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市政府办公室,沈青云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面前仿佛有两条并行的战线:一条是明面上轰轰烈烈推进的高质量发展试点,另一条则是隐藏在平静水面下,关乎政治生态和反腐败的暗流。
关于“鼎创科技”的调查,沈青云选择了最为稳妥和隐蔽的方式。他没有动用政府内部的监察或审计力量,也没有直接向市纪委打招呼——在情况未明,尤其是可能牵扯到区级班子成员的情况下,过早动用正式区道容易打草惊蛇,也可能让他这个新市长陷入不必要的被动。
他给远在山城,现已升任市公安局局长的郭勇打了一个加密电话。电话里,他没有提及具体人名和公司,只是以探讨滨州营商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隐形壁垒为由,询问郭勇是否有信得过的、精通经济案件侦查且口风极严的老部下,愿意借调到滨州工作一段时间,协助进行一些“外围的、非正式的情况了解”。
郭勇立刻领会了沈青云的深意。几天后,一位名叫王铮的二级警督,以省公安厅安排至滨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交流锻炼的名义,低调报到。王铮三十五岁左右,相貌普通,属于扔进人海就找不到的类型,但眼神锐利,经验丰富,是郭勇在山城时侦办经济案件的得力干将。沈青云通过周明宇,与王铮建立了单线联系,指示他暗中调查“鼎创科技”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主要业务以及与城西区相关部门,特别是经贸局某些领导干部的非正常往来。
这条暗线在悄无声息地铺开。
与此同时,明面上的试点工作也在沈青云的密切关注下推进。高新区和城西区都提交了详细的试点实施方案。马天宇的方案显得“高大上”,提出了打造“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瞪羚企业加速器”等一系列听起来很前沿的概念,但沈青云仔细审阅后,感觉有些浮于表面,对如何真正破解创新瓶颈、培育内生动力着墨不深。而城西区郑国平的方案则显得朴实甚至有些笨拙,重点放在了摸清辖区内企业真实需求、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梳理盘活低效用地清单等基础性工作上。
沈青云分别对两份方案做出了批示。对高新区的方案,他要求“进一步聚焦,措施要更具体,政策要更精准,避免概念化”;对城西区的方案,他肯定了其务实作风,同时要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尽快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产业升级路径和项目抓手”。
这天下午,沈青云主持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试点工作推进会,只有分管副市长、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核心部门负责人以及马天宇、郑国平参加。
会议上,马天宇汇报了高新区近期接洽的几个“重大高科技项目”,言辞间不乏兴奋。但当沈青云追问这些项目的技术来源、市场前景、落地所需的具体条件以及对本地产业真正的带动作用时,马天宇的回答又开始变得含糊,显然对项目的核心情况掌握并不深入。
沈青云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没有发火,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天宇同志,高新区不是招商局,不能只满足于把项目引进来。你要扮演的是‘产业组织者’和‘创新生态构建者’的角色。每一个项目,尤其是号称‘高科技’的项目,你们管委会必须自己先弄懂、吃透!要评估它是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不能在这里扎根生长,形成集群效应。我不希望看到‘捡到篮子都是菜’,更不希望引来一些只会要政策、要土地,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伪高新’企业!那样不仅浪费资源,更是对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背离!”
这番话可谓分量十足,马天宇额头上瞬间见汗,连声保证回去后一定重新梳理、严格把关。
相比之下,郑国平的汇报虽然缺乏亮点,但数据扎实,问题清晰。他详细列举了城西区摸排出的企业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融资难且成本高、技术工人流失严重、部分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阻碍了资产盘活。他提出的请求也很具体:希望市里能协调金融机构针对传统企业技术改造设立专项低息贷款;希望人社部门能协助与企业共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希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能对特定区域的低效用地再开发给予更灵活的政策支持。
沈青云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不时点头。最后,他明确指示相关市直部门,针对城西区提出的这三个具体问题,在一周内拿出对接和解决方案。“国平同志提出的问题很典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城西区,对全市传统产业区的转型升级都具有示范意义。各部门要主动服务,不能等、不能拖!”
两种不同的工作风格,在沈青云这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馈。与会人员都清晰地感受到,沈市长要的不是表面的热闹和响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突破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韧性。
散会后,沈青云特意将郑国平留了下来。
“国平同志,你们的工作做得比较实,这很好。”沈青云语气缓和了许多,“尤其是对企业真实困难的摸排,这是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只有精准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郑国平受到鼓励,神情放松了些:“谢谢市长肯定。我们底子差,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
沈青云话锋微转,看似随意地问道:“上次我去二纺机调研,听刘厂长提起,他们之前有个不错的技术改造方案,好像后来没了下文?你知道这个情况吗?”
郑国平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努力回忆:“二纺机……技术改造方案?好像是有这么个事,具体我不太清楚,可能是区经贸局那边在跟进。市长,是有什么问题吗?”
沈青云观察着郑国平的反应,感觉他不似作伪,便摆了摆手:“没什么,只是随口问问。企业反映了一些困难,我们多关注是应该的。你回去后,也多关心一下像二纺机这样的老牌改制企业,它们转型成功,对稳定就业、盘活存量意义重大。”
“好的,市长,我明白。”郑国平郑重答应。
送走郑国平,沈青云走到窗边。明暗两条战线的情况在他脑海中交织。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成效有待观察;而“鼎创科技”这条线,王铮那边还没有传回确切消息,但直觉告诉他,这背后可能隐藏着阻碍改革、侵蚀发展成果的毒瘤。
他拿起内线电话,打给周明宇:“明宇,让办公厅安排一下,下周我要专题调研全市的营商环境,特别是行政审批和涉企服务领域。范围要广,既要听政府部门汇报,更要随机走访企业,听他们的真实评价。”
“好的,市长。”周明宇立刻记录。他明白,沈市长这是要将反腐败、治理“中梗阻”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准备从更宏观的层面,清扫阻碍滨州前进的绊脚石。
夜色渐深,沈青云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他深知,治理滨州这样一座复杂的省会城市,如同下一盘多维的棋,经济转型与政治生态净化必须同步推进,缺一不可。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