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粤韵之笔,绘汉字之魂
——《汉字三人行》赏析
文\/克克
《汉字三人行》作为一首粤语诗,在诗学的版图中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它以一种别样的视角,融合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多重维度,对汉字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文化符号展开了诗意的探索与诠释。
一、溯源:远古智慧的回响
诗开篇便言“语音嘅模型唔止喺伏羲风骨,仲喺汉人嘅八卦同太极”,此句将汉字语音模型的源头追溯至伏羲时代以及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八卦与太极。伏羲,作为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结绳记事等开创之举,更在于为华夏文明奠定了一种思维模式与文化基因。而八卦与太极,这两种古老的符号系统,以简洁而深邃的方式蕴含着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与变化之道。
《易传·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所代表的,是古人对世界万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其阴阳相生、刚柔相济的理念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太极,更是宇宙本原与万物运化的象征,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层层衍生的关系暗示着世间万物的生发与演变。
诗人将汉字语音模型与这些远古智慧相连,意味着汉字从其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独特的认知方式与哲学思考。它并非简单的记录符号,而是深深烙印着古人对天地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是一种精神与智慧的传承。
二、具象:万物入字的奇妙旅程
“金木水火土,衣食住行心……日月山川,花鸟虫兽,喺意识嘅相像,系形态嘅图画”,这一段将笔触伸向汉字所描绘的具象世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元素不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在中国文化中,它们更代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古人对物质世界本质的一种朴素认知。而“衣食住行心”,则从物质生活过渡到精神层面,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月山川,花鸟虫兽”,这些自然万物通过汉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其最初的形态便是对世间万物生动的描摹。以“日”字为例,甲骨文的“日”字,就像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形象地描绘出太阳的形状。而“山”字,如同起伏的山峦,简洁而直观。这些汉字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自然万物的形态与神韵凝固在笔画之间。
这体现了汉字独特的造字思维,即“观物取象”。《周易·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汉字的创造者们通过观察世间万物的形态、特征,将其抽象为符号,进而演变成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不仅展现了古人卓越的观察力与创造力,也使得汉字在记录语言的同时,还保留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三、神创与传承:仓颉与许慎的文化接力
“仓颉神创……许慎万言嘅书”,诗人在此提及了汉字发展史上两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仓颉与许慎。仓颉,被尊为“造字圣人”,传说他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出象形文字。《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这一传说虽带有神话色彩,但却充分体现了仓颉造字这一事件在古人心中的神圣性与震撼性。仓颉造字,是华夏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告别了结绳记事的时代,拥有了一套能够系统记录信息、传承文化的符号体系。
许慎,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所着的《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这部“万言嘅书”,对九千多个汉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说,以“六书”理论为基础,对汉字的结构、本义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是古人对汉字造字规律和用字方法的总结。许慎通过《说文解字》,构建起了一座汉字研究的大厦,为后人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仓颉神创汉字到许慎着书立说,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过程。仓颉开启了汉字的源头,而许慎则在后世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与传承,他们的贡献如同接力棒一般,使得汉字文化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
四、书写:笔画间的宇宙密码
“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成就咗汉语言文字嘅宇宙三黑客”,此句将汉字的书写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层面。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的点横撇捺,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每一个笔画,都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元素,它们如同宇宙中的星辰,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而有序的汉字宇宙。
古人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笔画作为汉字的最小单位,其书写的规范与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汉字的形态与美感。从篆书的圆润流畅,到隶书的蚕头燕尾,再到楷书的规整严谨,行书的行云流水,草书的狂放不羁,不同的书体在笔画的运用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而所谓“宇宙三黑客”,这里或许可以理解为汉字在三个重要方面对人类文明与认知的深度影响。一方面,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能够通过文字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如同黑客一般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另一方面,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哲学思想、历史故事、文学艺术等,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认知世界、探索自我的大门,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再者,汉字的书写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粤语之魅:为汉字文化增色添彩
《汉字三人行》作为一首粤语诗,粤语这一独特的语言载体为诗歌增色不少。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语音方面,粤语具有九声六调,其发音丰富多变,韵律感极强。这种独特的语音系统使得粤语诗在朗读时更具节奏感与音乐美。例如诗中的“语音嘅模型唔止喺伏羲风骨”,粤语的发音将每个字的声调与韵律完美融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
在词汇上,粤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如“唔”(不)、“喺”(在)等,这些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古朴之感,也让诗歌更贴近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粤语中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方言词汇,它们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
从语法角度看,粤语的一些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为诗歌带来了一种别样的表达效果。例如粤语中常用的倒装句式,在诗歌中运用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语感与意境,使诗歌更具创新性与艺术感染力。
六、总结:汉字文化的诗意礼赞
《汉字三人行》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和巧妙的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汉字文化的绚丽画卷。它从远古的智慧源头说起,历经具象世界的描绘、神创与传承的历程,直至书写奥秘的探索,全方位地展现了汉字的魅力与价值。而粤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更是为这首诗披上了一层别样的文化外衣,使其在众多诗歌中独树一帜。
这首诗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与诗意表达,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深情礼赞。它提醒着我们,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与传承,让这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这样的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坚守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