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首页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叶凡唐若雪医婿凌依然易瑾离免费阅读前世仇人绿我,今生抢他女人!华帐暖,皇上隆恩浩荡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农门辣妻:痴傻相公宠不停冷面将军的小娇娘家有悍妻怎么破九重华锦赘婿出山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334章 秋痢惊魂:岐仁堂的附子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菜市场里的“拉肚子”

九月的风已经带了凉意,老城区的早市却热闹得冒热气。江德才蹲在自家的豆腐摊后,看着来往的人潮,心里盘算着今天能卖多少块嫩豆腐。他今年六十二,退休前是机床厂的师傅,手巧,退休后闲不住,跟着老伴刘桂英支起了这个豆腐摊,黄豆是乡下亲戚送的,磨得细,点得匀,在这条街上小有名气。

“老江,来两块嫩豆腐!”隔壁卖葱姜的王大爷吆喝着,手里还拎着刚买的秋梨,“今年秋燥,我家那口子说要炖点梨汤。”

江德才笑着应着,用竹刀麻利地切下两块白玉似的豆腐,裹上油纸:“秋分都过了,是该吃点滋润的。我昨儿也买了俩柿子,甜得很。”

收摊回家,刘桂英已经焖好了米饭,炒了盘青菜,还端上一碟酱瓜。江德才洗了手,拿起昨天买的柿子,刚咬了一口,就被刘桂英拦住了:“刚从早市回来,一身凉气,先喝点热粥暖暖。”

“没事,这柿子软乎。”江德才满不在乎,几口就把柿子吃了,又扒拉了两碗米饭,喝了半碗菜汤。

当天夜里,江德才就不对劲了。后半夜,他突然觉得肚子疼,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肠子里钻,一阵紧似一阵。他捂着肚子冲进厕所,刚蹲下就泻了起来,稀里哗啦的,全是水,还带着点黏糊糊的东西。

“咋了?”刘桂英被吵醒,披着衣服过来问。

“闹肚子……”江德才的声音有气无力,额头上渗着冷汗。

这一晚上,江德才几乎没离开厕所,一趟趟地跑,到后来,腿都软得站不住,拉出来的也不再是水,而是夹杂着红色黏液的东西,腥腥的,闻着让人反胃。

第二天一早,江德才脸色蜡黄,眼窝都陷了下去,浑身没劲,往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刘桂英赶紧去社区医院请了张医生来。

张医生给江德才量了体温,38度多,有点发热。又问了症状,听说是又拉又吐(后半夜开始有点恶心反胃),还带着脓血,皱着眉说:“这像是痢疾,秋天最容易得。”他开了些清利湿热的药,有黄连、黄芩、白头翁之类的,嘱咐刘桂英:“多给他喝点淡盐水,别脱水了。要是还止不住,就得去大医院输液。”

药熬出来是苦绿色的,江德才喝一口就想吐,强忍着才灌下去。可药喝了两天,病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

拉肚子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天能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有时候刚躺到床上,肚子一疼就得往厕所跑,根本来不及。拉出来的全是赤红色的黏液和脓血,腥秽难闻,像是烂肉汤。他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喝口水都吐,嗓子眼干得冒烟,一个劲喊渴。身上的热也没退,脸烧得通红,嘴唇却干得起了皮。

刘桂英看着老伴一天比一天消瘦,眼瞅着就脱了形,急得直掉眼泪。社区医院的张医生又来了两次,药也调了几次,加了些止泻的,可都不管用。“不行啊,”张医生看着江德才虚弱的样子,也有些犯愁,“这痢疾太顽固,要不还是去大医院吧,输点液补补水分。”

江德才迷迷糊糊的,听见去医院,摆了摆手:“不去……去岐仁堂……找岐大夫……”他年轻时得过一次胃病,就是岐大夫的父亲给看好的,心里总觉得老中医靠得住。

刘桂英也听说过岐仁堂的岐大夫,七十多了,看疑难杂症很有一套。她咬了咬牙,决定听老伴的,赶紧让儿子去请岐大夫。

二、冷汗淋漓的危局

岐大夫是被江德才的儿子江小兵用三轮车接来的。那会儿已经是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在江德才蜡黄的脸上,更显得没了生气。

屋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的味道,有药味,有汗味,还有点痢下的腥臭味。江德才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却还在发抖。刘桂英守在床边,眼圈红红的,看见岐大夫进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岐大夫,您快救救他吧!再这么拉下去,人就没了!”

岐大夫点点头,示意她别着急。他走到床边,先看了看江德才的神色——双目紧闭,眉头紧锁,脸色是那种病态的潮红,嘴唇干裂,上面结着一层白痂。

“掀开被子看看。”岐大夫轻声说。刘桂英赶紧掀开被角,只见江德才的额头上、脖子上全是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把枕头都浸湿了。他的四肢冷冰冰的,像冰坨子一样,摸上去没有一点温度。

“喘气也不对劲。”刘桂英在一旁补充,“呼哧呼哧的,像拉破风箱,还总昏迷,喊他半天都不醒。”

岐大夫俯下身,仔细听了听江德才的呼吸,确实又急又促,胸口起伏得很厉害,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喘气。他伸出手,轻轻搭在江德才的手腕上。

诊脉的手指刚放上去,岐大夫就微微皱起了眉头。脉象很微弱,跳得又快又乱,像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但好在,这脉还在,没有完全断绝。他又看了看江德才的舌苔,舌质淡白,苔薄而滑,一点血色都没有。

“之前用的什么药?”岐大夫问刘桂英。

刘桂英赶紧把张医生开的药方找出来,递给岐大夫。药方上写着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木香、槟榔……全是些清热解毒、止痢导滞的药。

“这些药都是治痢疾的常用药,”岐大夫看着药方,缓缓说道,“按说痢疾初起,湿热下注,用这些药是对的。可老江这病,拖得太久了,拉得太狠了,已经不是单纯的湿热了。”

他站起身,走到桌边,对刘桂英和江小兵解释:“《黄帝内经》里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老江这病,起初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秋天天气转凉,脾胃受了寒湿,又化了热,湿热积在肠子里,就成了痢疾,拉脓血,发热口渴,这些都是湿热的表象。”

“可他拉了这么多天,上百次,”岐大夫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就像一口井,不停地往外抽水,井水早就抽干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就像家里的灶台,他这一拉,把灶里的火都快拉灭了。阳气是身体的火,火快灭了,四肢就会冰凉;阳气守不住了,就会往外跑,表现为冷汗不止;气随津脱,气不够用了,就会喘气急促;神失去了阳气的温养,就会昏迷。”

这番话听得刘桂英和江小兵直点头,又有些害怕:“那……那现在该咋办?他还一个劲喊渴,身上还热着呢,不是还有火吗?”

“这时候的渴和热,是假象。”岐大夫摇了摇头,“就像炉火快灭的时候,会突然窜起一股火苗,看着旺,其实是回光返照。他的渴,是因为津液脱失得太厉害,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他的热,是虚热,是阳气浮越在外的表现。这时候要是再用凉药,就像往快灭的炉火上浇冷水,火立马就灭了,人也就没了。”

他指着江德才冰冷的四肢和淋漓的冷汗:“《伤寒论》里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老江现在就是太阴脾土虚寒,甚至已经快到少阴肾阳不足的地步了,必须赶紧用温阳散寒、补气固脱的药,把快灭的炉火重新点燃。”

三、附子理中汤的力量

岐大夫说着,就在桌上铺开处方笺,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开始写药方。他的动作很稳,一笔一划,透着股沉静的力量,让焦躁的刘桂英心里也安定了些。

“我给他开个附子理中汤。”岐大夫一边写,一边解释,“这个方子,是《伤寒论》里理中丸加附子变来的,专门治这种脾胃虚寒到极点的病。”

他指着药方上的药名,一个个解释:“这里面的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品’,《神农本草经》里说它能‘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它的性子大热,就像一把烈火,能瞬间把快灭的阳气重新烧起来,让四肢变暖,冷汗止住。”

“然后是干姜,也是大热的药,‘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神农本草经》),它能温脾暖胃,就像给灶台添柴,让脾胃的火力旺起来。”

“人参和白术,是补气健脾的。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神农本草经》),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神农本草经》),这两味药合在一起,能把脾胃的功能补起来,让它重新能运化水谷,生成气血,就像给身体的机器加油。”

“最后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让这些药的力量能和缓地发挥作用,不至于太过猛烈。”

写完药方,岐大夫又仔细看了一遍,才递给江小兵:“快去抓药,要最好的附子,必须是炮制过的,别用生的,生附子毒性太大。抓回来赶紧熬,这个药得先煎附子,最少煎一个小时,把毒性煎掉,再放其他药,再煎半个小时。”

他又嘱咐刘桂英:“煎药的时候用砂锅,别用铁锅。药熬好后,晾到温温的,一点点喂给他,能喝多少是多少。他现在吐得厉害,别急着灌太多,少量多次。”

江小兵拿着药方,飞似的跑出去抓药。老城区的药店还开着门,听说要治急症,抓药的师傅也不敢怠慢,赶紧按方抓药,还特意叮嘱:“这附子得先煎啊,最少一个小时,听见没?”

药抓回来,刘桂英赶紧找出家里的砂锅,把黑乎乎、沉甸甸的附子先放进去,加满水,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煎。砂锅里咕嘟咕嘟地响着,药味渐渐弥漫开来,是一种辛辣而厚重的味道,和之前那些苦寒的药味完全不同。

一个小时后,她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把其他几味药倒进去,继续煎。又过了半个小时,药熬好了,滤出来一小碗,浓浓的,像咖啡一样。

刘桂英用小勺舀了一点,吹凉了,送到江德才嘴边。江德才迷迷糊糊地张开嘴,喝了下去,这次居然没吐。刘桂英心里一喜,又舀了一勺,慢慢喂给他。一小碗药,喂了快半个小时才喂完。

喂完药,刘桂英守在床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伴。岐大夫也没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偶尔睁开眼看看江德才的情况。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奇迹发生了。

江德才额头的冷汗慢慢止住了,不再像之前那样顺着脸颊淌。刘桂英试探着摸了摸他的手脚,虽然还是凉,但不像刚才那样冰得刺骨了,似乎有了一丝暖意。他的呼吸也平稳了些,不再像拉风箱似的那么急促。

又过了一会儿,江德才哼唧了一声,慢慢睁开了眼睛,虽然眼神还有些迷糊,但总算清醒了些。“水……”他虚弱地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刘桂英赶紧倒了点温水,用小勺喂给他。这次喝了几勺,也没吐。

岐大夫这才站起身,走过去又给江德才把了脉。这次的脉象,虽然还是弱,但比之前有力了些,不再是那种飘忽欲绝的感觉,像是风中的残烛被护上了一层挡风的纸。

“有救了。”岐大夫松了口气,对刘桂英说,“附子的力量已经起作用了,阳气开始慢慢恢复。等天亮了,再按这个方子煎一剂,还是像刚才那样喂。”

他看了看窗外,夜色已经深了:“我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再过来看看。你们夜里多留意着点,要是他又开始大量出汗,或者手脚更凉了,赶紧去叫我。”

刘桂英千恩万谢地送岐大夫出门,心里那块悬了几天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她看着床上呼吸渐渐平稳的老伴,又闻着屋里那股厚重的药香,第一次觉得,这药味是这么让人安心。

四、从冰到温的转机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岐大夫就来了。他还没进门,就听见刘桂英带着哭腔的声音:“太好了!他夜里没怎么拉了!也不吐了!”

岐大夫走进屋,只见江德才虽然还是躺着,但脸色比昨天好看多了,那种病态的潮红退了些,嘴唇也润了点。最明显的是,他身上的冷汗已经止住了,被子不再像之前那样湿淋淋的。

“手脚也暖和了!”刘桂英拉着岐大夫的手,把他带到床边,“您摸摸,真的不冰了!”

岐大夫伸手摸了摸江德才的手腕和脚腕,确实,虽然还是有点凉,但已经有了温度,不再像昨天那样像冰坨子。他又给江德才把了脉,脉象比昨晚又有力了些,跳得也平稳了。

“渴不渴?”岐大夫轻声问江德才。

江德才点了点头,声音还有点虚弱:“渴……但没昨天那么厉害。”

“想不想吃点东西?”

江德才犹豫了一下,说:“有点想喝口粥……”

刘桂英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想喝粥!太好了!我这就去熬!”

“别急,”岐大夫拦住她,“先给他喝点米汤,熬得稠稠的,上面的米油最好。别给他喝太多,一小碗就行,让脾胃慢慢适应。”

他又对江德才说:“你这病,就像久旱的田地,突然来了场大雨,得慢慢滋润,不能一下子灌太多水,不然会涝。”

江德才虚弱地点点头,眼神里已经有了些神采,不再是之前那种迷迷糊糊的样子。

第二剂附子理中汤又熬好了,江德才这次喝得很顺利,没吐。喝完药,刘桂英端来一小碗米汤,他居然慢慢喝完了,喝完还咂咂嘴:“有点甜味……”

这一天,江德才的情况越来越好。拉肚子的次数从之前的几十次,减少到十几次,后来又减少到几次,而且拉出来的也不再是脓血,而是一些稀便,腥臭味也淡了很多。他不再喊渴得厉害,也能少量喝点水了。身上的热也渐渐退了,脸色慢慢有了点血色。

到了傍晚,他甚至能靠着枕头坐一会儿,跟刘桂英说几句话了。

“我这病……真是吓死人了……”江德才叹了口气,“以为这次过不去了。”

“多亏了岐大夫。”刘桂英给老伴擦了擦脸,“那药真神,喝了两剂就好多了。”

岐大夫晚上又来看了一次,见江德才恢复得不错,很是欣慰。“再用几剂附子理中汤,巩固一下。”他说,“等拉肚子完全止住了,再慢慢调补脾胃。”

他解释道:“《金匮要略》里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你这病虽然在肠,但根子在脾胃。脾胃虚了,才容易受外邪侵袭。这次用附子理中汤,不光是止痢,更重要的是把脾胃的阳气补回来,让它能重新挑起大梁,以后才不容易再生病。”

接下来的几天,江德才继续喝附子理中汤。拉肚子的次数越来越少,到第五天的时候,已经完全止住了。他能吃点软面条和蒸蛋羹了,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好,能下床慢慢走几步了。

身上的热彻底退了,也不再喊渴,手脚变得温暖,脸上渐渐有了红润。刘桂英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些易消化的食物,小米粥、山药泥、莲子羹,都是些养脾胃的东西。

社区医院的张医生听说江德才好了,特意来看了看,见他能吃能喝,精神不错,很是惊讶:“真没想到,这么重的痢疾,居然用中药治好了。岐大夫真是有本事!”

江德才笑了笑:“还是老祖宗的东西管用啊。”

五、尾声:岐仁堂的药香

半个月后,江德才基本康复了,虽然还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跟着刘桂英去菜市场转转了。他特意拎着一篮自己做的嫩豆腐,去岐仁堂道谢。

岐仁堂里还是那么热闹,药香弥漫,岐大夫正坐在柜台后给病人诊脉。看见江德才进来,他抬起头,笑了:“恢复得不错啊。”

“全靠您啊,岐大夫。”江德才把豆腐放在桌上,“一点心意,自家做的,干净。”

岐大夫让徒弟收下豆腐,又给江德才把了脉。这次的脉象,虽然还不算强壮,但已经平稳有力,像春天的溪水,慢慢流淌。

“脉缓了,气也足了。”岐大夫点点头,“不过脾胃还是有点虚,得慢慢养。我再给你开个方子,调补一下,巩固巩固。”

他提笔写了个方子,里面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芡实、扁豆,都是些健脾益气的药。“这个方子平和,你可以拿去泡水喝,或者熬粥的时候放几味进去,慢慢调理。”

江德才拿着方子,心里热乎乎的。他想起自己病重的时候,那种濒死的感觉,还有老伴的眼泪,真是恍如隔世。

“岐大夫,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江德才忍不住问,“我那痢疾明明有脓血,还发热口渴,看着像是上火,您咋就敢用那么热的药呢?就不怕把火越烧越大?”

岐大夫笑了笑,指着窗外的梧桐树:“你看这树,秋天叶子黄了,掉了,是因为天凉了,阳气收了。人也一样,生病就像树遇到了风雨,得看是风大还是雨急,是天热还是天冷。”

“你那病,刚开始确实有湿热,就像夏天的暴雨,又湿又热。但拉得太久,就像雨下得太大,把地里的热气都浇没了,变成了寒湿,甚至虚寒。这时候,就不能再用凉药了,得用热药,就像给地里烧把火,把湿气烤干,把阳气补回来。”

“《脾胃论》里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人的根本,就像树的根,根壮了,树才能长得好。你这次大病一场,伤的就是脾胃的阳气,附子理中汤就是救根的药。”

江德才听得连连点头:“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看病不能只看表面,得看根子。”

“就是这个理。”岐大夫捋着胡子,“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不是说痢疾就一定用凉药,发热就一定是上火。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看看是虚是实,是寒是热,然后对症下药。就像你这病,要是只盯着脓血和发热,一味地用凉药,那真就把阳气打下去了,人就没了。”

他拿起桌上的附子,说:“这附子,性子烈,就像猛药,但用对了,就能救人命。《本草纲目》里说它‘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关键时刻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要是用错了,也会伤人,所以必须辨证准确。”

江德才看着那黑乎乎的附子,心里充满了感激。正是这不起眼的药材,和岐大夫精准的判断,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走出岐仁堂,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江德才觉得浑身都有了劲。他回头望了望那挂着“岐仁堂”匾额的老店,闻着那熟悉的药香,心里暗暗想:这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

刘桂英走在他身边,笑着说:“以后可得注意了,别乱吃东西,天凉了,多穿点,好好养着咱们的脾胃。”

江德才点点头,握紧了老伴的手。秋风吹过,带来了桂花的香气,和岐仁堂里飘出的药香混在一起,让人心里踏实又温暖。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就像这秋天的土地,虽然经历了一场劫难,但只要好好呵护,来年春天,依然能长出新的希望。而岐仁堂里那醇厚的附子香,将会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提醒着他,中医的智慧,就像这药香一样,历久弥新,温暖人心。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温家有娘子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青梅是个恋爱脑,非我不嫁怎么办穿越自救修仙变成猫后,我觉醒技能树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叶凡唐若雪医婿幻兽飞雪传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茅山升棺人老祖宗人狠路子野大唐狂士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星宇晨龙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神霄赵十八传奇
经典收藏次元无限穿梭重生2020:宿舍四人行来自未来的Angel残疾大佬不孕不育?她一胎生四宝!渡劫失败后,她穿进豪门躺平了冰下罪恶甜妻动人,霸道总裁好情深逍遥村医特级厨师就是不去死离婚后我成了薄爷的白月光致有你的美好时光农家努力生活重生后生活真有意思魂穿大汉之未央宫赋首席老公,请矜持黑成巨星从综艺开始四合院:相亲被嫌弃,捡个小萝莉重生之着魔.于枫于山高雨霜
最近更新全喵界都在等我破产重生76:觉醒空间,宠妻致富我都要年代:重生1958断亲后,我鉴宝天师身份震惊全球潜艇厨子:透视深海,我即是天眼重回1960:渔猎白山松水医宝双修之我是大魔王七零随军:穿书作精她撩又甜仕途风云:升迁夏风微微,一个让人改变的夏天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娱乐:心动爆词条,姐你太主动了重回八零:谁说女儿都是赔钱货?尚书千金投井后通灵?全京城慌了战神归来:与我为敌,统统灭族!六零:开局拒绝扶弟魔,我逆天改命我带小萝莉找上门,校花无痛当妈知青下乡:从当赤脚医生治疗中风开始被分手后,我反手契约白虎校花!锈色的时光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