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军营里,士兵们刻苦地训练。
这一切,都是他一生奋斗的成果,也是他最欣慰的景象。
五年后,林恩在游历南方海滨城市时,安然离世。消息传回王都,整个大陆都陷入了悲痛之中。联盟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王都吊唁,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为林恩守灵。太子按照林恩的遗愿,将他的灵柩安葬在落鹰原,与那些为克兰王国牺牲的将士们长眠在一起。
林恩虽然离世,但他的传奇故事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他率领银鹰军团,驱逐外敌,统一克兰;他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让克兰王国走向强盛;他组建大陆联盟,维护大陆和平;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银鹰的旗帜依旧在克兰王国的土地上猎猎作响,林恩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克兰人民与大陆各国百姓。
克兰王国成为了永恒的帝国,大陆联盟也成为了永恒的和平象征,而林恩的英名,则永远铭刻在大陆的史册上,与这片土地一同不朽。
林恩离世的消息如同惊雷,在大陆联盟各国间回荡。落鹰原上,新落成的帝王陵前,洁白的石碑刻着“克兰帝国开国之君林恩”九个鎏金大字,与周围无数将士墓碑遥遥相对。太子亚瑟身着素服,率领文武百官与联盟各国使者,在陵前举行了为期七日的国丧。百姓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捧着刚收获的麦谷,有人献上亲手编织的花环,陵前的白花堆积如山,哭声震彻原野。
亚瑟登基后,第一道圣旨便是追封林恩为“太祖高皇帝”,将其治国理念与政策汇编成《林恩大典》,下令全国官员必修必守。这位年轻的帝王眉眼间带着林恩的坚毅,却更多了几分温和。他深知,父亲留下的不仅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与稳固的大陆联盟,更是“以民为本、以和为贵”的治国根基。
为了延续林恩的遗志,亚瑟首先着手巩固大陆联盟的团结。他下令减免联盟内弱小国家三年的贡品,派遣农业、手工业专家前往各国指导生产;同时,扩大联盟议会的权力,允许各国使者对联盟事务拥有表决权,不再是克兰帝国一家独断。这一举措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赞誉,联盟的凝聚力不仅没有因林恩的离世而削弱,反而愈发牢固。
在国内治理上,亚瑟继承了林恩的改革政策,并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了调整。他深知农业是帝国的根本,在推广高产作物的基础上,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储粮窖”,每个行省至少建造十座,用于储存粮食,防备灾年。同时,他设立“农桑奖”,对勤劳耕作、粮食产量突出的农户给予赏赐,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短短几年,克兰帝国的粮食储备再次刷新纪录,足以应对十年灾荒。
手工业与商业方面,亚瑟进一步放开了对民间工坊的限制,允许商人自由组建贸易车队,前往联盟各国经商。他还在王都与各大港口城市设立“交易所”,规范商品交易秩序,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为了促进海外贸易,亚瑟下令扩建南境港口,建造更大吨位的远洋战船,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更远的西方大陆,寻求新的贸易伙伴。
海外殖民地的治理是亚瑟面临的重要挑战。林恩时期,殖民地主要以移民开垦为主,管理相对松散。亚瑟即位后,设立“殖民事务部”,选派贤能官员前往殖民地担任总督,负责当地的行政、军事与民生事务。
他规定,殖民地百姓与帝国本土百姓享有同等权利,可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同时,尊重当地土着的习俗与信仰,禁止官员欺压百姓。这些政策极大地稳定了殖民地的局势,吸引了更多本土百姓前往定居,殖民地的经济与人口迅速增长。
教育方面,亚瑟将公立学堂延伸至殖民地与偏远地区,提出“凡有村落之处,必有学堂”的目标。他扩大了克兰学院的规模,增设“殖民学院”“外交学院”,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他延续了林恩时期的文化融合政策,鼓励殖民地与本土的文化交流,让克兰帝国的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
然而,和平与繁荣之下,危机也在悄然滋生。林恩时期被压制的贵族残余势力,在亚瑟即位后蠢蠢欲动。他们暗中联络部分对亚瑟温和政策不满的军方将领,散布“亚瑟软弱无能,辜负太祖遗志”的谣言,企图发动政变,夺回失去的权力。
喜欢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