有消息传来。”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递上一封信。
年妃拆开信封,快速浏览内容,脸色逐渐凝重起来。她合上信笺,低声自语:“果然是时候了。”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气氛愈发紧张。侍卫们频繁出入各处宫殿,连平日无人问津的角落也被仔细搜查。
年妃每日如履薄冰,尽量减少外出,甚至连贴身宫女也严加管束。然而,她仍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头顶。
某日深夜,年妃独坐灯下,翻阅一本旧书。忽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她警觉地抬起头,屏息倾听。
“谁在那里?”她厉声喝问。
门外沉默片刻,随后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娘娘勿惊,奴才是来送信的。”
年妃皱了皱眉,起身打开房门,只见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口,双手递上一封信。
“这是……”年妃接过信,狐疑地打量对方。
“奴才只是奉命行事,其他的一概不知。”小太监说完,迅速退下。
年妃关上门,拆开信件细看。信中只有短短一句话:“东窗事发,速做准备。”
她的心猛地一沉,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此时此刻,她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处境。
翌日清晨,皇帝召集群臣议事。大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察觉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
“近日宫中屡现异状,有人胆敢私通外敌,意图不轨。”皇帝的声音冰冷刺骨,“朕已查明真相,绝不姑息!”
话音未落,几名侍卫押着一个人走进大殿。那人正是年妃派往东宫送信的小太监。
年妃听到消息时,整个人僵住了。她瘫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抓住扶手,指甲几乎嵌入木纹之中。
“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她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名侍卫在例行巡查时,无意间注意到了冷宫废墟中遗留的虎符。
他拾起虎符,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即快步走向御书房。这一发现,或许将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所在。
皇帝接过虎符,神色复杂地注视着它。他缓缓开口:“看来,这场戏还远远没有结束。”
年妃站在窗前,望着天边的云彩。她知道,自己最后的机会已经到来,而接下来的选择,将决定一切。
喜欢清朝小说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清朝小说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