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号内部,时间的流逝仿佛被调成了不同的档位。在舰桥和主要科研区域,它如同被压缩的弹簧,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高强度的智力激荡与运算;而在生活舱和常规通道,它则显得粘稠而缓慢,被一种等待最终宣判的压抑感所笼罩。
自“共鸣网道”的理论被静默族用最后的存在揭示以来,整个团队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彻底的倾斜。曾经占据主屏幕的星图与常规传感器数据,如今被无数复杂到令人眼晕的数学模型、能量流频谱和时空曲率模拟图所取代。这里不再仅仅是一艘星舰的指挥中枢,更像是一个冲向未知物理学前沿的突击队指挥部。
周孜婷几乎寸步不离舰桥,休息时间被压缩到生理极限。她常常站在主屏幕前,凝视着那些代表“网道”理论可能形态的、不断生成又湮灭的几何结构光影,目光仿佛要穿透这些抽象符号,直抵NV-001星域那隐藏在正常时空之下的真实面貌。静默族的警告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但也给了他们一个前所未有的、看清战场的机会。
在科学中心,气氛更是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数据板、便携终端和全息投影仪几乎铺满了每一个平面。鸿宇的眼圈深重,但瞳孔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他像一位指挥着无形乐队的狂想家,在写满方程的白板前挥舞着手臂,时而高声论证,时而陷入长久的、雕塑般的沉思。
“不对!这里不能用传统的黎曼几何处理!网道的存在意味着时空本身是‘纤维丛’状的,我们必须引入拓扑场论……”他抓起一块电子板,飞快地擦掉上面的内容,重新画下一连串如同神秘符咒般的符号。
赵娜则是这片狂想海洋中的定海神针。她坐在自己的控制台前,如同一位冷静的雕刻家,用绝对理性的刻刀,将鸿宇那些天马行空的构想一点点雕琢成可验证、可量化的数据模型。她的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经过无数次迭代优化的算法,每一个变量的微小调整,都伴随着对海量静默族数据和“园丁遗产”信息的交叉比对。
“鸿宇博士,你提出的第七号修正模型,在解释静默族记录中‘弦振动’频率与能量衰减关系时,吻合度提升了12.3%。”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疲惫,“但它在处理低能级背景噪声时会产生无法忽略的误差。建议引入非线性衰减因子进行约束。”
林露也沉浸其中,她的角色独特而关键。她尝试从静默族那充满意象和感官记录的信息中,剥离出关于“网道”更直接的“感受”。那些光波的变化、色彩的偏移、甚至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感”,都可能是描述网道活动的宝贵词汇。
“这里……记录中提到‘空间的纹理变得粗糙,如同砂纸摩擦灵魂’,”她指着一段解析出的光谱序列,对鸿宇和赵娜说,“这会不会对应着网道被剧烈使用时的某种时空扰动?一种……信息层面的‘湍流’?”
宏宇则带着他的工程团队,几乎是住在了改进传感器阵列的岗位上。他们将“园丁遗产”中关于现实稳定和时空感知的技术,与人类现有的量子感应器相结合,试图打造出能“触摸”到那隐藏维度的“指尖”。
“把‘秩序稳定锚’的反馈回路并联到长基线引力波干涉仪上!对,就是那样!我们不需要稳定它,我们需要它‘感受’到不稳定!”宏宇的声音在充满焊接火花和仪器嗡鸣的工程舱里回荡,脸上沾着油污,眼神却亮得吓人。
小七,作为拥有庞大数据处理和并行计算能力的中央AI,是所有这些努力的交汇点与加速器。它同时运行着数百个模拟进程,处理着来自科学团队每一个灵感火花转化出的计算任务,不断地优化着探测模型,将抽象的理论一点点转化为可以加载到舰船传感器上的具体参数。
时间在这样全力的冲刺中过去了数十小时。
终于,在一次例行的模型迭代验证中,赵娜控制台上的一个特定频率滤波器,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那并非视觉或听觉上的信号,更像是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规律性的“脉搏”。它隐藏在宇宙背景辐射的最底层,频率奇特,波动方式与任何已知的自然或“吞噬者”现象都不同。
“检测到异常谐振信号。”赵娜的声音依旧冷静,但语速微微加快,吸引了舰桥上所有人的注意。“来源方向,NV-001预定核心坐标区域。信号特征……与‘共鸣网道’理论模型预测的‘低烈度背景波动’匹配度达到78.9%。”
鸿宇几乎是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来,冲到赵娜的控制台前:“放大!频谱分析!我要看它的谐波结构!”
林露也屏住了呼吸,感受着那通过数据转化而来的、细微却真实的“存在感”。这不再是静默族记录中那毁灭性的“弦动”,更像是……某种日常的、持续性的活动所产生的余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更多的证据被捕捉到。随着传感器根据新模型完成初步校准,那片原本在常规观测下“空无一物”的星域,开始在新型探测器的视野中展现出令人震惊的“繁忙”。
屏幕上,代表正常空间的深蓝色背景中,开始浮现出无数细密的、如同神经脉络或毛细血管网络般的亮线。它们蜿蜒曲折,交织成一张复杂到超越人类直观理解能力的巨大网络——这就是“共鸣网道”的模拟可视化图像。而在那些网络的节点和主要“干道”上,不时有微弱的光点掠过,或是泛起一圈圈不易察觉的涟漪。
“网道活动水平……远超预期。”赵娜汇报着,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跳动,调出能量读数的实时曲线。“检测到多次能量脉冲,沿网道结构定向传播。性质……介于通信与实体投送之间,难以明确区分。”
就在这时,能量读数监控界面,一个原本平稳波动的曲线突然猛地向上蹿升,形成了一个尖锐的峰值,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远超之前记录到的任何信号。
赵娜的目光锁定在那个突兀的峰值上,没有任何预兆,她用她那标志性的、毫无情绪起伏的语调,清晰地说道:
“一个‘大块头’刚刚在网道里‘踩了一脚水’。”
这极其生活化、甚至带着点童趣的比喻,从永远理性冷静的赵娜口中说出,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错位感和莫名的幽默。几个紧张盯着屏幕的操作员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低笑出声。连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鸿宇,也咧了咧嘴。
周孜婷原本紧蹙的眉头微微一松,嘴角勾起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她站起身,走到赵娜身边,看着那正在缓缓回落的能量峰值,以及屏幕上依旧在微微荡漾的网道模拟图,目光锐利如鹰隼找到了猎物。
她点了点头,声音沉稳而带着一种临战前的确定:
“看来我们离客厅很近了,主人也察觉了。”
这句回应,同样运用了比喻,将那片未知的核心区域比作“客厅”,将那个引发能量峰值的未知存在比作“主人”。它不仅接住了赵娜的幽默,更精准地传达了当前的态势——他们已经无限接近目标,并且他们的窥探,可能已经引起了主人的注意。
舰桥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但也更加专注。之前的努力得到了验证,理论化为了可观测的现实。敌人不再是一个模糊的阴影,而是一个能够在这张巨大网络上留下“脚印”的实体。
“能分析出这个‘大块头’的动向吗?它是朝着我们来,还是朝着核心去,或者去了别处?”周孜婷追问。
“信号衰减模式显示,其能量源正在沿网道主干,向核心坐标方向快速移动。”赵娜迅速分析着数据,“并非针对我们。更像是一次……常规的调度,或者巡逻。”
“加强监测,记录所有网道活动模式。”周孜婷命令道,转身回到指挥席,目光扫过全员,“‘幽灵同行’计划进入第二阶段。我们不仅找到了路,还听到了路上的‘车流’。军洛,基于现有的网道活动数据,更新所有战术预案,尤其是关于敌方通过网道进行快速兵力投送的可能性。”
“明白。”军洛沉声应道,已经开始在战术台上调取新的数据。
“鸿宇,赵娜,继续优化模型,我要更精确的预测能力,至少要能判断出网道内移动物体的大致规模和意图。”
“林露,密切注意任何可能与那个‘幽灵’信号相关的网道扰动模式。”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整个“守护者”号如同一只收紧了肌肉的猎豹,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潜行,所有的感官都对准了那片隐藏在正常时空之下、正逐渐显现出狰狞轮廓的“共鸣网道”,以及网道尽头,那个即将抵达的、危机四伏的“客厅”。
喜欢活在2085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活在2085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