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的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张浩紧盯着桌上摊开的各类情报,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日军的报复行动如乌云压顶,而情报却如一团乱麻,真假难辨。
“这两份情报相互矛盾,一份说日军将从北面佯攻,主力从西面突袭;另一份却称主攻方向在南面。”李强焦虑地指着桌上的纸张,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张浩没有立刻回应,他拿起铅笔,在地图上沿着各条可能的进攻路线轻轻比划。
“日军一贯擅长声东击西,他们想让我们摸不清头脑。但他们也知道我们有情报网,所以故意放出假消息混淆视听。”
这时,一名情报员匆匆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司令,刚收到可靠情报,日军在天津秘密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可能会执行渗透和破坏任务。”
“特种部队?”张浩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看来他们要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迅速思索着,特种部队行动隐秘,一旦潜入沧州,将会对部队的指挥系统、弹药库等关键设施造成巨大威胁。
“通知各部队,加强营地和重要设施的警戒,尤其是夜间巡逻。
告诉哨兵,一旦发现可疑迹象,绝不放过。”张浩果断下达命令,随后又转向李强,“继续深挖情报,我要知道这支特种部队的具体人数、装备和行动计划。”
情报员们如同穿梭在黑暗中的幽灵,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内部各个角落搜集线索。
他们有的扮成苦力混入日军营地,有的买通日军的下级军官,有的则在日军通讯线路上截获只言片语。每一条线索都如同拼图的碎片,逐渐拼凑出日军特种部队的大致轮廓。
在等待情报进一步明朗的同时,张浩对军事部署进行了全面调整。日军此次进攻必定更加疯狂,必须做好全方位的防御。
“王师长,你带领步兵一师在沧州城西部构筑三道防线,重点加强反坦克和防空火力。”
张浩指着地图上的战略要点,详细部署,“第一道防线以战壕和散兵坑为主,设置密集的障碍物;
第二道防线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形成交叉火力;第三道防线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击。”
步兵王师长神情严肃,用力点头:“司令放心,我一定死守防线,让日军有来无回。”
“大力,装甲2师隐蔽在城北的山谷中,等日军主力进入预设战场,从侧翼杀出,切断他们的退路。注意不要过早暴露目标,行动要迅速、果断。”张浩看向王大力,眼神中充满信任。
王大力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司令。只要小鬼子敢来,我的坦克就把他们碾成肉酱。”
“李翔,空军要在空中保持不间断巡逻,一旦发现日军特种部队的踪迹,立即进行打击。同时,准备好对日军地面部队的空袭,配合地面作战。”张浩对李翔说道。
李翔敬礼道:“是,司令。我的飞机随时待命,绝不让日军在空中占到便宜。”
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步兵们扛着工具,在城西的土地上挖掘战壕,搬运沙袋。“弟兄们,挖深点,这可是我们的保命防线。”一名班长一边挥着铲子,一边喊道。
装甲2师小心翼翼地向城北山谷进发,坦克的履带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王虎坐在指挥坦克内,不断通过电台检查部队的行进情况。“注意隐蔽,保持无线电静默。”
空军的战机在跑道上一字排开,地勤人员忙碌地检查着飞机的各项设备,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最后的准备。“一定要确保飞机状态良好,这是战士们在天上的武器。”一名机械师仔细地擦拭着战机的瞄准镜。
沧州城内,一场大规模的民众动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张浩深知,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军民团结一心,才能应对日军的疯狂报复。
“乡亲们,日军又要打过来了,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打败他们。”张浩站在广场的主席台上,对着台下密密麻麻的民众大声说道。
台下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响应:“打倒日本鬼子!”“保卫沧州!”
张浩继续说道:“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我们要进行坚壁清野。把粮食、牲畜等重要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不能留给日军。同时,青壮年男子组成自卫队,协助部队站岗放哨,运送物资。妇女和老人照顾好伤员,为战士们做饭。”
民众们纷纷行动起来,青壮年男子踊跃报名参加自卫队,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我们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也能为保卫家乡出一份力。”一名年轻的小伙子说道。
妇女们则组织起来,成立了后勤保障小组,为部队准备干粮和衣物。“战士们在前线打仗,我们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一位大妈说道,手中不停地纳着鞋底。
老人们也不闲着,他们在城内四处巡逻,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孩子们则帮着大人传递消息,小小的身影在大街小巷穿梭。
在城外的村庄,百姓们赶着牛羊,挑着粮食,在部队的护送下,向深山里的隐蔽地点转移。“快走,别让小鬼子抢了去。”一位农民催促着家人,脚步匆匆。
整个沧州地区,从城市到乡村,都被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所笼罩,军民一心,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日军的到来。
国民党内部对于是否支援张浩仍在激烈争论。主战派认为,日军的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自身利益,若不与张浩合作,沧州一旦失守,日军将长驱直入,对国民党控制的区域造成更大威胁。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该与张浩携手抗敌,这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一位主战的将领在会议上慷慨陈词。
然而,主和派却担心张浩的势力在战斗中进一步壮大,将来难以控制。“张浩本就野心勃勃,若我们支援他,他的实力增强后,恐怕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主和派的代表忧心忡忡地说道。
在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下,国民党一方面没有明确拒绝张浩的求援请求,另一方面也没有实际的行动。他们派出了一名联络官前往沧州,表面上是了解情况,实则是观察局势。
联络官到达沧州后,张浩热情地接待了他。“希望贵党能伸出援手,共同抗击日军。沧州若失,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贵军的防区。”张浩诚恳地说道。
联络官敷衍地回应:“张司令放心,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相信党委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但从他闪烁的眼神中,张浩看出了国民党的犹豫。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势力暗中与日军进行接触,试图寻求妥协。他们妄图通过牺牲部分利益,换取日军对自己的暂时容忍。这种暗流涌动的局势,让沧州的抗战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沧州的夜晚格外安静,静得让人有些心慌。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城墙上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黑暗,手中的枪握得紧紧的。
“不知道小鬼子什么时候来。”一名哨兵小声嘀咕道。
“管他什么时候来,来了就叫他们有去无回。”旁边的哨兵坚定地回应。
指挥部内,张浩依旧在地图前思考着作战计划。桌上的蜡烛忽明忽暗,映照着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司令,休息会儿吧,明天还有硬仗要打。”李强关切地说道。
张浩摇摇头:“大战在即,我怎能安心休息。日军此次进攻,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战的脚步越来越近。沧州仿佛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表面平静,内部却积蓄着巨大的能量。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惨烈的战斗即将打响,而沧州的命运,乃至整个地区的抗战局势,都将在这场战斗中发生重大的转变。
张浩和他的部队、沧州的百姓们,正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等待着与日军的再次对决,在成为大军阀的道路上,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喜欢抗日之大军阀张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日之大军阀张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