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京城,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朱雀街的商户大多早早关了门,唯有桃记总店的灯亮到深夜,后院的空地上堆满了新鲜的羊肉、生姜和小米,学堂的学员、分店的伙计围着十几个大砂锅,忙得热火朝天 —— 三天前,朝廷传来急报,北方边关遭遇百年不遇的寒冬,将士们戍边时手脚冻伤、风寒频发,急需能驱寒补身的 “边关暖膳”,苏软桃得知消息后,连月子里的静养都顾不上,当即拍板:“桃记要出这份力,让将士们在边关也能喝上热乎的暖膳!”
“软桃,你刚出月子,别累着,筹备的事交给我和学员们就行。” 萧璟渊从宫里回来,刚进门就看到软桃系着围裙,正在给学员们分食材,赶紧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竹篮,眉头微蹙却满是心疼,“朝廷已经协调了其他商户,咱们不用把所有担子都扛下来。”
“我知道,可将士们在边关受苦,我坐不住。” 软桃看着空地上的食材,眼里满是坚定,“娘以前总说,药膳不仅能暖身,还能暖心,现在将士们需要这份暖,我要是不做,心里不安。” 她顿了顿,笑着补充,“你放心,我只指挥,不亲自动手,春杏和小丫会帮我盯着。”
萧璟渊知道劝不动她,只好转身去协调资源 —— 他连夜联系京郊药膳园,让园里优先采摘成熟的生姜、萝卜,把储存的羊肉全部调运到桃记;又找内务府借了二十个保温性能最好的铜质食盒,还安排王府的侍卫来帮忙分拣、封装食材,确保暖膳送到边关时还是热的。
第二天一早,桃记后院就热闹起来。春杏带着分店的伙计清洗羊肉,她教大家 “选羊肉要挑带点肥的,炖出来的汤更鲜,将士们喝了抗寒”;王小丫则带着学堂的学员切生姜,她手里的刀飞快,姜片切得薄厚均匀,还不忘叮嘱:“生姜要多放,驱寒效果才好,不过也别太多,不然汤会辣得没法喝。”
软桃坐在旁边的竹椅上,怀里抱着刚满半岁的萧念桃,手里拿着一张 “暖膳清单”,时不时叮嘱两句:“羊肉焯水的时候要加料酒和姜片,去腥味;熬粥的时候要不停搅,别糊底;每个食盒里都要放两个暖炉,一层汤一层粥,别弄混了。”
念桃似乎知道母亲在忙正事,乖乖地靠在软桃怀里,小手指着忙碌的人群,咿咿呀呀地叫着,偶尔伸手想去抓旁边的生姜,软桃笑着把他的小手握在手里:“等你长大了,娘也教你做暖膳,给戍边的将士们送过去,好不好?”
萧璟渊走过来,把一件厚披风披在软桃肩上,又给念桃裹紧了小棉袄:“风大,别冻着你们娘俩。京郊的羊肉已经到了,一共五百斤,够做两千份暖膳,运输队也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走最快的驿路,三天就能到边关。”
“太好了!” 软桃眼睛一亮,赶紧让春杏调整分工,“今天咱们通宵赶工,争取明天早上把所有暖膳都装好,别耽误了运输。”
夜幕降临,桃记后院点起了灯笼,暖黄的光映着每个人忙碌的身影。伙计们轮流守在砂锅旁,确保羊肉汤始终翻滚着;学员们则负责分装,把热乎的羊肉汤和御寒粥装进保温食盒,再用棉絮把食盒裹得严严实实;萧璟渊也没闲着,帮着搬食材、递工具,偶尔还会凑到砂锅前尝一口汤,笑着说:“味道正好,比御厨做的还香,将士们肯定喜欢。”
凌晨时分,第一份暖膳封装完成,软桃看着沉甸甸的食盒,心里满是期待:“希望这些汤和粥,能让将士们在边关少受点冻,多一份力气守护家国。” 王小丫走过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姑娘,您放心,我们明天送膳的时候,一定把您的心意带到,让将士们知道,京城有很多人在惦记着他们。”
软桃点点头,看着满院的暖膳,又看了看怀里熟睡的念桃,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 她从江南来,带着母亲的食谱,原本只是想守着一家小馆,却没想到,如今能以药膳为媒,为戍边的将士们尽一份力。她知道,这就是母亲所说的 “药膳的意义”—— 不仅要温暖身边的人,还要温暖更多需要的人,让这份来自江南的温情,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