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细密如酥,浸润着云城的粉墙黛瓦,将河面点染出无数细碎的涟漪。顾屿撑着油纸伞,小心地护着苏晚意,从古镇卫生院走出来。方才的产检一切安好,黑白超声屏幕上那个已然成形、甚至能隐约看清轮廓的小生命,让两位准父母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
“医生说宝宝很健康,发育得也很好。”苏晚意倚着顾屿,声音里带着雨后初霁般的轻快,手不自觉地抚着高高隆起的腹部,那里正传来有力的胎动,仿佛在回应父母的期待。
顾屿揽着她肩膀的手臂紧了紧,伞面更向她倾斜了几分,自己的半边肩膀淋湿了也浑然不觉。他的目光落在她满足而恬静的侧脸上,心中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敬畏与责任感的情愫充满。“嗯,很健康。”他低声重复,嗓音因情绪涌动而略显沙哑。那个模糊的小小影像,比任何北城的合同、报表都更牵动他的心弦。
回到“墨香”,室内干燥温暖,驱散了春雨带来的微寒。两人在二楼书房坐下,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更显得室内安宁。苏晚意捧着顾屿递过来的温水,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排整齐的《云城金石录》手稿和相关的典籍上,忽然开口:
“我在想,该给宝宝取名字了。”
顾屿在她身旁坐下,握住她微凉的手,点了点头:“是该考虑了。你有什么想法?”
苏晚意沉吟片刻,眼神温柔而专注:“我希望孩子的名字里,能带着我们云城的印记,带着‘金石’的品格,或者……承载着我们相遇、相守的这份缘分。”
她的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两人心中共同的文化宝库。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书桌一角那方沉稳的“金石”砚盖,以及博古架上温润的粉青茶具。这些物件,早已不仅是器物,更是他们精神联结的象征。
“若是男孩,”顾屿沉吟道,目光深邃,“或许可取一个‘砚’字。砚台沉稳,研磨出墨,方能书写文章,传承文化。正如金石,默默承载历史。‘顾砚’,听起来也稳重。”
“顾砚……”苏晚意轻声念着,仿佛在品味这个名字的质地,“不错。那若是女孩呢?”她抬眼望他,眼中带着期待。
顾屿的视线转向窗外迷蒙的雨景,思绪似乎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女孩……我希望她如金石般坚韧,内心却温润如玉。或许,可取一个‘磐’字?‘安磐’?金石磐石,根基稳固,安如磐石。也希望她一生安宁稳妥。”
“安磐……”苏晚意重复着,眼神亮了起来,“顾安磐。既有金石的坚稳,又有我们对她平安顺遂的祝愿,真好。”她顿了顿,又道,“其实,我之前也想过,若是女孩,叫‘墨涵’也不错。‘墨’香传承,‘涵’养如水,既承了书店的缘起,也寓指胸有丘壑,包容万象。”
“顾墨涵……”顾屿品味着这个名字,点了点头,“书香墨韵,涵养深厚,也是个好名字。”
雨声潺潺,室内茶香袅袅。两人就着这安宁的氛围,围绕着几个备选的名字,低声讨论着,设想着孩子未来的模样、性情。每一个名字,都倾注了他们对孩子最美好的期盼,也深深烙印着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与生命轨迹。
“无论是‘砚’是‘磐’,还是‘墨涵’,”顾屿最终总结道,目光坚定而温柔,“最重要的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理解并珍视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的记忆,能拥有如金石般坚韧不拔的品格,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都能守住本心,安然前行。”
苏晚意靠在他肩头,感受着他话语中的力量与深情,心中一片宁和圆满。她知道,他们给予孩子的,将不仅仅是生命和爱,更是一种精神的底色,一种文化的根脉。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渐渐停了,云层缝隙里透出夕阳金色的余晖,将湿润的古镇渲染得如同一幅淡彩水墨画。河水涨了些许,流淌得却更加沉静有力。
顾屿扶着苏晚意起身,走到窗边。雨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远山如黛,近水含烟。
“看,”苏晚意指着天边一道淡淡的彩虹,轻声道,“像不像一座桥?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顾屿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道虹彩如梦似幻,横亘在古镇之上。他搂紧她的肩膀,目光从彩虹落回她映着霞光的脸庞,再落到她隆起的腹部。
“是啊,”他低声回应,语气充满了对未来的笃定,“我们就是这座桥。承接着前辈留下的金石印记,也将开启属于孩子的新篇。”
长路依旧,但生命的传承、文化的延续,便在这看似寻常的取名讨论中,在这雨后初霁的彩虹之下,悄然完成了一次庄严的交接。金石之名,将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个崭新生命的序言,等待着被时光细细刻写。
喜欢心寻镜泊处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心寻镜泊处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