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首页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之烽火燃血我,孙山,科举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我在明末有套房末世:上古踏众寻园奋斗在沙俄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东晋北府一丘八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5章 甲申易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光绪十年(1884年)的北京,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焦灼。

这年是农历甲申年,中法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

清军在越南战场节节败退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本就暗流涌动的清廷中枢。

“太后,法军已经攻进了镇南关,速速定夺!”

谁也没想到,这场败仗最后竟成了慈禧太后手里的一把刀,砍向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

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甲申易枢”的权力洗牌,一场不动声色,却震彻朝野的“宫廷政变”悄然展开。

【慈禧借题发挥】

恭亲王奕欣主持军机处多年,虽说搞洋务、办外交有两把刷子,但跟慈禧的关系早就一言难尽。

最初慈禧看中他的能力,如今嫌他碍事。奕欣则嫌慈禧手伸的太长,两人明里暗里较劲多年。

中法战争的北宁战败,正好给了慈禧发作的理由。

1884年4月8日,慈禧阴沉着脸召集御前会议,当着光绪帝的面,甩出一道措辞严厉的懿旨:

“恭亲王奕欣,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靡因循,

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着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

乖乖!慈禧一口气,把奕欣和他手下的宝鋆、李鸿藻等军机大臣全给撸了。

理由?

“办事不力”

“贻误战机”。

奕欣跪在小皇帝面前,一句话也不敢说。

让冯子材回撤的是慈禧下的命令,与法国人签订的合约是李鸿章。

如今败了,国人舆论沸腾,板子却打在我的屁股上,还有天理吗?

奕欣委屈的要死!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哪是追责,分明是借题发挥——

奕欣这帮人跟慈禧政见不合,早就成了她揽权的绊脚石,这下,总算找到由头将他一脚踢开。

【削弱奕欣权力的过程】

辛酉政变后,慈禧羽翼未丰、经验不足,需要借助奕欣处理政务,

以稳定朝局,巩固自身地位,两人迎来了一段相对协调的时期。

奕欣凭借其能力与威望,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领班,权倾一时。

然而,权力的诱惑是巨大的,慈禧的野心不断膨胀,与奕欣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

同治四年(1865年),在慈禧幕后支持下,蔡寿祺等人联名上疏弹劾奕欣,指责他揽权、徇私等罪状。

慈禧毫不客气,下旨免去了奕欣的议政王头衔和其他一切差事,只保留了恭亲王的爵位 。

这一事件是慈禧对奕欣权力的首次重大打击。

后来在满清宗室劝说下,慈禧最终同意恭亲王复职,

但议政王头衔再未恢复,奕欣权力顿减,地位下降。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暴卒。

此前,慈安太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慈禧起到了制衡作用,

如今慈禧失去了唯一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物,

随着光绪帝继位,醇亲王奕譞地位逐渐提升,作为光绪帝的生父,

奕譞与慈禧关系更为紧密,这使得慈禧在与奕欣的权力相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这成为了慈禧彻底扳倒奕欣的绝佳契机。

【一群听话的人】

赶走了奕欣,慈禧得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新的军机处班子堪称“量身定做”:

领头的是礼亲王世铎,这人没啥野心,最大的优点就是“乖,听话”,凡事都先看慈禧脸色。

实际操盘的是光绪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别看他平时低调,却是慈禧的“自己人”。

当年正是这个慈禧的妹夫,主动把儿子送进宫当皇帝,换来了慈禧的绝对信任。

还有庆亲王奕匡,这个王爷是慈禧刚入宫时的写家书先生。

奕匡的毛笔字写的特棒,慈禧总是让他给家里写信,如今慈禧算是报恩,把他拉进了权力中枢。

这帮人能力未必多强,但胜在对慈禧忠心耿耿,绝不敢像奕欣那样跟她叫板。

新班子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表忠心:以后朝廷大事,不管大小,都得先请示慈禧,她点头了才算数。

这下,慈禧彻底把中枢权力攥在了自己手里,再也无人能制衡慈禧,晚清“太后专政”进入了新阶段。

这场“易枢”看着是因战事而起,实则是慈禧谋划多年的权力布局。

奕欣当年帮她发动“辛酉政变”夺了权,可翅膀硬了之后就想搞“制衡”,时不时跟慈禧唱反调。

慈禧早就想换血,只是缺个机会。

中法战争的败仗,正好成了“清君侧”的完美借口。

既清理了不听话的旧臣,又能对外摆出“整顿吏治、一心抗敌”的姿态,

还能把权力牢牢抓在手里——一石三鸟,这操作堪称晚清权力斗争的“教科书案例”。

只不过,这场政变虽然让慈禧如愿掌权,却也把一群缺乏远见“听话者”推上了高位。

后来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末改革的混乱,多少都能从这次“甲申易枢”里找到源头。

毕竟,对统治者来说,“听话”或许比“能干”更重要,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这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康有为第一个上书】

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北京,秋风卷着落叶掠过琉璃瓦,也卷来了一个广东举人的焦虑。

这人叫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此时刚过而立之年——31岁,正攥着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文稿,在紫禁城外围打转。

他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给光绪皇帝上书,逼着这个年轻的天子变法。

这时候的康有为,还不是后来呼风唤雨的“维新领袖”,只是个刚考完顺天乡试的举子。

按规矩,举人没有直接给皇帝递奏折的资格,想让奏折送进养心殿,得托关系找高官代转。

可他写的东西,字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痛骂朝廷守旧误国,说列强正磨刀霍霍要瓜分中国,

逼着皇帝必须立刻改制度、开言路、选贤能——这哪里是上书,简直是给沉睡的大清扔了个炸雷。

他先找到自己的老师、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盛昱,把文稿递了上去。

盛昱看完直嘬牙花子:“这话说得太冲了,递上去怕是要掉脑袋!”婉拒了。

康有为不死心,又托人找了几位朝中大臣,结果不是被拒就是提醒他小心:

“年轻人,朝廷的事轮不到你一个举人操心。”

其实大臣们怕的不是康有为,是怕奏折里的内容。

当时中法战争刚结束没几年,朝廷上下还在“粉饰”太平,康有为却直接戳破“盛世”的假象,

说“强邻四逼于外,奸民蓄乱于内”,还敢提“变法”——这在守旧派眼里,跟谋反差不多。

31岁的康有为,站在寒风里看着紧闭的宫门,手里的《上清帝第一书》被攥得发皱。

他明明看见国家在往下滑,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

最后,这封凝聚着他满腔热血的上书,硬是没能递到光绪手里,被死死卡在了中间环节。

但他没白折腾。这事儿在士大夫圈子里传开了,有人骂他“狂生”,也有人佩服他的胆量。

广东南海来的康有为,就这么凭着一封没送出去的奏折,在京城刷出了“存在感”。

谁也没想到,这个31岁四处碰壁的举子,十几年后会搅动整个晚清的风云。

而这次上书,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没掀起浪花,却已悄悄打破了沉寂。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清宫秘史十二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我的道士老婆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全球冰封十日终焉神霄赵十八传奇妙手风流小神医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星空奇幻科学倾城大小姐爱上我一世容晴穿越:穿越我在购物商城买买买杨辰秦惜在线阅读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海贼之疾风剑豪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迷雾岛奇遇40k,但随身携带讲话器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小王爷他必不可能动心
经典收藏男配个个是戏精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三国群雄乱舞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开局被太上皇李渊收为干孙异界军火帝国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全日谈说唐演义苏丹的新月重生之极品姑爷大明忠勇侯三国之极品纨绔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南宋弃子种田之天命福女请叫我威廉三世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最近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冰临谷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笔架叉将军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唐代秘史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水浒之往事随风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