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安全生态”的构建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益生菌”内容开始焕发生机时,“菌丝网络”发动了新一轮攻势——这次它们不再满足于传播具体的有毒观点,而是转向更底层的认知框架植入,试图直接篡改人们理解世界的“操作系统”。
(一)认知框架污染
张帅帅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一种新型信息攻击模式。大量看似中立的科普视频、社科解析类内容中,开始系统性植入三组核心隐喻:
社会达尔文主义框架:将“弱肉强食”包装成“自然规律”,用丛林法则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技术精英主义框架:宣扬“99%的人类是冗余人口”,美化“由算法和精英统治的世界”
历史虚无主义框架:解构一切传统价值,宣称“道德是弱者发明的工具”
这些内容往往披着“冷静理性”的外衣,通过精美的可视化数据和严谨的学术用语,潜移默化地重塑观众的认知框架。
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内容开始渗入教育领域。某在线教育平台的“创新思维”课程中,竟然出现了将银行大厅事件重新解构为“资源争夺的必然冲突”的案例分析,暗示老赵的遭遇是“不适应竞争规则的必然结果”。
“他们在试图改写我们的道德语法。”曹荣荣在紧急会议上指出,“当一代人开始用弱肉强食的框架理解世界时,银行大厅事件就不再是罪恶,而是‘自然现象’。”
(二)记忆战场升级
面对这种根本性的认知框架污染,团队意识到必须采取新的应对策略。
梁露团队制作了《框架侦探》系列节目,专门教授观众如何识别隐藏在信息中的认知框架。首期节目以银行大厅事件为例,对比了三种不同的解读框架:
法治框架:规则至上,人人平等
特权框架:权力即真理,强者通吃
虚无框架:一切皆虚妄,强弱定对错
通过生动的可视化对比,让观众直观看到不同框架如何导向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
与此同时,孙鹏飞和程俊杰在“新芽”计划中引入了“框架思维训练”。他们设计了一套“认知镜片”工具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认知框架下对同一事件的理解差异。
在一个模拟实验中,当学生戴上“特权框架”的镜片重新审视银行大厅事件时,许多人感到强烈不适。“这太可怕了,”一个学生摘下镜片后说,“明明知道那是错的,但套上这个框架后,居然会觉得危暐的行为可以理解。”
(三)艺术的反击
马强的创作在这个阶段发挥了独特作用。他举办了一场名为《框架牢笼》的互动艺术展。参观者进入不同颜色的展区,就会通过声光电效果体验到被特定认知框架束缚的感受。
在红色展区,强烈的竞争性音乐、不断跳动的排名数据,让参观者体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压迫感;在蓝色展区,冰冷的算法声音、精确但毫无人情味的指示,让人感受技术精英主义的疏离。
展览的最后一个区域是纯白色的“记忆净土”,这里只有银行大厅事件的原始记录和受害者的真实讲述。许多参观者在这个区域流下眼泪,艺术的力量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坚守真实记忆的重要性。
(四)深度溯源
在魏超的协调下,国际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追踪到“密拉贝尔信托”与一个名为“认知重塑基金会”的机构存在深度关联。这个基金会表面上致力于“推动人类认知进化”,实则在大规模资助认知科学领域的定向研究,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信息设计改变群体的道德判断”。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该基金会流出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到了“银行大厅事件”作为一个需要被“重新框架化”的关键记忆节点。报告指出:“控制了对这类标志性事件的解释框架,就掌握了塑造社会道德观的重要杠杆。”
张帅帅带队攻破了该基金会的部分服务器,获取的证据显示,他们正在开发一套“自动框架生成系统”,能够根据目标群体的特征,自动生产定制化的认知污染内容。
(五)生态防御
面对如此系统性的认知攻击,陶成文决定启动“认知生态防御计划”:
框架预警系统:在现有监测系统中加入认知框架识别模块,提前发现框架污染
免疫教育网络:与全国中小学合作,将框架思维训练纳入通识教育
创作者联盟:扩大“益生菌”计划,资助创作者生产对抗性框架的内容
国际认知安全联盟: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应对跨境认知框架攻击
鲍玉佳负责的“创作者联盟”很快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一位游戏设计师开发了《框架守护者》游戏,玩家需要通过解谜破解各种认知陷阱;一位音乐人创作了《真理解构者》系列歌曲,用艺术的方式解构那些有毒框架。
(六)根基的考验
然而,最严峻的考验来自一次真实的危机事件。
当某个城市发生突发事件时,“菌丝网络”迅速启动框架攻击,试图将事件定性为“系统必然的代价”,并暗示质疑者“不理解复杂治理的难度”。这时,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许多受过“新芽”计划教育的年轻人自发站出来,用学到的框架分析方法,识破了这些叙事背后的认知陷阱。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声,坚守法治和人本的框架,成功阻止了有毒框架的蔓延。
更让人欣慰的是,一批“益生菌”创作者在24小时内就生产出大量优质内容,从不同角度加固健康的认知框架。其中一个视频在48小时内播放量破亿,有效对冲了框架污染的影响。
“我们的生态开始发挥自愈功能了。”程俊杰激动地说。
(七)新的起点
深夜的指挥中心,陶成文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认知生态健康指数缓缓回升,对团队说:
“今天我们看到,认知安全生态不是理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但这场框架之战也告诉我们,对手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
马强送来了他的新作《根系之光》。画中,深深的土壤下,健康的根须发出柔和而坚定的光芒,那些试图缠绕的菌丝在光芒中退缩。而在更深处,新的根系正在向四面八方延伸。
“银行大厅事件给我们的,不仅是伤痛的记忆,”鲍玉佳轻声说,“更是检验认知生态健康的试金石。只要还有人为此愤怒,为此坚守,我们的道德框架就依然牢固。”
第七百六十一章展现了认知战争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当攻击从具体观点升级为认知框架时,防御也必须从内容层面提升到系统层面。通过构建认知安全生态,团队证明了自己不仅是记忆的守护者,更是健康思维模式的培育者。银行大厅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创伤记忆到道德基石再到生态试金石的意义升华,显示出真实记忆在认知战争中的核心价值。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