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赵达功同志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提名为常务副省长人选的决定很快就下达了,这份任命文件通过机要系统传达到渝州和汉东两地时,引发的震动远超寻常的人事调整。
在渝州市, 舆论一片哗然。赵达功虽然只是副市长,但他是公认的市政府中最懂经济、最有实干精神的领导之一,是推动渝州近几年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人物之一。这样一员大将突然被调走,而且是去一个经济正陷入瓶颈的平原省份,各种猜测纷至沓来。有人惋惜,称这是“挖走了渝州经济发展的引擎”;有人赞叹,认为这是中央对赵达功能力的极大认可,是要他去“救火”;也有人暗自揣测,这背后是否涉及更高层级的战略布局和人事博弈。
赵达功的办公室变得异常忙碌。他平静地开始主持工作的交接,召集分管的各部门负责人开会,梳理手头的重点项目和未尽事宜。他的沉稳与高效,让原本有些惶惑的下属们也逐渐安定下来。
在繁忙的间隙,他亲自给渝州市委组织部部长章明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他没有丝毫因高升而倨傲,语气依旧客气而诚恳:
“章明同志,我是赵达功。有个同志,想向组织上推荐一下。”
“达功同志太客气了,请讲。”组织部长章明心知肚明,这很可能是赵达功离开渝州前,为身边人做的安排。
“是我的秘书陈默同志。这个年轻人跟了我几年,踏实肯干,原则性强,对基层情况也有一定了解。是个可造之材,总留在机关从事文字材料和综合协调工作有些可惜了,不能充分彰显党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我们还是得多给年轻人加加担子。能否请组织上考虑一下,把他放到基层去锻炼锻炼?比如,到荣昌区下辖的乡镇,担任乡党委书记。”
赵达功说得不急不缓,既点明了陈默的优点,又表达了培养的意愿,更指明了具体方向,直辖市的乡镇党委书记,是正处级实职,这对于年轻的陈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平台和起点。
组织部长章明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分量,赵达功虽然调离,但其影响力以及在中央领导心中的印象,都使得这个推荐必须慎重对待。
他当即表示:“感谢达功同志为我们渝州培养和发现人才!陈默同志的情况我们有所了解,能力确实不错。你的建议很好,年轻干部确实需要基层历练。我们会认真研究,结合全市的干部调配统筹安排,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放下电话,赵达功微微颔首。对陈默,他已尽到责任,路已经铺好,能走多远,就看他自己了。
这既是对身边人的交代,也隐隐体现了他用人的一种风格:重视基层历练,不搞裙带依附。
而在汉东省, “赵达功”这个名字,瞬间成为了所有厅级以上干部,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领导们私下研究和讨论的焦点。
京州市委书记办公室
李达康拿到组织部通报的文件后,眉头紧锁,立刻让秘书找来了赵达功在渝州主抓经济工作期间的所有公开报道、讲话稿以及渝州市的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仔细研读,特别是关于开发区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和营商环境优化的部分。
“四十岁……渝州模式……”李达康的手指敲打着桌面,喃喃自语。他感受到了压力,这位新来的常务副省长,年轻,有魄力,而且搞经济是一把好手,这与他这个“改革闯将”在经济发展领域上形成潜在的竞争。但同时,他也嗅到了一丝机遇,如果这位赵达功真如材料上显示的那样务实、敢干,或许能在京州经济发展上成为一股强大的助力,而非阻力。关键在于如何拿捏好与这位赵省长相处的尺度
省委3号楼,书房。
高育良拿着那份薄薄的任命文件,看了许久。台灯下,他的脸隐在半明半暗里,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文件边缘,直到祁同伟沉不住气开口,才慢悠悠把纸放下,指尖在桌面轻轻一点:“慌什么?只是文件到了,人还没踏进汉东呢。”
祁同伟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脸色比老师凝重得多:“可这速度……中央是摆明了要动汉东的经济盘子,我们……”
“我们要做的,是看清楚人。”高育良打断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渝州的经济数据是门面,不一定真实,你去安排人查两件事:一是他在渝州处理‘老国企职工安置’时,怎么平衡的企业改制和稳定,那回上千职工堵政府门,他三天就解决了,观察他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比分析经济发展数字更有价值,二是他跟企业打交道的分寸,有没有不清不楚的关联,尤其是他跟帝都的往来,要摸得实。”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茶盖轻轻刮过杯沿,声音压得更低:“汉东的水不浅,来了新人,不能挡着人家往前走,而是要看他往哪流。流对了,是助力;流偏了,就得找到导流的办法”
而汉东的其他常委们或让秘书梳理赵达功的履历,或借着分管领域的由头,向渝州的老关系打探这位赵省长的脾气;几位副省长则私下里翻起了自己分管的项目清单,琢磨着哪些能借新同僚的力,哪些得提前划清边界。
喜欢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