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溪镇的早晨很安稳。河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被阳光一照,像轻轻散开的烟。我从旅店出来的时候,镇上的早餐店已经开了,有人端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花,有人站在油锅边等油条。
我在路边吃了一碗面,面汤清淡,里面放了点青菜和一勺猪油。老板娘说这是汀溪这边的老味道,赶路的人吃这个最顶饱。我吃完,把碗放回去的时候,她顺手递来一杯热茶,说路上喝着暖胃。
离开镇中心往南走,河边的柳树已经完全亮起嫩绿色。风从坡上吹下来,经过水面,再吹到脸上,带着点潮气,却不冷。
汀溪往南是一段缓坡。右边是梯田,左边是茶园,偶尔能看到几栋独立的小屋,门口晒着菜干与藤编篮子。越往前走,水声越大,是山脚下一条宽一些的溪水在流,溪水绕着石头转弯,水花不断拍在岸边。
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我停了一下,路牌立在路旁,蓝底白字,上面写着:
“下坦镇 7 公里”。
看来,汀溪再往南,就是下坦镇了。
路旁有个老人坐在小木凳上修竹篾。他抬头看我,问:“往南?走下坦啊?”
我点点头。
他眼睛眯着笑:“那就继续往前走,七八里地,下坡多,小心脚下。我们这儿的风从南边吹,你越往南,越湿。”
他说完,又低头继续修竹篾,篾条在他手里一下一下响,像有节奏的敲击声。
路开始变窄,两边是靠得很近的竹林,竹叶密密地盖下来,把阳光切成碎片。风一吹,竹子彼此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像有人在敲风铃。
走了大约半小时,前面的路突然通亮,是一段开阔地。能看到几座低矮的山丘,山坡上都是梯田,绿色一层层铺下去。再远一点,是一条小河,河旁立着一些灰白色的房屋,屋顶修得整齐,墙角种着花草。
我能感觉到气候真的开始变湿。空气里带着水汽,呼吸起来有点甜味。脚下偶尔会有泥点,被人踩过、车压过,湿湿的。
穿过一段平地之后,一小片民居慢慢出现。路边有孩子在追着鸡跑,女人站在院子口晾晒被子。有人从屋里搬出竹筐,里面装满春笋。
我问一个正在洗菜的妇人:“这里就是下坦镇吗?”
她擦擦手,说:“还早,再往前走一段才是镇中心。你现在到的是下坦的北边村子。”
我继续往前,前面的公路开始变宽,一辆装着木材的三轮车慢慢驶过,司机是个四五十岁的大叔,他看了我一眼,问:“走到镇里去?”
我点头。
他说:“你跟着车走就行,慢,但稳。”
我跟在他后面,脚下的路越来越平坦。再往前一点,能看到镇子的轮廓——屋子更密,街道更整齐,远处甚至有一块大广场。
镇口的牌子很简单:
“下坦镇”
木质的牌匾有些岁月痕迹,却依然挺直立在那。
镇子比汀溪略小,但更安静。街边大多是老房子,门口堆着木柴,墙上有淡淡的青苔。路旁有卖山货的小摊,竹笋、野菜、干菇一袋袋放着。几个老人坐在树下聊天,看到我经过,他们点点头,不多问。
我在一家面馆坐下,老板搬来一碗拌面,面是手擀的,粗粗的,很劲道。他说:“我们这里南北来往的人多,吃面吃饭都要讲究实在。”
窗外有一条小溪从镇子中间穿过去,水流缓缓,村民在岸边洗菜,小孩在水里踩着石头玩。
我吃完面,在镇里随便走了两圈。镇南有一座老祠堂,木梁雕花细致,门口挂着红灯笼,像是这里最体面的地方。再往南一些,是田野,稻田还没插秧,但地已经整好了,农具摆在田头。
站在镇子的南口,我能看到前面有一条公路继续往外延伸,通向下一处村镇。路面被阳光照得暖暖的,远处偶尔有云影过来,把山和水都染上一层亮淡的灰。
我知道,今天的行程还没结束。
下坦南边,还有更多的村子,更多的坡路、田地、河流,还有更多慢慢展开的江南。
脚下一沉,我继续往前走。镇子在身后变小,风从南边吹来,把远处的水汽推得更近。
这一路,像是被什么轻轻往前送着。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毕业后打工日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