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舅舅去造反,我科技种田天下枭雄萌妻十八岁东晋北府一丘八扶明录猛卒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汉鼎余烟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07章 今兹漠北烟尘靖,犹忆当年焚信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谢渊传》载:“瓦剌也先遣使者携劝降书抵京师,言‘献城封王,分治江南’。镇刑司提督石迁暗通也先,谋焚火器库、断粮道,为内应。太保谢渊察其奸,遣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侦缉,获迁与也先密信‘夏末献德胜门’;文勘房主事张启验劝降书,辨出私刻‘宣府卫印’。渊恐帝心动摇,遂于德胜门城头集兵卒、乡勇,当众焚劝降书,誓言‘城破人亡,绝不屈膝’。帝萧桓闻之动容,命渊总领九门防务,诛迁及旧党十二人,京畿遂安。”

《玄夜卫档?忠烈录》补:“渊焚信之日,夏风骤起,烈焰映城,兵卒皆呼‘愿随太保守京师’。飞于迁府柴房搜得未毁密信底稿,墨为松烟墨(迁镇刑司专用),印为私刻‘瓦剌王庭印’,与劝降书残片吻合,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三柜,入《谢渊焚信拒降案勘卷》。”

夏飙卷地起边尘,胡骑窥京劝降频。佞臣私结藏奸宄,忠彦孤撑卫兆民。勘书辨印追邪迹,焚檄盟心表赤忱。德胜城头烈焰腾,不教胡马近城闉。

羊皮裹虏酋谋秘,欲诱宸衷献九州。廷中佞语迷宸听,营内侦烽破诡谋。墨痕验得通胡证,印鉴勘明伪诏由。烈焰焚书明志节,丹心誓与城同沦。

德佑夏月胡书至,欲诱君王屈北狄。佞臣私通藏祸胎,忠良孤峙守京畿。城头烈焰焚邪檄,铁誓丹心志不回。今兹漠北烟尘靖,犹忆当年焚信时。

漠北的热风裹着瓦剌使者的马蹄声,停在正阳门外。使者捧着一卷金丝缠绕的羊皮劝降书,声称 “瓦剌大可汗也先亲谕大吴皇帝”,理刑院左佥都御史魏庸(石迁党羽,从四品)接书时,指尖刻意蹭过羊皮边缘 —— 那里藏着石迁与瓦剌约定的 “夏末献城” 暗记,一道浅褐色的墨痕,与镇刑司文书的霉味如出一辙。

御书房内,萧桓展开劝降书,也先的字迹粗砺如刀:“若帝献京师,封尔江南可汗,世掌十四州;石迁忠勇,立为大吴摄政,掌江北政务。若拒,三日後铁骑踏居庸,焚昌平陵寝,戮宗室百官。”

萧桓捏着羊皮纸,指节发白。去年瓦剌围京的惨状还在眼前:通州的麦囤被烧,大同卫的兵卒战死过半,如今也先又以陵寝、宗室相胁,他不由得心头发颤。“李阁老、谢太保,” 萧桓声音发沉,“也先兵锋甚锐,石迁又在朝中呼应,这城…… 还守得住吗?”

李东阳(正一品太傅兼内阁首辅)躬身:“陛下,也先虚张声势!京师九门防务已加固,边军粮饷充足,绝不可降!” 谢渊却盯着羊皮纸的墨痕,眉头紧锁:“陛下,这纸上有镇刑司的霉味,墨痕是松烟墨 —— 石迁必与也先私通,劝降书怕是他暗中促成的!”

镇刑司提督府的书房里,石迁正对着铜镜整理绯色官袍,石崇(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捧着密信进来,声音压得极低:“叔父,也先使者回讯,说三日后攻居庸关,让咱们届时焚德胜门火器库、扣军粮,断他们的后路。”

石迁接过密信,指尖划过 “封迁为大吴摄政” 的字样,眼里满是贪婪:“谢渊总挡我的路,这次焚了火器库,他纵有天大本事,也守不住京师!徐靖那边怎么样?能帮咱们扣粮吗?”

门外传来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的脚步声,他脸色惨白,手里攥着一块沾了霉斑的粮册:“石提督,陈忠侍郎盯着粮库紧,扣粮恐难…… 昨日我想私调三万石,被他的人拦下了。”

石迁猛地拍案,玉扳指在案上磕出脆响:“废物!扣不住粮,也先怎会信咱们?你去告诉通州粮吏王庆(石迁党羽,正七品),就说‘京师防务需粮’,让他硬扣!若敢不从,就说他通敌,送诏狱!”

徐靖躬身应诺,退出门时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知道,石迁为了夺权,已疯魔 —— 去年构陷大同卫守将陈安,今年又通敌焚库,可自己是石迁提拔的,若不从,下一个入诏狱的就是自己。

谢渊回到兵部,立刻召来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晨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的劝降书残片上,谢渊指着墨痕:“秦指挥使,这墨是镇刑司专用的松烟墨,纸上还有镇刑司旧档的霉味,石迁定与也先私通。你派暗探盯着镇刑司、诏狱署,再让张启验劝降书的印鉴,看是否有私刻痕迹。”

秦飞躬身:“谢太保放心,属下已让暗探张青(从七品)乔装成镇刑司吏员,潜入署内;张启正在文勘房验墨,想必很快就有结果。”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属下还探得,徐靖近日频繁出入诏狱署后院,似在销毁什么东西 —— 恐是石迁的通敌证据。”

渊眼神一凛:“盯紧徐靖!若他敢毁证,立刻拿下!另外,你去通州粮库传信给陈忠,让他看好粮,别让王庆私扣 —— 石迁要断粮道,咱们绝不能让他得逞。”

秦飞刚要退下,谢渊又叮嘱:“查案时小心,石迁掌镇刑司,密探遍布京师,别打草惊蛇。” 秦飞点头:“太保放心,属下省得。”

张青穿着镇刑司的青布吏服,在署内值夜时,听见石迁的书房传来低语。他悄悄凑到窗下,见石迁正对着一张城防图指点:“夏末初三,你带五百卒去德胜门火器库,用硫磺引火,烧了那些火器;我去宫城,逼陛下写降书。也先的人会在居庸关接应,咱们里应外合,定能破城。”

石崇点头:“叔父放心,火器库的守卫有咱们的人,定能得手。只是谢渊盯着紧,要不要先除了他?”

石迁冷笑:“不急,等焚了火器库、断了粮,谢渊就是无牙的老虎!到时候再杀他,夺了兵部权,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张青心里一沉,刚要退走,却被巡逻的镇刑司卒发现:“你是谁?怎在这偷听?” 张青急中生智,掏出伪造的 “值夜令牌”:“奉石副提督令,来取旧档。” 趁卒子核对令牌时,他快步离开,直奔玄夜卫北司,将听到的内容告诉秦飞。

“好个石迁!” 秦飞拍案,“竟想焚火器库、胁帝降!张启,劝降书勘验得怎么样了?”

玄夜卫文勘房里,张启(从三品文勘房主事)正对着劝降书的印鉴反复查验。印鉴是 “宣府卫印”,可真印边缘有 “元兴二十三年铸” 的阴纹,这印却没有;墨是松烟墨,与石迁书房搜出的墨块比对,色泽、质地完全一致。

“秦指挥使,” 张启递过勘验结果,“这印是私刻的!墨是镇刑司的松烟墨,劝降书定是石迁与瓦剌勾结伪造的细节,想骗陛下投降!”

秦飞接过勘验结果,立刻起身:“我去禀谢太保!石迁要焚火器库,咱们得在夏末初三前,把他的罪证摆到陛下面前!”

夏季的早朝,太和殿内暑气逼人。石迁率先出列,捧着劝降书:“陛下!瓦剌兵强马壮,京师难守!臣请陛下允降,封江南可汗,保宗室安全、百姓无虞!”

旧党官员魏庸、徐靖、王庆立刻附和:“陛下,石提督所言极是!谢太保虽掌军务,却无破敌之策,若再拒降,京师必破!”

谢渊出列,声音平静却有力:“陛下,石迁所言乃亡国之论!瓦剌‘封江南可汗’是假,灭我大吴是真!去年瓦剌围京,屠戮边民,如今又以陵寝相胁,怎可轻信?臣已派秦飞侦缉,石迁与瓦剌私通,劝降书的印鉴是私刻的,墨是镇刑司的松烟墨!”

石迁脸色骤变,却立刻反扑:“陛下!谢渊诬陷臣!他私握军权,想借拒降之名,独掌朝政!劝降书是瓦剌送来的,怎会与臣有关?”

萧桓皱眉:“谢太保,你有证据吗?”

谢渊躬身:“陛下,秦飞已查获石迁私通瓦剌的密信残片,张启已验明印鉴伪迹,臣请陛下召秦飞、张启上殿,当面核验!”

秦飞带着张青、张启上殿,张青捧着密信残片,张启捧着勘验图。“陛下,” 秦飞奏报,“这是暗探在石迁府外搜得的密信残片,上面‘夏末献德胜门’‘焚火器库’的字迹,是石迁的真迹;这是勘验图,劝降书的‘宣府卫印’是私刻的,无‘元兴二十三年铸’阴纹,墨与石迁书房的松烟墨一致!”

张启上前,指着勘验图:“陛下,真‘宣府卫印’由玄夜卫监造,阴纹需用放大镜(大吴仿制光学器具,用于勘验)才能看清,私刻印绝无此迹;且劝降书的羊皮纸,与石迁府中收藏的漠北羊皮纸材质相同 —— 此乃石迁通敌的铁证!”

徐靖见势不妙,“扑通” 跪地:“陛下!臣有罪!是石迁逼臣帮他扣粮、毁证,臣不该从命!” 他指着石迁,“石迁还说,破城后要杀谢太保,夺兵部权!”

石迁的额头冒汗,却仍强辩:“陛下!这是徐靖诬陷臣!他与谢渊勾结,想害臣!”

萧桓看着密信残片,又看了看石迁的神色,心里犹豫 —— 石迁是从一品镇刑司提督,掌密探多年,若真通敌,京师危在旦夕;可谢渊虽忠,若私握军权,也非社稷之福。

李东阳看出皇帝的犹豫,出列道:“陛下,石迁通敌证据确凿,徐靖已招认,密信、印鉴皆验明,怎可再疑?谢太保掌军务,拒降是为护京师,绝非私权!去年瓦剌围京,若不是谢太保加固防务,京师早已破了!”

户部侍郎陈忠(正三品)出列:“陛下,臣可作证,石迁让王庆私扣通州粮三万石,说是‘防务需用’,实则想送给瓦剌!臣已扣下王庆,可上殿对质!”

萧桓沉默片刻,对石迁道:“石迁,你若无罪,为何让徐靖扣粮、毁证?为何密信上有你的字迹?”

石迁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话,只能瘫在地上。

谢渊见皇帝已有定夺,上前一步:“陛下,石迁通敌劝降,罪大恶极,当即刻下狱!但瓦剌兵临居庸关,臣请陛下允臣在德胜门城头当众焚劝降书,誓与京师共存亡 —— 一则安民心,二则振士气,三则让瓦剌知道,我大吴军民绝不投降!”

萧桓点头:“准奏!谢太保,九门防务就交给你,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谢渊躬身:“臣遵旨!臣定守住京师,不让陛下、不让百姓失望!”

石迁被玄夜卫卒押走时,仍在喊:“陛下!臣冤枉!是谢渊陷害臣!” 萧桓冷声道:“你若不通敌,谢渊怎会‘陷害’你?押下去!”

退朝后,谢渊立刻召来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议事。“夏末初三,石迁要焚火器库,” 谢渊指着城防图,“岳都督,你带两千卒去德胜门火器库,替换原有守卫,严查出入者;李副总兵,你从宣府卫调五千兵,驻守居庸关,防瓦剌突袭。”

岳谦躬身:“谢太保放心,属下定看好火器库!”

李默道:“宣府卫的兵已备好,三日内就能到居庸关!”

谢渊又对陈忠道:“陈侍郎,通州粮库的粮要尽快运到九门,确保兵卒不缺粮;张尚书(工部尚书张毅),火器库要多备硫磺、火药,若瓦剌来攻,咱们有火器应对。”

陈忠、张毅齐声应诺 —— 此时的京师,已如一张拉紧的弓,只待瓦剌来犯,便射出正义的箭。

秦飞率玄夜卫查石迁府第,在书房的暗格里,搜出一封完整的通敌密信。信上详细写着:“夏末初三,迁焚德胜门火器库,也先攻居庸关;破城后,迁杀谢渊、胁帝降,也先封迁为大吴摄政,掌江北政务。” 字迹是石迁的真迹,墨是镇刑司的松烟墨,印是私刻的 “瓦剌王庭印”。

“秦指挥使,” 张青从柴房搜出未毁的密信底稿,“这底稿与劝降书残片吻合,还有石迁与瓦剌使者的交易记录,他收了也先送的良马十匹、羊皮千张!”

秦飞把证据送到兵部,谢渊看着密信,眉头舒展:“有这封密信,石迁再也抵赖不了!明日城头焚信,让全军看看,这就是通敌者的下场!”

魏庸见石迁被抓,知道自己难逃干系,连夜带着金银去徐靖府中,想让徐靖替他隐瞒。“徐提督,” 魏庸把金银放在桌上,“石迁的事,咱们都有牵连,你若帮我瞒过陛下,这些金银都是你的!”

徐靖却冷笑道:“魏大人,你以为我还会帮你们吗?石迁要焚火器库,害全城百姓,我已向陛下招认,你也束手就擒吧!”

话音刚落,玄夜卫卒就冲进来,按住魏庸。魏庸挣扎着喊:“徐靖!你敢卖我!” 徐靖摇头:“是你自己通敌,怪不得别人!”

德胜门的兵卒们得知石迁通敌被抓,又听说谢渊要当众焚劝降书,士气大振。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练箭,箭箭中靶:“石迁这奸贼,想卖城投降,还好谢太保识破了!咱们定要守住德胜门,不让瓦剌来犯!”

后生周虎(周老汉之孙)练刀时格外卖力,刀风凌厉:“周伯,明日焚信,俺要去看!俺要记住这一天,以后谁再敢说降,俺就跟他拼命!”

岳谦看着练兵的兵卒,对谢渊道:“谢太保,士气这么高,就算瓦剌来犯,咱们也能打退他们!”

谢渊点头:“民心齐,泰山移。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守不住的城!”

萧桓召谢渊入宫,递给他一把镶嵌宝石的长剑:“谢太保,明日焚信,朕赐你这把‘镇国剑’,若有敢言降者,可先斩后奏!”

谢渊接过剑,躬身:“陛下,臣定不负信任!明日焚信后,臣会加强九门防务,确保京师无虞。”

萧桓拍了拍他的肩:“谢太保,京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就像相信列祖列宗会护佑大吴一样。”

谢渊的眼眶微热 —— 皇帝的信任,是他坚守的底气。他握着 “镇国剑”,心里清楚:明日的焚信,不仅是烧一封劝降书,更是烧尽投降的怯懦,点燃军民的忠勇。

傍晚,谢渊登上德胜门城楼,夕阳把城楼染成金色。秦飞、岳谦、周老汉陪在旁,看着远处的炊烟,谢渊道:“明日辰时,在城头焚信,召集九门兵卒、乡勇,还有京师百姓,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大吴绝不投降!”

秦飞点头:“属下已安排玄夜卫维持秩序,确保无人捣乱。”

周老汉道:“谢太保,俺们乡勇会去城头助威,让瓦剌知道,咱们百姓也敢跟他们拼命!”

谢渊看着众人,心里满是坚定 —— 明日的烈焰,定能照亮京师的忠勇之路。

德胜门城头挤满了人。九门的兵卒穿着整齐的甲胄,手持兵器,排列成阵;乡勇们扛着锄头、弓箭,站在兵卒两侧;京师百姓扶老携幼,围在城下,等着见证这庄严的时刻。

谢渊穿着正一品的太保官袍,手持 “镇国剑”,站在城头中央。他身后,两名兵卒捧着劝降书和石迁的通敌密信,墨痕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谢太保!” 城下的百姓喊道,“咱们绝不降瓦剌!”

谢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咱们在这里焚了瓦剌的劝降书,焚了石迁的通敌密信!让瓦剌知道,我大吴军民,宁死不降!”

谢渊先让张启上前,展示劝降书和密信:“诸位请看,这劝降书的‘宣府卫印’是私刻的,无‘元兴二十三年铸’阴纹;这密信是石迁写给也先的,上面‘焚火器库、献德胜门’的字迹,是石迁的真迹!”

张启用放大镜(勘验器具)对着印鉴,城楼下的百姓虽看不清细节,却听见兵卒们的附和:“是真的!石迁这奸贼,竟通敌卖城!”

谢渊接着说:“石迁掌镇刑司,受陛下厚恩,却怀奸背主,想让咱们当瓦剌的奴隶!这样的奸贼,已被陛下下狱,日后定斩不饶!”

城下百姓齐声喊:“斩奸贼!守京师!”

谢渊接过劝降书和密信,走到城头的火盆前。夏风骤起,吹得他的官袍猎猎作响。他看着城下的军民,声音朗朗:“瓦剌也先!你敢犯我大吴疆土,敢诱我陛下投降,简直痴心妄想!我大吴有百万军民,有坚固城防,定能打退你这胡虏!”

说完,他将劝降书和密信扔进火盆。烈焰瞬间窜起,羊皮纸卷曲、燃烧,黑烟袅袅升空,却被军民的欢呼声盖过。

“我谢渊在此立誓!” 谢渊拔出 “镇国剑”,剑尖指向漠北方向,“若瓦剌敢破居庸关,若德胜门敢失陷,我谢渊定以死殉城,绝不屈膝!”

城下军民齐声喊:“愿随太保守京师!城破人亡,绝不屈膝!” 声音震得城楼都在微微颤动。

岳谦率九门兵卒上前,单膝跪地:“我等兵卒,愿随谢太保守京师,练强本事,打退瓦剌,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周老汉率乡勇们跪地:“我等乡勇,愿助军守城,自备粮械,绝不退缩!”

百姓们也纷纷跪地:“我等百姓,愿输粮助战,与京师共存亡!”

谢渊看着这一幕,眼眶湿润。他扶起岳谦,又扶起周老汉:“有诸位同心协力,何愁瓦剌不破?何愁京师不守?”

此时,玄夜卫哨骑来报:“谢太保,瓦剌使者在居庸关看见城头烈焰,已掉头回漠北了!”

城下军民欢呼雀跃,笑声、欢呼声飘在京师的上空,温暖了整个夏季。

萧桓在宫城得知焚信的盛况,还有瓦剌使者退走的消息,心里松了口气。李东阳道:“陛下,谢太保焚信立誓,不仅安了民心,还吓退了瓦剌使者,真是社稷之幸!”

萧桓点头:“谢渊真是朕的肱骨之臣!传朕的旨,赏谢渊黄金百两、绸缎二十匹;赏九门兵卒、乡勇每人银二两、粮一石;百姓助战者,户部按户补粮五斗。”

内侍领旨而去,萧桓走到窗前,望着德胜门的方向,轻声道:“大吴有谢渊,真是幸事。”

焚信后次日,秦飞率玄夜卫清剿石迁旧党,抓获镇刑司旧吏三十余人、诏狱署小吏十五人、粮吏八人。魏庸、王庆因通敌罪,被判斩立决;徐靖因主动招认,贬为庶民,流放崖州;其余从犯,按罪轻重,或贬谪、或充军。

“谢太保,” 秦飞奏报,“石迁的党羽已清得差不多了,镇刑司现在由玄夜卫暂管,等陛下任命新提督。”

谢渊点头:“辛苦秦指挥使。镇刑司掌密探,必须由清正之人掌管,绝不能再出石迁这样的奸佞。”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考核官员,罢免与旧党有牵连者二十余人,擢升郑恒(从七品御史,曾弹劾石迁)等忠良,朝堂风气为之一清。

陈忠率户部吏员,将通州粮库的粮运到九门,兵卒、乡勇每人领到一石粮,百姓每户领到五斗粮。周虎捧着粮袋,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了:“俺们不仅有粮吃,还能守城门,真是太好了!”

陈忠笑着说:“这是陛下的恩,是谢太保的功劳。你们守京师,就是守咱们大吴的家!”

百姓们也纷纷说:“陛下圣明,谢太保忠良,咱们定能过安稳日子!”

张毅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赶造火器,送火器百门、滚木千根、箭万支到九门。周瑞对谢渊道:“谢太保,这些火器都验过了,威力比之前的大;滚木也用的是硬木,能砸坏瓦剌的骑兵。火器库加派了三重守卫,钥匙由工部、兵部、玄夜卫共管,绝不让石迁的事重演。”

谢渊看着新火器,点头道:“有这些器械,再加上军民的士气,京师固若金汤。”

李默从宣府卫调兵五千,驻守居庸关,加固烽燧,增设箭楼。他对守关兵卒说:“谢太保在德胜门焚信立誓,咱们在居庸关也要守住,不让瓦剌前进一步!”

兵卒们齐声应诺,每日加紧练兵,烽燧的烟火日夜不熄 —— 他们知道,居庸关是京师的门户,若失守,京师就危在旦夕。

大同卫守将陈安(此前被石迁诬陷,现已复职)也加强防务,派哨骑每日巡查,防瓦剌游骑窥伺。

京师国子监的学子们写文章歌颂谢渊 “焚信拒降、护国安民”,还把文章刻在石碑上,立在国子监门前。国子祭酒(从四品)对学子们说:“谢太保的忠勇,是咱们大吴的榜样。你们日后为官,也要像他一样,忠君爱国,绝不向外敌低头。”

学子们齐声喊:“忠君爱国,拒敌守土!”

瓦剌左贤王派探哨来京郊窥伺,见德胜门的兵卒练得热火朝天,火器精良,粮囤满实,又听说谢渊焚信立誓、军民同心,吓得没敢靠近,掉头逃回漠北。

秦飞把这事奏报萧桓,萧桓笑着说:“谢太保焚信立誓,真是震慑了瓦剌!看来,民心齐,比什么都重要。”

谢渊道:“陛下,瓦剌虽退,却仍在漠北窥伺,咱们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加强防务。”

刑部尚书马昂(正二品)奏请修订《大吴拒敌律》,加重 “通敌降敌” 之罪:“凡私通胡虏、劝降者,斩;凡焚防务、断粮道者,诛九族;凡包庇通敌者,贬谪琼州,终身不得回京。”

刘景(正三品刑部侍郎)道:“马尚书,这部律能震慑百官,让他们知道,通敌降敌的下场!”

李嵩选拔新的镇刑司提督,最终选定玄夜卫北司副指挥使方明(从二品)—— 方明清正廉洁,曾参与查石迁案,表现突出。

“方提督,” 李嵩对他说,“镇刑司是朝廷的密探机构,你要清正廉洁,监察百官,绝不能像石迁那样,利用职权谋私通敌。”

方明躬身:“李尚书放心,下官定遵旨办事,不负陛下信任!”

谢渊巡居庸关、大同卫,见边军卒们吃得饱、练得勤,心里松了口气。李默陪着他登居庸关城楼,指着远处的漠北:“谢太保,瓦剌探哨已退,咱们的防务也加固了,您放心。”

谢渊点头:“李副总兵,辛苦你了。居庸关是京师的门户,你要守好,不能让瓦剌有机会进来。”

陈安在大同卫设宴招待谢渊,兵卒们捧着米酒,敬谢渊:“谢太保,若不是您识破石迁的阴谋,咱们大同卫恐已遭瓦剌屠戮!这杯酒,俺们敬您!”

谢渊接过酒,笑着说:“这是咱们同心协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人之功。”

京师百姓自发做了块 “忠勇拒敌” 匾,送到谢渊府前,周老汉率乡勇代表捧着匾,对谢渊道:“谢太保,若不是您焚信立誓,吓退瓦剌,咱们京师怕是已陷了!这匾,是俺们的心意!”

谢渊接过匾,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百姓们的支持 —— 咱们同心协力,才能守住京师,守住家!”

京郊秋粮丰收,户部收购秋粮十万石,一部分补充京师粮仓,一部分运去边地。陈忠奏报萧桓:“陛下,今年秋粮丰收,军粮充足,九边和京师的兵卒,明年都能吃饱饭了!”

萧桓笑着说:“好!陈尚书,你要管好粮仓,别让粮受潮、别让鼠咬,确保军粮万无一失。”

谢渊巡边时,见居庸关的粮囤堆得齐城楼高,兵卒们捧着新粮,脸上满是笑意,心里松了口气 —— 边军足食,才能安心守边,京师才能安稳。

谢渊命边军加强演练,居庸关、大同卫定期举行联合军演,练 “骑兵突袭”“火器防御” 等战法。李默对兵卒们说:“瓦剌虽退,却仍在漠北窥伺,咱们要练强本事,就算他们再来,也能把他们打回去!”

兵卒们练得热火朝天,箭声 “嗖嗖”,火器声 “轰轰”,在边地的秋日里,透着几分威严。谢渊看着演练的兵卒,对李默道:“明年春,咱们再从京营调五千兵来边地,加强防务。”

周显(从一品玄夜卫指挥使)完善玄夜卫侦缉制度:“凡查通敌案,需文勘房验墨、印鉴,暗探取证据,双管齐下;证据需三人核验,防止伪造;暗探若与奸佞勾结,斩立决!”

秦飞道:“周指挥使,这样能防止玄夜卫内部出问题,石迁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周显点头:“玄夜卫是陛下的耳目,必须干净可靠,才能查奸佞,护京师。”

谢渊撰写《大吴拒敌录》,详细记载焚信拒降、除石迁之谋的过程、京师与边地防务的要点,奏请萧桓颁行九边。录中写道:“拒敌之道,在明忠奸、振士气、固防务。忠奸明则朝堂安,士气振则军民勇,防务固则胡虏惧。”

萧桓命内阁将《拒敌录》抄送六部九边,令 “边将研习,仿京师之法,固边地防务”。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摆宴庆祝,街上挂满红灯笼,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商贩们吆喝着卖货,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起谢渊焚信拒降的事,都笑着说:“陛下英明,谢太保忠良,咱们才能过安稳日子!”

周老汉带着乡勇们来赴宴,捧着新酿的米酒,敬谢渊:“谢太保,明年若瓦剌再来,俺们还跟您一起守城门!”

谢渊接过酒,笑着说:“好!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守不住的城!”

瓦剌太师也先见大吴拒降守国,京师防务加固,边军强盛,自知再难进攻,遂遣使入京求和,递上 “永不袭边” 盟约,愿 “年年朝贡良马百匹、羊皮千张,求大吴赐粮五千石”。

萧桓召谢渊、李东阳议:“也先求和,可允吗?”

谢渊道:“陛下,可允,但需让使者见京师的防务和民心,让他们知道,大吴兵强粮足,再不敢来犯;朝贡需按礼制,粮可赐,但不可多,防其得寸进尺。”

李东阳点头:“谢太保所言极是,求和能保边地安稳,让兵卒们安心过冬。”

萧桓准允:“派秦飞去接待使者,让他们看看京师的兵卒和粮仓,再议盟约。”

秦飞带瓦剌使者到德胜门,见兵卒们练得热火朝天,火器精良,粮囤满实;又到居庸关,见边军演练阵法,堡寨坚固,使者私下对秦飞道:“大吴兵卒这么强,京师这么稳固,俺们再也不敢袭边了!”

秦飞冷声道:“若你们再敢来,德胜门的兵卒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使者到京师后,见街道繁华,百姓安乐,更是敬畏 —— 他们知道,大吴已不是石迁通敌时的样子,再犯只会自取灭亡。

萧桓在太和殿接见瓦剌使者,签订盟约:“瓦剌永不再袭大吴边地,每年朝贡良马百匹、羊皮千张;大吴每年赐瓦剌粮五千石,于宣府卫交接。”

使者走后,萧桓对谢渊道:“有德胜门的防务在,有边军的强兵在,也先才真心求和 —— 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谢渊躬身:“陛下,是臣的本分,也是百官和百姓的功劳。”

片尾

谢渊、秦飞、李默仍忙于边地防务与京师监察,萧桓常召三人入宫议事,从防务调度聊到边地盟约,君臣信任愈发深厚。李东阳在《内阁记事》中写道:“德佑十五年夏之焚信拒降,非谢太保之忠、秦指挥使之刚、李副总兵之勇、陈尚书之谨,难成也。君明则臣忠,臣忠则敌惧,敌惧则国安 —— 此乃大吴中兴之理,传之后世,当永记之。”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立 “拒敌安邦碑”,刻萧桓、谢渊、秦飞等之名,碑文中写道:“德佑之夏,敌书劝降,佞臣通敌,忠良焚信。城头烈焰明忠志,铁誓丹心护京师,边地安,百姓乐,此乃大吴之幸,社稷之福。” 每到初一、十五,总有百姓提着祭品来祭拜,香火袅袅中,边地的堡寨愈发坚固,京师的民心愈发凝聚,像在守护着大吴的江山,也守护着这片土地永恒的安稳与太平。

卷尾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十五年夏,帝幸德胜门,观谢渊焚劝降书,军民欢呼,瓦剌使者退。帝叹曰:‘渊之忠,足以安社稷;军民之勇,足以拒胡虏。朕得此臣、此民,大吴幸甚!’”

《玄夜卫档?忠烈录》补:“焚信拒降案后,帝命玄夜卫将‘石迁通敌劝降案’与‘魏庸、柳成案’并编为《十奸警示录》,颁行天下,诫‘奸佞之祸,或借敌势,或借劝降,需时时警惕’;又命兵部将《拒敌录》推行九边,居庸关、大同卫皆仿之,边地遂入百年安稳之期。德佑十六年夏,边军强盛,瓦剌再无窥伺,时人谓‘谢公焚信,敌不敢犯;君民同心,天下太平’。”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玄桢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伊庇鲁斯的鹰旗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随身一个迷雾世界开局天灵根:我能掠夺机缘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霸道凌少的小妻子听说我要出门,百鬼取消今晚夜行无限流:病娇男主总粘人各类男主短篇合集茅山升棺人张初九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轻熟暴君总想生三胎苟在修真世界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霸天龙帝叶凡唐若雪医婿
经典收藏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最强医仙混都市我的军火商人生涯我在大唐搞农庄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重生之极品姑爷绛色大宋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明末不求生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群雄乱舞药满田园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陛下,臣只想吃软饭最强战兵金牌帝婿苏丹的新月【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异界军火帝国
最近更新英烈传奇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大明辽国公云起惊鸿客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道藏辑要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高门庶子岂独无故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