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首页 >> 道藏辑要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万户侯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伏羲夫妻郭嘉一等庶女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靖王府之乱全球战国生子当如孙仲谋道家祖师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 道藏辑要全文阅读 - 道藏辑要txt下载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道德眞经注卷之三短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临川吴澄迷

德经上下篇之首句曰上德不德故以德\/字名篇篇名非有意义释者廼谓

上篇专言道下篇专言德其失甚矣他本\/或作道德经下今按道经德经云者各以篇

首一字名其篇後人因合二篇之名而\/称爲道德经非以道德二字名其书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此以道与仁对言上德者在德之上道也

下德者在德之下仁也道无爲不以德爲

事故曰不德有德者德在道之中也煦煦

爲仁惟恐失其德故曰不失德无德者不

能有其德也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又以道与仁对言以犹用也言道之无爲

无用於爲也仁则爲之而有用於爲矣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上义爲之而有以爲

此以德与仁对言仁者在仁之上德也上

义者在义之上仁也德虽爲之而亦无用

於爲固不能及道之无爲而无以爲然过

於仁之爲之而有以爲者矣

上礼爲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此专言义上礼者在礼之上义也攘郤也

犹言捋也仍就也义不足感人故爲之而

莫之应人不来就我则我将往就人矣故

捋郤其袂於臂以行而就之也甚言其劳

拙之状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

义而後礼

结上文超下文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

华而愚之始也

此兼言礼智忠信者德之厚也渐变而薄

一降爲仁再降爲义三降爲礼而忠信之

厚德薄矣礼者欲其理而不乱也而适以

基乱故曰乱首前识犹先知智也道犹木

之实未生之初生理在中胚腪未露既生

之後则德其根也仁其干也义其枝也礼

其叶也智其华也根干枝叶华自道中生

智者欲其哲而不愚而适以肇愚故曰愚

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

其华故去彼取此

结上文处厚不处薄谓贵德而不尚礼居

实不居华谓体道而不用智彼谓薄华此

谓厚实

右第三十三章按老子上篇首章分\/说道德下篇首章分

说道德仁义礼智吾之所谓道德仁\/义礼智以其天地人物之所共由者

曰道以其人物之所得於天地者曰\/德德其统名分言则四得天地生物

之元以爲德而温然慈爱者曰仁得\/天地收物之利以爲德而截然裁制

者曰义得天地长物之亨以爲德而\/粲然文明者曰礼得天地藏物之贞

以爲德而浑然周知者曰智老子则\/以道爲无名德爲有名自德而爲仁

义礼智每降愈下故此章之等以道\/爲一在德之上故曰上德以德爲二

在仁之上故曰上仁以仁爲三在德\/之下义之上故曰下德上义以义爲

四在礼之上故曰上礼而总名之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

义又继之曰失义而後礼以礼爲五\/也又先言夫礼而後言刖识以智爲

六也拟诸易卦之六位则道初德二\/仁三义四礼五智六道实智华实实

虚华初上爲始终也德根礼叶根厚\/叶薄二五爲世应也仁干义枝干单

枝坼三四爲比邻也道犹天也包含\/徧覆万有之原德犹地也忠信爲土

四端所资仁犹春也德土禅木义犹\/秋也仁木禅金礼犹夏也义金禅火

智犹冬也礼火禅\/水各传所胜也

道一 德二 仁三 义四 礼五 智六

上德不德 上仁 下德上义不失 上礼\/是以有德    德是以无

无爲而无爲之而无爲之而有爲之而眞忠信之薄道之华\/以爲   以爲   以爲  之应 乱之首愚之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一者冲虚之德上篇所谓抱一所谓爲一

後章所谓道生一皆指此而言庄子谓之

太一又但谓之一此廼自然之道所爲其

用则虚而不盈後而不先柔而不刚弱而

不强前章固屡言之而此章尽发其藴得

者谓得此一以爲德以此故能若是天地

神谷四者名异实同其运转而清明者曰

天凝聚而宁静者曰地神者两间二气之

妙张子所谓两在故不测者其用感应无

方故灵谷则两间空虚之处张子所谓空

虚即气者其气充塞无间故盈贞犹木之

桢干爲天下贞犹曰爲民极也言天清地

宁神灵谷盈万物之生生不穷侯王立乎

天下之上而爲民极其所以致之者皆由

得此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

恐灭侯王无以爲贞而贵高将恐蹶

无以谓若无此德而以之裂分判发震动

歇不能感应而灵竭不能充塞而盈灭息

灭而不生蹶倾跌而失其位

故贵以贱爲本高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谓

孤寡不谷此其以贱爲本耶非乎

此章以六者并言而此以承上文贵高二

字专爲侯王言之盖侯王之位贵且高而

冲虚之德不欲盈惟当自处於下贱也孤

如无父寡如无夫不谷不善也皆不美之

名非人所愿有者而侯王自谓是以下贱

自处也先云贱爲本下爲基而後但云贱

爲本举一以包二者省文也

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琭琭玉貌珞珞石貌人之名誉彰彰有闻

特浅小之誉必泯没其誉人无得而称廼

誉之至也亦处贱下之意不欲分别美恶

使人见琭琭粹美者之爲玉珞珞麄恶者

之爲石也盖人见其美恶则美者必有誉

不能使之无誉矣两节皆言冲虚不盈之

德如此廼爲侯王之能得一也

右第三十四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之静则无动则必与有相反反者无而

不有也道之体则虚用则必以弱爲事弱

者虚而不盈也此二句一章之纲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自此至善贷且成皆详言反者道之动万

物以气聚而有形形生於气气生於道气

形有而道则无无与有异故曰反言道以

反而动之由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此言人之能知以反而动者道与物反故

惟上士有识者能勤而行之中士之识已

不及而若存若亡下士无识以其不合世

縁而大笑之矣识之者鲜此道之所以可

贵也若皆能识之则不足以爲道矣

故建言有之

此句起下二节谓昔之立言者道之相反

如下文所云十二事是也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此言动而相反之事葆光用晦而若昧廼

所以爲明宁後毋前而若退廼所以爲进

若丝之有类而不匀廼所以爲平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

又承上文相反之义而广之若谷之注下

廼所以爲高上若色之污辱廼所以爲大

白若狭小不足廼所以爲弘广若偷惰不

立廼所以爲建立质眞皆实也犹云实之

实也渝不守信也必守信而後爲实实之

实者反若渝而不信有隅角而後爲方方

之大者反无隅而不方成而後爲器器之

大者其成反难而迟声杂比而後爲音音

之大者其声反疏而希可见而後爲象象

之大者反无形之可见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此终上文二节之意道隠於无名廼能徧

付与於万物而无亏缺以上所言皆动而

相反者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爲和

自此至天下希及之皆详言弱者道之用

道自无中生出冲虚之一气冲虚一气生

阳生阴分而爲二阴阳二气合冲虚一气

爲三故曰生三非二与一之外别有三也

万物皆以三者而生故其生也後负阴前

抱阳而冲气在中以爲和和谓阴阳适均

而不偏胜万物之生以此冲气既生之後

亦必以此冲气爲用廼爲不失其本以生

之本冲气虚而不盈故曰弱此言道以弱

而动之因由也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爲称

此言人之能知以弱爲用者曰孤寡不谷

皆非强於人之名廼人所恶而不好者而

王公以此爲称是以弱而用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此句起下二节弱者损之也而廼所以爲

益强者益之也廼所以爲损如下文所云

三事是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

以爲教父

此言用弱之事梁亦强也以木絶水以木

负栋皆曰梁取其力之强也不得其死谓

不能善终如子路之行行夫子以爲不得

其死後果死於孔悝之难教父犹曰教之

本父谓尊而无出其上者也人之所教教

以用弱我亦以此教之强梁而不能弱必

不能保其身以强梁胜人之益而有不得

其死之损所谓益之而损者此最爲教人

之第一义故曰教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於无

间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

又承上文所言教弱之义而广之至柔与

无有皆弱也驰骋犹云躏跞无有谓无有

查滓之质无间无中间罅隙可入之处水

至柔能攻穿至坚之石气无有能透入无

罅隙之金石墙壁以至柔无有之损而有

驰骋至坚入於无间之益所谓损之而益

者柔能胜刚无能入有皆非有所爲而自

然故曰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此终上文二节之意不言之教谓宜弱不

宜强之爲教父不待言而知无爲之益谓

至柔无有之驰骋能入也其教人益人之

义过於人天下之以有言爲教有爲爲益

远不能及此故曰希及之以上所言皆用

而以弱者也

右第三十五章按上章得一已专言\/用弱矣此章又以反

与弱对言何也曰二字一意也反者\/遡所以弱之原弱者指所以反之实

凡言反者即欲用弱言弱者即是与\/羣动诸有相反非弱之外又有所谓

反\/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亲犹云所爱名与身孰爲可爱者乎多犹

云所重身与货孰爲可重者乎名在身字

上货在身字下者便文以协韵尔司马氏

曰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一者

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爱爱名大谓身也以名比身则身大於名

慕名者甚其爱而爱身反不如之必至耗

费精神而损寿是因名而使身之大者耗

费也故曰大费藏藏货厚谓身也以货比

身则身厚於货嗜货者多其藏而重身反

不如之必至丧亡躯命而陨生是因货而

使身之厚者丧亡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内分有定则足而不贪故不致失誉亏

行之辱知外物无益则止而不求故不致

损夀陨生之殆而可长乆也

右第三十六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以成爲成盈爲盈直爲直巧爲巧辩爲辩

小矣若缺则非成若冲则非盈若屈则非

直若拙则非巧若讷则非辩廼爲成盈直

巧辩之大者也老子一书皆是此意大抵

相反而相爲用前章屡见不待详释躁胜

寒静胜热

阳之躁胜阴之寒阴之静胜阳之热亦相

反而相爲用也

清静爲天下正

清静无爲也心者无一尘之滓寂然不动

也正犹正长之正犹言爲天下君也夫爲

天下之君者亦多事矣然弊弊焉有爲者

岂能爲之哉惟清静无爲者无爲而无不

爲故能爲天下正所谓相反而相爲用也

或谓胜热之静与胜寒之躁爲对各偏於

一惟清静之静无与爲对静中有动动静

一致而无所偏故能爲天下正其论虽

高盖非本?

右第三十七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车天下无道戎马生

於郊

却退也走马善走之马粪车粪载之车古

者每甸六十四井皆出戎马充赋有道之

世各守分地不相侵战故民间善马不以

服戎车而退却贱用之以服粪车而粪田

也戎马齐其力以备战者郊者二国相交

之境无道之世寇敌日侵郊外数战戎马

不得归育于国廐而生育于郊外也粪下

诸家并无车字惟朱子语録所说有之而

人莫知其所本今按张衡东京赋云却走

马以粪车是用老子全句则後汉之末车

字未阙魏王弼注去衡未远而已阙矣盖

其初偶脱一字後人承舛遂不知补车郊

叶韵阙车字则无韵

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祸莫大於不

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

罪愆恶咎祸皆灾殃而祸重於咎兵端之

起其罪由於知土地之爲可欲知其可欲

务求得之则贪夺矣此灾殃之始也得之

不知厌足得陇望蜀则战争无已时此灾

殃之极也傥以各有分地不求广辟爲心

知自足之爲足则不贪夺战争而常自足

右第三十八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天下万事万物之理皆备於我故虽不出

户而徧知天道者万理之一原内观而得

非如在外之有形者必窥牖而後见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知其备於我必出至一处而後知一事

故出弥远而知弥少乌能不出户知天下

哉不覆说见天道者未有不知目之万而

知本之一也故不复言

是以圣人不行而至不见而名不爲而成

不待行出而已如徧至其处故能悉知天

下之事不待窥见此物而後能名其理故

不窥牖而见天道也不爲而成言上二句

之效惟其不行而徧知万事不窥而洞见

一原故不待有所作爲而事事无不完成

右第三十九章

爲学曰益爲道日损

爲学者患寡而务博故日日有所增益爲

道者自有而反无故日日有所减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爲无爲而无不爲矣

爲道者减损其有爲之事损之又损及损

之既尽而无复有可损则至於无爲也彼

有爲者爲一事不过一事爲十事不过十

事而已其未爲之事何啻千万不可胜穷

岂能事事而爲之哉惟无爲者一事不爲

故能事事无不爲也

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

无事无所事即无爲也因言取天下者亦

止是无爲盖德盛而自归之必用智力而

有作爲之事何足以取天下哉

右第四十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政和注曰圣人之心虚而能受静而能应

如镜对形以彼妍丑如谷应声以彼巨细

何常之有董思靖曰圣人无我其心不滞

於物而物来顺应王氏曰凡思爲应物而

有书云自我民聪眀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

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

民之善不善信不信圣人不分其是非皆

以爲善以爲信不惟善者得善信者得信

而不善者亦得善不信者亦得信矣得谓

民得此善信而不失盖不善不信亦化而

爲善信是人人得此善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爲天下浑其心百姓

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歙歙缩意王氏曰心无所主也浑意无适

莫也诸本歙歙作惵惵或作怵怵皆恐惧

意惟王弼作歙以心无所主释之与上下

文意协董思靖曰浑混同盖融化其异混

合其同皆孩之谓不生分别苏氏曰天下

之善恶信僞各自是以相非圣人则待之

如一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子夺而

一以婴儿遇之无所喜嫉是以善信者不

矜恶僞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下定矣○

歙音\/翕惵达叶\/切

右第四十一章

出生入死

出则生入则死出谓自无而见於有入谓

自有而归於无庄子曰万物皆出於机皆

入於机又曰其出不欣其入不讵又曰有

乎出有乎入皆以出爲生入爲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十者总计上中下三等之人大率分爲十

类有三者十类之中有三类也凡不以忧

思嗜欲损寿不以风寒暑湿致疾能远刑

诛兵争压溺之祸者生之徒也其反是者

逸贵之人内伤劳贱之人外伤麤悍之人

不终其正命死之徒也各於十类之中有

其三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

生之厚

之适也趋也动作爲也生生求以生其生

也厚谓用心太重或仙术以延生而失宜

医药以卫生而过剂居处奉养谨节太过

而骄脆十类之中亦有三类如此其意正

欲趋生而其作爲反以趋於死地者爲其

求生之心太重而不顺乎自然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

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

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十类之中生之徒有其三死之徒有其三

之生动之死地者亦有其三则共爲九矣

九之外有其一太上眞人也摄犹摄政摄

官之摄谓不认生爲己有若暂焉管摄之

以虚静爲里柔弱爲表块然如木石之无

知侗然如婴儿之无欲虽遇猛兽恶人此

不逃避而彼自驯狎不加害也盖其查滓

消融神气澹漠如风如影莫可执捉无可

死之质纵有伤害之者何从而伤害之哉

右第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

不尊道而贵德

生之者萌动而生之於春万物资始之元

也畜之者止聚而收之於秋保合大和之

利也形之者因春生之物长之於夏以盛

大其形品物流形之亨也成之者乘秋收

之势藏之於冬以成完其实各正性命之

贞也万物生长收藏皆由乎道德故万物

之於道也尊之如父於德也贵之如母道

德二而一者也春生者方自一本而散故

曰道生之然道即德也秋收者将自万殊

而歛故曰德畜之然德即道也

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

人之尊贵必或命之天子之尊以上帝命

之而後尊诸侯之贵天子命之而後贵道

尊德贵则非有命之者而万物常自如此

尊贵之也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

上章言道生之德畜之此但曰道而不言

德德亦道也长育申言物形之也成熟申

言势成之也养申言长育覆申言成熟覆

谓反本复命也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生之而形之也爲畜之而成之也不有

无生之之心不恃无爲之之事如无思无

爲之君长虽长之而非有心有事於宰制

也此兼生长收藏四者皆曰玄德而不言

道道亦德也

右第四十三章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

始道也母德也有此天地之始以爲此万

物之母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

身不殆

人之生既得其母而以此知母中之有子

既知中之有子而又能守其母母住而子

不离矣董思靖曰人受气以生气爲母神

寓於气故爲子守母则气专神安

塞其兊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兊济其事终

身不救

此守母之法说文兊从八??声今按??非

声当爲从人从口八象口上气出故易卦

名兊者亦取口象塞其兊谓杜口不言使

气不自口出门者气所出入之门谓鼻也

先塞兊而後可闭门由不言而渐调息减

息以至无息也如此则气专於内终身不

因劳而致耗矣凡人有事必须有言每日

开口而言以成济其应接之事则气耗而

至於匮终身不可救也

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小犹前章微字所知见者微茫而不欲其

明则不过用其神以伤明而日进於明矣

所执守者耎脆而不欲其强则不暴使其

气以害强而日进於强矣见小者育子也

守柔者守母也日或作曰传写之误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此言育子之法水镜能照物谓之光光之

体谓之明用其照外之光回光照内复返

而归藏於其内体之明也夫神太用则竭

照见渊鱼者不祥此用其光於外以遗身

殃者含光以混世则无殃矣是谓能掩藏

常光之用以复归常明之体故曰袭常

右第四十四章上章言道德之在万\/物者此章言道德之

在人一\/身者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我者泛言衆人非老子自谓介然音义与

孟子介然用之成路同倏然之顷也知字

句絶施犹论语无施劳孟子施施从外来

之施矜夸张大也圣门顔子有若无实若

虚无施劳老子之学盖亦若此夸张最其

所忌此章言不知道之人惟务夸张若使

其人倏然之顷有所知而欲行於大道则

必专以施爲畏而不敢爲○介音\/戛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径者小路与大道相反卑卑歛退者大道

也其道甚平夷而易行堂堂夸张者小径

也而人多好行之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

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哉

此言夸张之事有廷内而弗洒弗扫者唐

风之俭啬朝甚除治则宫室奢靡可知矣

田芜仓虚谓夺民时而不得耕耨竭民力

而无所蓄积华佩服以爲饰丰酒肉以爲

养私府库以爲富是犹爲盗之人得物多

而以夸张於外夏癸商辛是也岂知道者

所肯爲哉

右第四十五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植一木於平地之上必有拔而偃仆之时

持一物於两手之中必有脱而离去之日

善建者以不建爲建则永不拔善抱者以

不抱爲抱则永不脱善於保国延祚者亦

然无心於留天命而天命自留故子孙世

世祭祀不辍有如善建善抱者也

修之於身其德廼眞

承上文而言能使子孙祭祀不辍者惟修

德於身而已修德於身廼全吾常道之眞

也身外皆长物夫岂有所爲而爲哉德修

於身则报应之效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而

能保国延祚如此非我欲之也

修之於家其德廼余修之於乡其德廼长修

之於邦其德廼丰修之於天下其德廼普

道之眞以治身其绪余以治人家者一身

之外九族之内乡者一家之外乡遂之内

邦者乡遂之外邦畿之内天下者邦畿之

外四海之内修之於家於乡於邦於天下

者自近及远人人各修其德也然岂人人

而教之我无爲而民自化无欲而民自朴

尔余者身之绪余所及长者视一家又加

长也丰者视一乡又加大也普者视一邦

又周徧也邦诸本作国按诸诗序用之邦

国焉之下孔颖达疏引老子云修之邦德

廼丰盖汉避高祖讳改作国也唐初聚书

最盛犹有未避讳以前旧本也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

以天下观天下

德修於身以及於天下无一不修然亦因

彼之自然吾无与焉物各付物不相系着

随其所在观其所止人人皆自得其分愿

此大道无爲之治心迹两忘超然无累如

善建者无所建善抱者无所抱也邵子曰

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

以物观物虽欲相伤其可得乎邵子所言

盖亦老子之意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上文五者并言独举最後之一以总结于

後此者天下也以天下知天下邦乡家身

亦若是矣岂不至简至易哉

右第四十六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含怀至厚之德於内者有如婴儿也上篇

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於

婴儿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苏

氏曰老子言道德以婴儿况之者言其体

未及其用也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蜂虿之属以尾端肆毒曰螫猛兽虎

豹之属以爪足拏按曰据攫鸟鹰隼之属

以翼距击夺曰搏董思靖曰全天之人物

无害者苏氏曰无心之人物无与敌曷由

伤之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

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赤子阴号啼也嗌咽也嗄声嘶也形未

完而气自专情未感而气自应由其精气

纯一之极也声乆费而气不伤由其和气

调适之甚也○?子虽子\/何二切嗄所讶\/切

知和曰常知常曰眀

人能知赤子冲气之和即常德也知常德

者天眞之明也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祥妖也非天地正气曰妖不能如赤子纯

气之精则恃形而助气是以外养之幻身

益其生非气之正也因情而动气是以外

感之欲心使其气特人僞之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恃形而助者形之壮因情而动者情之壮

凡物壮必老是不得常道者也不得道者

早终而不能乆常如赤子则不壮恶乎老

既不老恶乎已

右第四十七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兊闭其门

此爱身存我也以言耗气不知道也知道

者不言必先塞其言所从出之兊而後能

闭其气所从出之门

挫其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此处世应物也先自钝其锐以不鋭解人

之纷结先自暗其光以不光同人之尘昏

在己在人之鋭钝光暗两无分别与世齐

同妙不可测故曰玄同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爲天下

我既玄同则人不能亲疏利害贵贱我矣

恩虽如骨肉而人与之相忘不可得而亲

也邈然如涂人而人不忍相远不可得而

疏也外名位货财而人莫能相益不可得

而利也外死生祸福而人莫能相损不可

得而害也势虽如君长而人与之相狎不

可得而贵也眇然如匹夫而人不敢相慢

不可得而贱也凡此六者人所不能己独

能之故爲天下之最可贵

右第四十八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者法制禁令正其不正管商以正治国

帝王以修身齐家爲本不恃法制禁令以

爲正奇者权谋诡诈谲而不正孙吴以奇

用兵帝王以吊民伐罪爲心不尚权谋诡

诈以爲奇奇者仅可施於用兵不可以治

国正者仅可施於治国不可以取天下无

事者三皇无爲之治如天不言而四时行

百物生不期人之服从而天下无不服从

故唯无事者可以取天下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

设问辞以起下文之答正可以治国无事

可以取天下者何以知其如此哉而下文

答之也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

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答上文言正仅可以治国忌讳谓畏避防

禁严密本欲正民德也然民一举手摇足

辄陷罪戾有所畏避不得安生乐业而趍

於贫矣利器利便於民之器如网罟耒耜

杵臼舟车之属本欲利民用也然利器民

得自爲虽度量权衡之公亦将不出於上

无所统一则国家黯无精采而疑爲昏矣

技巧造作利器之工末业衆多争能竞利

则有售奇僞之物者矣法令者民所畏惮

彰明易犯民不聊生则多爲盗贼之归者

矣八句所言二事法令彰所以多忌讳技

巧多所以多利器盗贼之有由於民贫奇

物之起由国家之昏明庶政使民知畏避

来百工使民足财用所谓正也正以正盖

期其国之治然民贫於下而或爲盗贼政

昏於上而售奇物其效如此是以之治国

而犹不足也

是以圣人云我无爲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

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又答上文无事可以取天下无爲好静无

欲皆无事也既无所事何心致天下之向

附而民自然而化自然而正自然而富自

然而朴其效如此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

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承上两节总言之闷闷不快人意淳淳不

浇漓察察精明缺缺不满足极终之所至

无事者之政若闷闷无可喜然自化自正

自富自朴其民廼淳淳然正者之政若察

察有可观然下贫上昏物僞人乱其民廼

缺缺然故借祸福爲譬人以爲祸者不知

福倚於祸之旁譬闷闷之政而有淳淳之

民也人以爲福者不知祸伏於福之中譬

察察之政而有缺缺之民也祸不终於祸

而终於福福不终於福而终於祸孰能知

其终之所至何如哉

其无正邪正复爲奇善复爲訞民之迷其日

固已久矣

就正之一字设问复反也訞不善也以正

治国可谓善矣而其民缺缺则治国者将

无所用於正邪盖正与不正对正一反则

爲不正之奇正善而奇不善善不善对善

一反则爲不善之訞惟无所谓正无所谓

善而不至反爲奇之訞也能知此者其惟

圣人乎常人迷昧不知此理其日固已乆

矣非自今日然也故但知以正治国之爲

善而不知无所谓正之爲正也以无正爲

正则与无事取天下者何以异哉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又就无事二字设譬方如物之方四隅有

棱廉如堂之廉一面有棱其棱皆如刀刃

之能伤害人故曰割曰刿割之害差重於

刿人之方者无转旋廉者无分辨其遇事

触物必有所伤害直者不能容隠纵肆其

言以讦人之短光者不能韬晦炫耀其行

以暴己之长圣人之无事者以不事爲事

方者必割以不方爲方则不割廉者必刿

以不廉爲廉则不刿直者必肆以不直爲

直则不肆光者必耀以不光爲光则不耀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皆无事之譬也○刿古卫\/切

右第四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啬

人所成之形天所受之气治事修之养之

也啬所入不轻出所用不多耗也留形惜

气要术也

夫惟啬是以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

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

以有国

复反还其初重多也积畜聚於内也德所

得於天之冲气克胜也极终穷也有保有

之国以喻人之身啬於用气则亏者全衰

者盛而早得以反还其初所得之冲气畜

聚於内者有增无减气充满则能胜外物

无有能耗损伤害之者气之生息不絶莫

知其终穷之时非如凡人之气老则衰耗

竭尽至於终穷也气无终穷则能保有其

身而形长留於世矣

有国之母可以长乆是谓深根固蔕长生乆

视之道

上文言保守身形由於积德德者万物身

形之母保有身形者以能保有身形之母

也故可长乆气爲身形之母气能留形形

亦能留气气之生於下如木有根养形以

培根则根深不拔气之荣於上如果有蔕

养形以滋蔕则蔕固不脱根不拔则木永

不枯瘁蔕不脱则果永不陨落此身所以

长生目所以乆视而能度世不死也深根

固蔕形之留气长生乆视形之留气也

右第五十章

道德眞经注卷之三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道藏辑要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宫宸谋我的道士老婆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汉鼎余烟倾城大小姐爱上我假装破产,我被踢出家族聊天群窥命救赎老祖宗人狠路子野茅山升棺人张初九回到2002当医生宝贝乖乖,跟我回家星宇晨龙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有凰来兮之冷酷小神尊新婚夜,废物老公他站起来了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
经典收藏南宋弃子金牌帝婿鬼明重生之再造华夏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男配个个是戏精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庶女攻略我的帝国弗利兰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请叫我威廉三世苏丹的新月大唐第一将与秦始皇做哥们儿相府毒千金
最近更新道藏辑要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笔架叉将军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王伦逆天改命称帝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衣冠谋冢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铜镜约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我在北宋教数学穿越古代异界争霸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 道藏辑要txt下载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 道藏辑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