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铁拳

明一行者

首页 >> 真理铁拳 >> 真理铁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邪王追妻伊庇鲁斯的鹰旗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策行三国混在东汉末全球战国抗战之烽火燃血职场沉浮录
真理铁拳 明一行者 - 真理铁拳全文阅读 - 真理铁拳txt下载 - 真理铁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5章 四方来“贺”,暗流涌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银川城(原兴庆府)的废墟之上,新的秩序如同初生的藤蔓,正艰难地攀附着残垣断壁向上生长。瓦砾尚未清理干净,空气中硝烟与血腥的余味还未散尽,然而,权力的真空与梁山展现出的恐怖实力,已如同最浓烈的血腥味,吸引着四方的“鲨鱼”闻风而至。

蒙古:草原狼群的臣服、野心与战栗

首先抵达的,是来自漠北草原的使者。以成吉思汗(铁木真)特使、智者塔塔统阿为首的蒙古使团,规模不小。他们带来了草原上最珍贵的礼物:洁白的哈达象征纯洁的敬意,上等的貂皮、狐皮堆积如山,数百匹雄健的蒙古战马在驿馆外嘶鸣,展示着力量与驯服。然而,这份“厚礼”背后,却弥漫着整个草原的纠结与寒意。

当刘正邦覆灭西夏的消息如同草原上的野火般迅速传开时,从克烈部到塔塔儿部,从乃蛮部到乞颜部本部,每一个毡包里的首领都感到了彻骨的冰冷。金国这座大山崩塌的烟尘尚未落定,西夏这个曾让他们忌惮的邻居又在梁山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化为齑粉!那种超越时代的火器轰鸣,那种如同钢铁洪流般的军队推进,那种将城池化为炼狱的恐怖场景,通过零星逃回的牧民和商队惊恐万状的描述,在草原上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了长生天降下的天罚传说。

* 恐惧:是压倒性的。面对这种无法理解、无法抵抗的力量,即使是桀骜不驯的草原雄鹰,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各部首领清楚地知道,任何试图挑衅梁山的举动,都将招致比西夏更彻底的毁灭。臣服,是唯一的生路。

* 不甘:如同毒草在心底滋生。铁木真,这位正在艰难整合蒙古诸部、胸怀统一草原甚至更广阔天地的雄主,心中的野望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变狠狠压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梁山的强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蒙古崛起的空间和时间被急剧压缩!他不甘心永远匍匐在汉人的脚下,不甘心那统一草原、饮马黄河的梦想就此破灭。

* 隐忍:是铁木真在毡帐中彻夜长思后做出的痛苦抉择。他召集了最核心的将领——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以及最信任的智者塔塔统阿。火光映照着他们年轻却饱经风霜的脸庞,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 “去!” 铁木真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带上我们最好的礼物,用最谦卑的语言,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臣服!告诉那位秦王,蒙古诸部愿世代称臣,岁岁朝贡,只求他的庇佑和……时间!”

* 博尔术握紧了刀柄,眼中燃烧着屈辱的火焰:“大汗!我们……”

* “闭嘴!” 铁木真猛地打断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众人,“记住,我们现在不是狼,是羊!是需要在猛虎爪下求生的羊!低头,是为了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未来!塔塔统阿,你明白该怎么说,怎么做。让那位秦王……相信我们的‘诚意’。”

因此,当塔塔统阿站在秦王行辕那肃杀威严的大殿之外,以草原最隆重的礼节——五体投地,额头紧贴冰冷的地砖——觐见刘正邦时,他口中的话语,谦卑到了尘埃里:

“尊贵的大梁秦王,长生天眷顾的雄鹰!您的威名如同席卷草原的狂风,让高山低头,令河流改道!西夏李氏,狂妄悖逆,不识天威,自取灭亡,实乃天意昭彰!我蒙古诸部,上至大汗铁木真,下至最卑微的牧人,无不对秦王的勇武与仁慈敬畏如天!今日,我等献上草原最肥美的牛羊、最矫健的骏马、最温暖的皮毛,仅以此微末之物,表达我等世代称臣、永为藩篱、岁岁朝贡之心!恳请伟大的秦王,如同照耀万物的太阳,接受我们卑微的忠诚,赐予草原和平的庇佑!愿秦王福寿绵长,大梁江山永固!”

言辞恳切,姿态卑微。塔塔统阿匍匐的身躯微微颤抖,仿佛承载着整个草原的敬畏。然而,在他低垂的眼帘之下,那属于智者的瞳孔深处,却闪烁着复杂而精明的光芒。他在观察,在评估,在记忆着这座行辕的每一处细节,梁军官将的每一个表情。这谦卑的表演背后,是铁木真深沉的嘱托:争取时间,积蓄力量,观察学习敌人的强大之处!

刘正邦高踞王座,玄色王袍衬得他如同神只。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塔塔统阿身上,仿佛能穿透那谦卑的躯壳,直视其内心翻涌的暗流。当塔塔统阿口中清晰地说出“我蒙古诸部,上至大汗“铁木真”这几个字时,刘正邦端坐的身形似乎有了一瞬间极其细微的凝滞。

铁木真!

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刘正邦的脑海中炸响!那个在原本历史时空中,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绝后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那个给无数民族带来血与火的“上帝之鞭”!

一股冰冷刺骨、纯粹而凛冽的杀意,如同冰河下的暗流,瞬间从刘正邦心底最深处奔涌而出!几乎要冲破他表面的平静!他的手指在王座的扶手上骤然收紧,指节泛白。

* 天有二日?绝无可能! 刘正邦的灵魂深处在咆哮。他穿越至此,手握超越时代的知识与力量,身负再造华夏、一统寰宇的使命!他才是这个平行宇宙中,华夏气运所钟的天命之子!上苍既然选择了他,让他降临于此,就是为了终结这乱世,重塑这乾坤,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强盛的新华夏帝国!任何可能威胁到这个目标的“气运之子”,都是必须被扼杀的潜在祸根!

* 历史的轨迹必须被彻底扭转! 铁木真,这个在原本历史中搅动风云、将华夏大地也卷入腥风血雨的草原枭雄,他的崛起之路,必须被彻底掐断!趁其羽翼未丰,趁其还在为统一草原焦头烂额,将其抹杀,永绝后患!这个念头无比强烈,充满了冷酷的决断。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敏锐如林冲、吴用等人,都隐隐感觉到秦王身上散发出的那股转瞬即逝却又令人心悸的寒意。匍匐在地的塔塔统阿更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骤然降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额头上的冷汗瞬间浸湿了地砖。

然而,刘正邦终究是刘正邦。那汹涌的杀意如同潮水般退去,被他强大的意志力死死锁在心底。现在,不是时候。蒙古诸部刚刚表达了臣服,若此时斩杀其大汗特使,甚至直接对蒙古用兵,不仅师出无名,更会瞬间将草原推向不死不休的对立面,破坏他消化西夏、稳定河西、经略中原的大局。更重要的是,他需要蒙古作为一个“听话”的屏障,暂时替他看住更北方的威胁。

“塔塔统阿使者,” 刘正邦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波澜,却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威压,“草原的诚意,本王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尔等千里迢迢,远来辛苦。”

他微微停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宫殿的穹顶,望向那无垠的草原:

“和平,源于实力与敬畏。本王相信,只要心存敬畏,恪守本分,草原与大梁,自可共享太平。使者且先安顿歇息,此事,容后再议。”

没有拒绝,也没有承诺。一句“心存敬畏,恪守本分”,如同无形的枷锁,悬在了所有蒙古人的头顶。“容后再议”,更是留下了无尽的悬念与威慑。

塔塔统阿心中猛地一沉。秦王没有表现出预想中的欣然接纳,这份平静比雷霆震怒更让他不安。他恭敬地叩首谢恩,在梁山卫兵看似礼貌实则严密的“护送”下,退出了大殿。当他走出那压抑的行辕大门,重新呼吸到冰冷的空气时,才惊觉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湿透。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森严的秦王行辕,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秦王……深不可测!草原的未来,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铁木真大汗争取时间的计划,第一步就走得如此艰难。

2. 大宋:故国的复杂凝视

紧随蒙古之后抵达的,是来自汴梁的大宋使团。领队的是枢密院副使**张邦昌**,一个以“识时务”着称的文臣。他带来的贺礼中规中矩,无非是些锦缎、瓷器、茶叶和官样文书。觐见时的礼仪无可挑剔,言辞也极尽恭维,称颂秦王“扫除边患,扬我国威”,强调宋梁“同文同种,兄弟之邦”。然而,那刻意回避的“君臣”称谓,那文书上含糊其辞的“恭贺秦王大捷”而非承认其对西夏故地的统治权,以及张邦昌眼底深处那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和审视,都暴露了大宋朝廷复杂而尴尬的心态。他们既恐惧梁山的兵锋,又无法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更对刘正邦这个昔日的“反贼”坐拥如此庞大的势力感到寝食难安。刘正邦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淡淡嘉勉了几句“宋使辛苦”,便令其退下。张邦昌走出行辕时,后背的官袍已被冷汗浸湿,他感受到的不是蒙古使团面对毁灭的恐惧,而是一种面对庞然大物无力抗衡的深深挫败感。

3. 吐蕃:雪域佛国的试探与依附

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此时处于分裂状态,但以拉萨为中心的势力较强)使团,带着浓重的宗教色彩而来。领头的是大喇嘛**贡噶宁波**的弟子**桑杰嘉措**,随行僧侣手持转经筒,低声诵念。他们的礼物是洁白的哈达(与蒙古类似,但含义更偏宗教祝福)、珍贵的藏药(如红景天、冬虫夏草)、以及象征吉祥的唐卡和鎏金佛像。桑杰嘉措的觐见礼仪带着浓厚的宗教仪式感,他口诵佛号,称刘正邦为“护法金刚转世”、“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化身”,赞颂其讨伐西夏是“降妖除魔,护佑苍生”。吐蕃使团的诉求相对“超然”,希望秦王能“庇护佛光”,允许吐蕃僧侣在河西自由传教,并开通商路。其姿态放得很低,依附之意明显,但也暗含借助秦王威势扩大吐蕃宗教影响力的意图。刘正邦对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多于信仰,他温和地表示尊重佛法,允诺商路畅通,对传教则需“依律而行,不得滋扰地方”,既给了面子,也划定了界限。桑杰嘉措恭敬退下,心中盘算着如何借势。

4. 回纥(高昌\/西州回鹘):丝路商贾的务实求存

来自西域高昌(西州回鹘)的使团,则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使者阿史那·骨咄禄是一位精明的粟特商人出身的贵族,他带来的礼物是流光溢彩的西域玻璃器皿、精美的波斯地毯、罕见的香料(如胡椒、丁香)、以及数十匹高大神骏的汗血宝马。觐见时,骨咄禄的礼节融合了西域与中原的特点,显得圆滑而务实。他盛赞秦王“天威赫赫,涤荡群丑”,强调回纥人“世代经商,唯求太平”,对西夏的灭亡“拍手称快”(因西夏曾劫掠丝路)。其核心诉求非常明确:确保丝绸之路河西段的绝对安全与畅通,请求秦王降低商税,并希望获得在银川等地设立商栈的特许权。他们的恭顺是基于对商业利益的极度渴求,西夏的灭亡扫清了障碍,但也迎来了更强大的新主人。刘正邦深知丝路对经济的重要性,明确表示保护合法商旅、严惩盗匪是梁山的责任,商税将“公平合理”,设立商栈“可依律申请”。骨咄禄得到想要的承诺,满意退下,心中已在盘算如何抢占新商机。

5. 夜郎(西南夷代表):边陲小国的惶恐与谄媚

代表西南地区诸多部落(被宋人泛称为“夜郎”)的使团,规模较小,服饰奇特,带着明显的惶恐不安。使者蒙细奴逻(南诏\/大理地区某部首领之子),带来的礼物是当地的珍稀药材、象牙、犀角和一些色彩艳丽的织锦。觐见时,蒙细奴逻显得格外紧张,几乎是匍匐在地,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土语,表达对“天朝上国秦王”的无限敬畏,称西夏灭亡是“不自量力,螳臂当车”,反复强调自己部落“世代恭顺,绝无二心”,并献上了一份夸张的“祥瑞”——据说是山中挖出的巨大“龙骨”(可能是某种古生物化石)。其诉求卑微至极:只求秦王承认其部落的合法地位,不派兵征讨,允许他们继续在深山中生活。刘正邦对这种边陲小部落兴趣不大,只要不主动挑衅梁山秩序,他乐得维持现状。他安抚了几句“安分守己,自享太平”,便让其退下。蒙细奴逻如蒙大赦,几乎是爬着出去的,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6. 大月氏(中亚流亡势力?或代表):失国贵族的渺茫希望

最后抵达的,是一支风尘仆仆、略显落魄的使团,他们自称代表“大月氏遗民”。领头的是一位名叫**迦腻色伽·波调**的老者,据称是昔日贵霜王族的远支后裔。他们的礼物最为寒酸,只有一些中亚风格的旧银器和几卷残破的羊皮文书(可能是族谱或史书抄本)。波调老泪纵横,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讲述着祖先的辉煌与流亡的艰辛,痛斥西夏当年曾助突厥侵扰其故地(或虚构联系),盛赞秦王灭夏是“为古月氏复仇”。其诉求充满了悲情与渺茫:希望强大的秦王能“念在同受胡虏欺凌”,给予他们这些“失国之人”些许庇护,或者允许他们在河西边缘获得一小块土地栖身。这更像是一种绝望中的投石问路,希望能依附强者生存。刘正邦看着这位沧桑的老者,心中并无波澜。大月氏早已消散在历史长河,其诉求虚无缥缈。他礼节性地表示了同情,允诺“若安分守法,可于大梁境内谋生”,但未给予任何实质承诺。波调带着失望却不敢表露的复杂心情,黯然退下。

暗流与王心

行辕偏殿内,刘正邦屏退左右,只留下文焕章、吴用、朱武等核心心腹。窗外,各国使团下榻的驿馆区域灯火点点,如同窥伺的眼睛。

“都看到了?”刘正邦的声音低沉而冷冽,“恭贺是假,试探是真。畏惧是真,算计也是真。”

文焕章捋须沉吟:“蒙古之恭顺,暗藏獠牙;大宋之暧昧,心怀鬼胎;吐蕃欲借势,回纥唯求利;夜郎不足虑,月氏空悲切。此皆表象,其心各异。”

吴用眼中闪烁着洞悉的光芒:“主公,蒙古铁木真,其志恐不在草原一隅。此人能忍辱负重,遣重臣携重礼而来,所图甚大!其‘臣服’,实为‘卧薪尝胆’之计!当早图之!”

朱武补充道:“回纥、吐蕃所求,皆在通商传教,可控。大宋态度摇摆,需以力慑之。其余小邦,暂可羁縻。然则,各方使者云集,银川已成焦点。我大军新定西夏,根基未稳,内部整编、民生恢复、余孽清剿,千头万绪。此刻,非大动干戈之时,尤其对草原,需谋定而后动。”

刘正邦的目光投向悬挂的巨大舆图,手指重重敲在漠北草原的位置,眼神锐利如刀:“铁木真……此人留不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是一头注定会成为猛虎的幼狼!他争取时间,本王……也需要时间消化西夏,稳定中原。”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天命感:“上苍既遣我至此,予我知识、力量,便是要我终结这乱世纷争,再造一统乾坤!华夏气运,集于吾身!任何可能威胁此伟业之‘气运’,无论其潜于草原、藏于汴梁,或起于微末,都必须……扼杀于萌芽之中!”

他收回手指,负手而立,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充满了掌控一切的王者气魄:

“传令:对蒙古使团,以礼相待,厚赐回礼,彰显我大梁气度!然,严密监控其一举一动,所有接触人员,皆需记录在案!命卢俊义骑兵军团,移驻河套北缘,加强巡哨!命‘神驹子’马灵,挑选精干斥候,深入漠北,我要知道铁木真每一根汗毛的动向!至于其他使团……”

刘正邦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允吐蕃有限传教,许回纥设商栈,抚慰夜郎,安置月氏遗民……让他们把‘大梁的仁慈与秩序’带回去。稳住四方,为我赢得消化西夏、整军经武的时间。待我内部稳固,兵精粮足……这四方‘来贺’之地,终将成为四方‘来朝’之土!”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刘正邦深邃而坚定的目光。四方使团的到来,非但没有带来和平的喜悦,反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他心中更强烈的统一意志和深远的战略布局。暗流涌动之下,一场席卷整个东亚大陆的风暴,正在银川这座新生的城市上空,悄然酝酿。而风暴的中心,是那位身负天命、决心重塑寰宇的秦王。

大宋朝廷:法理索要与苍白贪婪

这几天各个周边国家派来的使团还没有完全打发走,大宋朝廷的“钦差”也到了。这次来者竟是老熟人童贯!他此刻红光满面,全然不见在灵州时的狼狈,身后跟着一队捧着圣旨、礼单的宋官。

前几天张邦昌作为第一波朝廷代表,主要就是过来试探一下刘正邦的反应和态度,毕竟刘正邦以前也跟大宋朝廷合作过,打下来的领土归大宋,财富归梁山军团,朝廷划拨整个山东地界给刘正邦做秦王封地。

如今刘正邦又攻下西夏国境,那么这一次宋徽宗在几位大臣的撺掇下,觉得可以派人过来索要这片土地,毕竟大宋朝廷一直把西夏境内视为自己的土地,只是暂时没有收复而已。经过朝堂一直推举,把童贯给派来了。

童贯人还没有到,声音已经传入大堂, “秦王殿下!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童贯一进大殿,就堆起满脸谄媚的笑容,深深一揖,“殿下神威,犁庭扫穴,一举荡平西夏伪朝,为朝廷除却百年心腹大患!此乃不世之功勋!官家闻之,龙颜大悦,特命咱家前来宣旨嘉奖,并犒赏三军!”

他展开一份辞藻华丽、充满溢美之词的圣旨,宣读了对刘正邦的“嘉勉”,赐下大量金银绸缎。然而,圣旨宣读完毕,童贯话锋一转,脸上笑容依旧,眼神却透出算计:

“殿下啊,官家还有一层深意,望殿下体察。这西夏之地,虽赖殿下神威克复,然其法理上,终究是我大宋之故土,被李氏窃据百年。如今王师既已收复,自当重归朝廷治下,纳入大宋版图,方为正统!殿下乃国之柱石,朝廷股肱,麾下将士亦是我大宋官军,想必定会遵朝廷法度,将这河西之地,交割于朝廷委派之官吏治理。如此,方显殿下忠义无双,君臣相得之美名传于后世啊!”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将“法理”、“正统”、“忠义”的大帽子扣下来,核心目的只有一个——空手套白狼,摘取梁山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胜利果实!随行的宋官也纷纷附和,引经据典,强调朝廷对故土的“所有权”。

殿内梁山文武,闻言无不面露冷笑,甚至嗤笑出声。林冲、关胜等将领握紧了拳头,眼中寒光闪烁。文焕章、许冠中等谋臣则冷眼旁观,看童贯如何表演。

秦王定策,气吞山河

秦王行辕大殿。

童贯及其随员满怀期待,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等待着刘正邦“奉还”河西的答复。

刘正邦高居王座,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声音沉稳而充满不容置疑的威严:

“童太尉,宋庭圣意,本王已知晓。”

童贯脸上笑容更盛,正要开口。

刘正邦抬手制止,继续道:

“然,河西之地归属,本王已有决断。”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手指北方舆图,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

“西夏李氏,本大唐藩镇!僭越称制,割裂华夏,窃据河西膏腴之地,垂二百年!视汉民如草芥,行排挤屠戮之暴政!其罪罄竹难书!其伪朝,非法窃据,何来‘法理’?!”

他目光如刀,直视童贯:

“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坐视西夏肆虐百年!可曾发一兵一卒收复失地?可曾救河西汉民于水火?童太尉前番在灵州所为(屠城),更是人神共愤!如此朝廷,有何颜面谈‘法理’?有何资格治河西?!”

童贯脸色瞬间煞白,冷汗涔涔而下,被刘正邦的气势和直指要害的质问压得抬不起头。

刘正邦转身,面向殿内肃立的梁山文武及闻讯赶来的部分河西士绅代表,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宣告着不容更改的意志:

“自即日起,河西之地,废西夏伪制!设‘甘肃行省’!治所银川!由我大梁秦王中央直辖!遣流官,行汉制,兴文教,融百族!凡我治下,无论汉、党项、回鹘……皆为华夏子民,共享太平,同沐王化!百年血债,今朝洗雪!被割裂之故土,重归华夏版图!此乃天理昭彰,民心所向!”

他最后看向面无人色的童贯,语气冰冷:

“童太尉可回禀宋主:河西,乃我大梁将士浴血克复,乃我华夏故土重光!其治理之权,关乎北疆万世太平,关乎亿兆黎民生计!本王受命于天,当仁不让!宋庭若欲共享太平,当谨守本分,勿生妄念!送客!”

“秦王英明!大梁万年!” 殿内梁山文武及河西代表齐声高呼,声震屋宇!

童贯如遭雷击,浑身瘫软,在随从搀扶下,失魂落魄地被“请”出了大殿。他怀中那份“索地”的密旨和精心准备的“交割文书”,此刻成了烫手的山芋和无情的嘲讽。

参谋部的决断:版图连片,奠基未来

当夜,秦王行辕密室。刘正邦召集核心参谋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河西归属。

许冠中指着巨大的北疆舆图,语气斩钉截铁:“殿下,参谋部一致意见:河西之地,绝不可予宋庭!理由有三!”

1. 地缘连片,固若金汤: “我军已据有金国故地(燕云、辽东)、辽国西京道大部,若再握有河西,则北疆防线将连成一片,西起贺兰,东至辽东,形成完整战略纵深!进可威慑蒙古、西域,退可互为犄角,无懈可击!若将河西交予宋庭,无异于在我新拓疆土腹地插入一根钉子,后患无穷!宋庭懦弱无能,若蒙古来攻,河西必失,届时反成我侧翼威胁!”

2. 统治基础,不容破坏: “我军浴血奋战,方克定河西,民心初附。我军废除西夏苛政,恢复汉制,赈济灾民,百姓始见生机。若此时交予宋庭,其腐朽吏治、苛捐杂税必然复萌!更恐其纵容党项残余势力,挑拨汉夏矛盾,使我数月心血付之东流,重陷河西于水火!此乃自毁长城!”

3. 统一基石,岂容分割? “陛下志在再造华夏,一统寰宇!河西乃华夏故土,西陲锁钥,丝绸之路咽喉!将其纳入大梁直辖版图,设行省、派流官、兴文教、融百族,方能将其真正消化吸收,成为未来统一大业的稳固基石和前进跳板!交予宋庭?不过是让这块战略要地重回割据、混乱的老路,与我统一宏图背道而驰!”

4. 宋庭无“法理”: “至于宋庭所谓的‘法理’?可笑至极!西夏李氏割据自立时,宋庭无力收复;西夏屠戮汉民时,宋庭坐视不理;我军浴血奋战时,宋庭隔岸观火,甚至意图趁火打劫(如童贯屠城)!如今尘埃落定,倒想起‘法理’了?这‘法理’,不过是弱者的遮羞布,强者的垫脚石!我大梁以武德克复故土,以仁政安抚黎庶,此乃新朝新法理!何须宋庭置喙?”

朱武补充道:“对蒙古的臣服姿态,可暂予怀柔,允其‘称臣纳贡’,开放有限边贸,使其有所期待,不至立刻铤而走险。但需严加戒备,在河西边境及蒙古方向增筑堡垒,屯驻精兵(如卢俊义骑兵军团一部)。同时,可暗中支持与铁木真敌对的部落,使其草原难以真正一统。”

刘正邦听完众人分析,目光扫过舆图上那片被他亲手纳入版图的广袤土地,最终停留在代表汴京的标记上,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殿外,阳光洒在刚刚清理干净的银川街道上,士兵们正帮助百姓修复房屋,官学的方向隐约传来孩童们生涩的读书声。蒙古使团居住的驿馆窗户后,塔塔统阿望着威严的秦王行辕,面色凝重,飞快地书写着给成吉思汗的密报。

刘正邦的宣告,如同定鼎之音,彻底断绝了宋庭的妄想,也为新生的甘肃行省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一个整合了金、辽、西夏故地,横跨北方的强大政权——大梁,已巍然屹立。其兵锋所向,其政令所行,预示着华夏大地,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统一的车轮,在河西的黄沙与贺兰山的见证下,轰然加速!

喜欢真理铁拳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真理铁拳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倾城大小姐爱上我穿书疯批反派豢养了男主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九霄天庭一世容晴神霄赵十八传奇迷雾岛奇遇幻兽飞雪传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霸道凌少的小妻子窥命救赎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伊庇鲁斯的鹰旗宝贝乖乖,跟我回家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套路深我有修真界绿卡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
经典收藏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卫青传奇人生特种兵之神级技能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三国之极品纨绔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在下九千岁绝色红颜,高门贵妻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药满田园大庆风云录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我在大唐搞农庄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请叫我威廉三世
最近更新大明辽国公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铜镜约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穿越之原始之路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靖康前夜:帝业重光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大楚武信君浴血山河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北宋第一狠人三藏还俗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大唐躺平王冰临谷道藏辑要
真理铁拳 明一行者 - 真理铁拳txt下载 - 真理铁拳最新章节 - 真理铁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