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门继续往南,我坐上了一辆沿江公路的中巴车。道路两侧的田野渐渐开阔,河网密布的地貌越来越明显,南方春季的潮意一点点从窗缝里钻进来。车辆驶出高速口,进入钟祥地界时,天空正亮,云层被风吹得薄薄散散,像一张摊开的宣纸。道路两侧的油菜花已经过了盛期,颜色却依旧鲜亮,远远望过去,像金色的雾。
司机一边转方向盘一边说:“钟祥啊,不大,却有底子。你们外地人要是来,先得去明显陵看看,那地方值。”
我点点头,将名字记在心里。
——
车在钟祥城北的客运站停下,城市规模不算大,但道路整洁,人流不急不慢。最先让我注意到的是街边随处可见的瓦房与砖檐,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雕着旧纹路的木窗,带着明显的荆楚味道。城市里没有高楼压人,更多是三四层的小楼,有的还带着青砖墙面,仿佛几十年前的光阴藏在缝隙里。
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靠窗的位置刚好能看到远处的大洪山余脉,线条柔软,像把城市轻轻托住。放下行李,我沿着老街往南走。钟祥的老城区不大,街道曲折,青石板的地面被时间磨得发亮,两旁是卖豆皮、热干面、面窝的小店。油烟气和调料香混在空中,这味道让我突然有点饿。
我在一家老字号的店里坐下,点了一碗牛杂面。店家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端面时笑着说:“外地来的吧?吃不惯可以和我说。”面端上来时,汤色略浑,却香味十足。牛杂炖得软烂,面条筋道,那一口下去,热辣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人忍不住想再吃一口。
我吃完,又点了一块他们自制的豆皮。店家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豆皮,看着是小吃,做起来可不容易,得两个人配合,摊得薄,还有层次。”我听着,觉得确实精致。豆皮外脆里软,咬下去有豆香,也有糯米与肉馅的味道,是属于钟祥的气息。
——
吃过午饭,我打车去了城北的明显陵。车刚进陵区那片区域,四周的林木就变得浓密起来。明显陵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父母所葬的陵寝,山势不高,却端庄稳重。陵区的道路铺得平整,两侧是成片的松柏,树冠浓密到遮住了大半的天。风吹过时,树叶发出轻声摩擦,像是古人在低语。
陵区入口处的神道十分开阔,两排石兽整齐站立,它们不像北方陵寝那样威严,而是多了一分安静的守护意味。石兽表面刻痕清晰,可看出岁月留下的斑驳。陵区里游客不多,我缓慢地沿着神道往前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稳。地面上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脚踩上去凉凉的。
走到献殿前,可以看到整个陵区最庄重的部分。献殿的木梁结构保存得很好,檐角高挑,仿佛依旧维持着明代的气度。殿前的广场空旷,周围只有深绿的树和石基,偶尔能听到鸟声。站在那样的地方,人会莫名安静下来。
再往后,是隆恩殿、宝城等部分,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出修筑者的用心。明显陵整体坐落在一个缓坡上,站在陵后回望,能看到远处起伏的山层,那场景安稳又深远。
我在陵前坐了许久,随身带的笔记本放在膝上,写下:
“钟祥之静,在树、在风、在古意。明显陵不是权力的象征,更像是一段久远过往的低声回响。”
——
从明显陵回来,我去了莫愁湖。当天下午光线明亮,湖面像一块铺开的蓝色丝绸,水鸟从水上掠过,留下一串细碎的痕迹。湖边有跑步的人、钓鱼的人,还有带着孩子散步的老人。湖区大不大,但环境整洁,湖岸种着柳树,枝条垂在水面上,被风轻轻吹起。
湖畔有条小路可以一路走到莫愁村方向。我慢慢走着,路边的摊点零星,一些老人摆着自家晒干的地瓜干、茶叶,还有自酿的米酒。我买了一瓶米酒,老人笑着说:“这酒不上头,你慢慢喝。”酒瓶不大,味道甜中带醇,被阳光晒得温热,喝一口能感觉到喉咙暖起来。
走到莫愁村里,能看到更多传统建筑。这里不算游客密集的景点,反倒显得真实。木质门楼、灰瓦白墙的小院、老匠人做的竹编、手工挂面,还有蒸米酒的香味,从一个角落飘到另一个角落。
一个卖灯笼的老人告诉我,钟祥有不少手艺传承:“你看这些灯笼,骨架是竹子,外头的纸是我们本地人自己抄的,亮起来的时候特别暖。”我挑了一个小的,纸面上画着石榴和鸟,说是寓意家庭和顺。
我边走边看,村子不大,却能让人慢下来。院墙上爬着藤蔓,屋檐下挂着风干的辣椒和玉米,地上一只黑猫晒着太阳,偶尔抬头看路过的人。生活在这里,似乎不需要太多急迫。
——
傍晚,我回到市区,沿着府河散步。河道很宽,水流不急,两岸的灯逐渐亮起来,倒映在水面上像是一条伸向远处的金线。岸边有人练太极,也有人骑车慢悠悠地经过。几个小孩在河边玩石子,石头砸进河里,溅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河畔有几家烧烤摊开始冒烟,我随便找了一家坐下。摊主是个年轻男人,问我:“外地的?”我点头。他笑着给我添啤酒:“我们这里晚上清爽,烧烤便宜,你随便吃。”我点了烤鱼、烤藕片、烤豆腐皮,还有钟祥人爱吃的牛肉筋子。火苗跳动,油脂落下,发出滋滋的声响,让人胃口大开。
吃到一半,一个本地男人坐我旁边,喝得有点上头,却不吵闹,只是笑着说:“我们钟祥呀,小地方,但人实在,东西实在。”他举杯让我也喝,脸涨得通红。我陪他碰了一下杯,心里想着,这确实是南方县城最真实的一面——热情,不拘小节,却又让人觉得舒服。
——
夜深了,我回旅馆的路上,经过鼓楼附近的一条老街。街边店铺陆续关门,灯光打在地面,照出斑驳的影子。偶有几家茶馆还亮着灯,里面坐着人说话、下棋,像是他们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无需多变。
我回到房间,窗外是城市沉静下来的声音。远处偶尔传来汽车声,还有不知从哪吹来的潮湿空气。我坐在桌前,写下今天的记录:
“从天门南下,抵钟祥。
这里的古意与生活融合得恰到好处。城不大,却有沉淀。人朴实,食物温暖,历史厚重,湖水安稳。
钟祥像一本久放却仍保留墨香的旧书,翻开一页,就能闻到时间。”
写完,我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远去的灯光。明天,我会继续往南。每到一地,都是新的生活,也都是新的自己。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毕业后打工日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